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52430
- 條形碼:9787568252430 ; 978-7-5682-524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緒論, 測量技術基礎, 孔、軸公差與配合及其尺寸檢測, 幾何公差及檢測, 表面粗糙度及檢測, 滾動軸承與孔軸結合的互換性, 漸開線圓柱齒輪公差與檢測, 常用連接件公差與檢測, 圓錐公差以及尺寸鏈等共十章。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互換性與公差
1.1.1 互換性與公差的基本概念
1.1.2 互換性分類
1.2 公差與測量簡述
1.2.1 公差與配合概述
1.2.2 測量技術發展概述
1.3 標準化與優先數系
1.3.1 標準化
1.3.2 優先數系
1.4 本課程的內容、性質與任務
習題
第2章 測量技術基礎
2.1 測量技術基本知識
2.1.1 測量技術概述
2.1.2 尺寸傳遞
2.1.3 量塊的基本知識
2.2 計量器具與測量方法
2.2.1 計量器具的分類
2.2.2 基本度量指標
2.2.3 測量方法
2.3 誤差與誤差處理
2.3.1 基本概念
2.3.2 誤差的來源
2.3.3 誤差的分類
2.3.4 測量精度
2.3.5 隨機誤差的特征及其評定
2.3.6 各類測量誤差的處理
2.3.7 直接測量列的數據處理
2.3.8 間接測量列的數據處理
習題
第3章 孔、軸公差與配合及其尺寸檢測
3.1 基本術語和定義
3.1.1 孔和軸
3.1.2 尺寸
3.1.3 偏差和公差
3.1.4 間隙和過盈
3.1.5 配合
3.2 常用尺寸孔、軸公差與配合國家標準
3.2.1 標準公差
3.2.2 基本偏差
3.2.3 基準配合制
3.2.4.公差與配合在圖樣上的標注
3.2.5 公差帶與配合的選擇
3.3 其他尺寸孔、軸公差與配合國家標準
3.3.1 公稱尺寸大于500~3150mm的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
3.3.2 小尺寸的孔、軸公差帶
3.3.3 一般公差
3.4 光滑極限量規
3.4.1 量規的種類和代號
3.4.2 光滑極限量規公差
3.4.3 量規極限偏差的計算
3.4.4 量規形式的選擇
3.4.5 光滑極限量規應該滿足以下技術要求
習題
第4章 幾何公差及其檢測
4.1 概述
4.1.1 零件的幾何要素
4.1.2 幾何公差和公差帶
4.2 幾何公差的標注
4.2.1 公差框格
4.2.2 被測要素的標注
4.2.3 基準要素的標注
4.2.4 幾何公差的其他標注方法
4.3 幾何公差帶分析
4.3.1 形狀公差帶
4.3.2 方向和位置公差帶
4.3.3 輪廓度公差帶
4.4 公差原則
4.4.1 有關術語及定義
4.4.2 獨立原則
4.4.3 包容要求
4.4.4 *大實體要求
4.5 幾何公差的選用
4.5.1 幾何公差特征項目的選擇
4.5.2 公差原則的選擇
4.5.3 公差值的確定
4.5.4 基準要素的選擇
4.6 幾何誤差的檢測
4.6.1 幾何誤差及其評定
4.6.2 幾何誤差的檢測原則
習題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檢測
5.1 基本概念
5.1.1 表面粗糙度的含義
5.1.2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性能的影響
5.2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
5.2.1 主要術語及定義
5.2.2 主要評定參數
5.3 評定參數的數值及其選用
5.3.1 表面粗糙度的參數值
5.3.2 表面粗糙度的選用
5.4 表面粗糙度符號、代號及標注
5.4.1 表面粗糙度符號及其意義
5.4.2 表面粗糙度有關規定在符號中的標注
5.4.3 表面粗糙度在圖樣上的標注
5.5 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習題
第6章 滾動軸承與孔、軸結合的互換性
6.1 概述
6.2 滾動軸承精度等級及應用
6.2.1 滾動軸承的精度等級
6.2.2 滾動軸承的應用
6.3 滾動軸承內、外徑公差帶
6.4.滾動軸承與孔、軸配合的選擇
6.4..1 軸頸和外殼的公差帶
6.4.2 滾動軸承配合的選擇
6.4.3 配合面及端面的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
習題
第7章 漸開線圓柱齒輪公差與檢測
7.1 概述
7.1.1 齒輪傳動的使用要求
7.1.2 齒輪的加工誤差
7.2 圓柱齒輪精度指標及檢測
7.2.1 齒距偏差
7.2.2 齒廓總偏差(出氣)
7.2.3 螺旋線總偏差(AFa)
7.2.4.切向綜合偏差
1.2.5 徑向綜合偏差
7.2.6 齒輪徑向跳動
7.3 齒輪副的精度指標和側隙指標
7.3.1 輪齒的接觸斑點
7.3.2 中心距和軸線平行度
7.3.3 齒輪副的側隙
7.4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標準及應用
7.4.l齒輪的精度等級及選擇
7.4.2 齒輪檢驗項目的確定
7.4.3 齒輪坯精度和齒面表面粗糙度
7.4.4 齒輪精度的標注
7.4.5 齒輪精度設計
習題
第8章 常用連接件的公差與檢測
8.1 螺紋的公差與檢測
8.1.1 普通螺紋連接的基本要求
8.1.2 普通螺紋的基本牙型和幾何參數
8.1.3 普通螺紋幾何參數誤差對互換性的影響
8.1.4 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8.1.5 螺紋的檢測
8.1.6 機床梯形螺紋絲杠和螺母的精度及公差
8.2 平鍵連接的公差與檢測
8.2.1 平鍵連接的公差與配合
8.2.2 普通平鍵鍵槽尺寸和公差在圖樣上的標注
8.2.3 普通平鍵的檢測
8.3 矩形花鍵連接的公差與檢測
8.3.1 矩形花鍵的主要尺寸和定心方式
8.3.2 矩形花鍵的公差與配合
8.3.3 矩形花鍵的標注
8.3.4 矩形花鍵的檢測
習題
第9章 圓錐公差與檢測
9.1 圓錐公差配合的基本術語和基本概念
9.1.1 圓錐的主要幾何參數
9.1.2 有關圓錐公差的術語
9.1.3 有關圓錐配合的術語和圓錐配合的形成
9.2 圓錐公差的給定方法和圓錐直徑公差帶的選擇
9.2.1 圓錐公差項目
9.2.2 中間模型的建立
9.2.3 圓錐直徑公差帶的選擇
9.3 圓錐角的檢測
9.3.1 直接測量圓錐角及用量規檢驗圓錐角偏差
9.3.2 間接測量圓錐角
習題
第10章 尺寸鏈
10.1 尺寸鏈概述
10.1.1 尺寸鏈的基本概念
10.1.2 尺寸鏈的分類
10.1.3 尺寸鏈的特性
10.1.4 尺寸鏈的建立
10.1.5 尺寸鏈的計算
10.2 用極值法計算尺寸鏈
10.2.1 極值公差公式
10.2.2 設計計算
10.2.3 校核計算
10.2.4 工藝尺寸計算
10.3 用統計法計算尺寸鏈
10.4 用分組法、修配法和調整法保證裝配精度
10.4.1 分組法
10.4.2 修配法
10.4.3 調整法
習題
附錄
參考文獻
1.1 互換性與公差
1.1.1 互換性與公差的基本概念
1.1.2 互換性分類
1.2 公差與測量簡述
1.2.1 公差與配合概述
1.2.2 測量技術發展概述
1.3 標準化與優先數系
1.3.1 標準化
1.3.2 優先數系
1.4 本課程的內容、性質與任務
習題
第2章 測量技術基礎
2.1 測量技術基本知識
2.1.1 測量技術概述
2.1.2 尺寸傳遞
2.1.3 量塊的基本知識
2.2 計量器具與測量方法
2.2.1 計量器具的分類
2.2.2 基本度量指標
2.2.3 測量方法
2.3 誤差與誤差處理
2.3.1 基本概念
2.3.2 誤差的來源
2.3.3 誤差的分類
2.3.4 測量精度
2.3.5 隨機誤差的特征及其評定
2.3.6 各類測量誤差的處理
2.3.7 直接測量列的數據處理
2.3.8 間接測量列的數據處理
習題
第3章 孔、軸公差與配合及其尺寸檢測
3.1 基本術語和定義
3.1.1 孔和軸
3.1.2 尺寸
3.1.3 偏差和公差
3.1.4 間隙和過盈
3.1.5 配合
3.2 常用尺寸孔、軸公差與配合國家標準
3.2.1 標準公差
3.2.2 基本偏差
3.2.3 基準配合制
3.2.4.公差與配合在圖樣上的標注
3.2.5 公差帶與配合的選擇
3.3 其他尺寸孔、軸公差與配合國家標準
3.3.1 公稱尺寸大于500~3150mm的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
3.3.2 小尺寸的孔、軸公差帶
3.3.3 一般公差
3.4 光滑極限量規
3.4.1 量規的種類和代號
3.4.2 光滑極限量規公差
3.4.3 量規極限偏差的計算
3.4.4 量規形式的選擇
3.4.5 光滑極限量規應該滿足以下技術要求
習題
第4章 幾何公差及其檢測
4.1 概述
4.1.1 零件的幾何要素
4.1.2 幾何公差和公差帶
4.2 幾何公差的標注
4.2.1 公差框格
4.2.2 被測要素的標注
4.2.3 基準要素的標注
4.2.4 幾何公差的其他標注方法
4.3 幾何公差帶分析
4.3.1 形狀公差帶
4.3.2 方向和位置公差帶
4.3.3 輪廓度公差帶
4.4 公差原則
4.4.1 有關術語及定義
4.4.2 獨立原則
4.4.3 包容要求
4.4.4 *大實體要求
4.5 幾何公差的選用
4.5.1 幾何公差特征項目的選擇
4.5.2 公差原則的選擇
4.5.3 公差值的確定
4.5.4 基準要素的選擇
4.6 幾何誤差的檢測
4.6.1 幾何誤差及其評定
4.6.2 幾何誤差的檢測原則
習題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檢測
5.1 基本概念
5.1.1 表面粗糙度的含義
5.1.2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性能的影響
5.2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
5.2.1 主要術語及定義
5.2.2 主要評定參數
5.3 評定參數的數值及其選用
5.3.1 表面粗糙度的參數值
5.3.2 表面粗糙度的選用
5.4 表面粗糙度符號、代號及標注
5.4.1 表面粗糙度符號及其意義
5.4.2 表面粗糙度有關規定在符號中的標注
5.4.3 表面粗糙度在圖樣上的標注
5.5 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習題
第6章 滾動軸承與孔、軸結合的互換性
6.1 概述
6.2 滾動軸承精度等級及應用
6.2.1 滾動軸承的精度等級
6.2.2 滾動軸承的應用
6.3 滾動軸承內、外徑公差帶
6.4.滾動軸承與孔、軸配合的選擇
6.4..1 軸頸和外殼的公差帶
6.4.2 滾動軸承配合的選擇
6.4.3 配合面及端面的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
習題
第7章 漸開線圓柱齒輪公差與檢測
7.1 概述
7.1.1 齒輪傳動的使用要求
7.1.2 齒輪的加工誤差
7.2 圓柱齒輪精度指標及檢測
7.2.1 齒距偏差
7.2.2 齒廓總偏差(出氣)
7.2.3 螺旋線總偏差(AFa)
7.2.4.切向綜合偏差
1.2.5 徑向綜合偏差
7.2.6 齒輪徑向跳動
7.3 齒輪副的精度指標和側隙指標
7.3.1 輪齒的接觸斑點
7.3.2 中心距和軸線平行度
7.3.3 齒輪副的側隙
7.4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標準及應用
7.4.l齒輪的精度等級及選擇
7.4.2 齒輪檢驗項目的確定
7.4.3 齒輪坯精度和齒面表面粗糙度
7.4.4 齒輪精度的標注
7.4.5 齒輪精度設計
習題
第8章 常用連接件的公差與檢測
8.1 螺紋的公差與檢測
8.1.1 普通螺紋連接的基本要求
8.1.2 普通螺紋的基本牙型和幾何參數
8.1.3 普通螺紋幾何參數誤差對互換性的影響
8.1.4 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8.1.5 螺紋的檢測
8.1.6 機床梯形螺紋絲杠和螺母的精度及公差
8.2 平鍵連接的公差與檢測
8.2.1 平鍵連接的公差與配合
8.2.2 普通平鍵鍵槽尺寸和公差在圖樣上的標注
8.2.3 普通平鍵的檢測
8.3 矩形花鍵連接的公差與檢測
8.3.1 矩形花鍵的主要尺寸和定心方式
8.3.2 矩形花鍵的公差與配合
8.3.3 矩形花鍵的標注
8.3.4 矩形花鍵的檢測
習題
第9章 圓錐公差與檢測
9.1 圓錐公差配合的基本術語和基本概念
9.1.1 圓錐的主要幾何參數
9.1.2 有關圓錐公差的術語
9.1.3 有關圓錐配合的術語和圓錐配合的形成
9.2 圓錐公差的給定方法和圓錐直徑公差帶的選擇
9.2.1 圓錐公差項目
9.2.2 中間模型的建立
9.2.3 圓錐直徑公差帶的選擇
9.3 圓錐角的檢測
9.3.1 直接測量圓錐角及用量規檢驗圓錐角偏差
9.3.2 間接測量圓錐角
習題
第10章 尺寸鏈
10.1 尺寸鏈概述
10.1.1 尺寸鏈的基本概念
10.1.2 尺寸鏈的分類
10.1.3 尺寸鏈的特性
10.1.4 尺寸鏈的建立
10.1.5 尺寸鏈的計算
10.2 用極值法計算尺寸鏈
10.2.1 極值公差公式
10.2.2 設計計算
10.2.3 校核計算
10.2.4 工藝尺寸計算
10.3 用統計法計算尺寸鏈
10.4 用分組法、修配法和調整法保證裝配精度
10.4.1 分組法
10.4.2 修配法
10.4.3 調整法
習題
附錄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