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石窟保護技術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51212
- 條形碼:9787501051212 ; 978-7-5010-512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窟保護技術概論 本書特色
石窟寺作為我國重要且精美的不可移動文物之一,有分布地域廣、巖石類型各異、賦存環境差別大等特點。長期受自然營力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幾乎所有石窟寺的文物本體和載體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劣化,產生了坍塌、開裂、滲水、鹽害、表面風化等大量病害。隨著城鄉建設、旅游開發等人類活動的加劇,石窟寺面臨的自然侵蝕和人為損害日趨加劇,保存狀況不容樂觀。
自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逐步開始了全面、系統、科學的石窟保護研究與工程實踐,相繼實施了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保護長廊建設、敦煌莫高窟南區崖體加固工程、麥積山石窟巖體加固工程、克孜爾千佛洞第1、2期加固工程、大足石刻北山治水工程和寶頂山觀經變崖壁巖體加固工程等具有代表性的石窟保護工程實踐,不僅很大限度地保護了這些石窟寺及石刻,同時針對石質文物保護的特點和要求,逐漸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工作程序和規范要求,為建立以石窟寺保護為主的巖土類遺址保護學科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石窟文物保護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巖土工程、地質工程、水文地質、環境學、材料科學、物理、化學、測繪等相關技術領域。研究尺度從宏觀到微觀,如石窟造像的表面風化問題,要研究表面幾厘米甚至幾毫米的微觀變化;石窟滲水和水鹽運移等問題,既要在區域地質背景下開展水鹽來源研究,又要從細微裂隙中準確判斷滲流途徑。在研究和工程實踐中,我們不但要考慮當前的保護效果以及保護措施可能對文物造成的傷害,還要考慮保護措施的長期耐久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均使得石窟保護工作難度極大,任重道遠。
石窟保護技術概論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文混排的形式,詳細地介紹了目前我國石窟的保護狀況,結合重點石窟實例,系統地闡述了石窟的概況及其所面臨的問題。作者通過科學的實驗結論,從測繪技術應用、勘探技術、保護加固、工程設計等方面,為石窟保護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同時,吸收了地質學及石窟保護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石窟保護的方法和建議。窟保護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石窟保護的方法和建議。
石窟保護技術概論 目錄
**節 石窟寺考古
第二節 石窟地理分布及自然環境條件
第三節 石窟保護工作概況
第四節 重點石窟簡介
第二章 石窟文物病害
**節 病害類型
第二節 石窟常見病害成因分析
第三節 重點石窟病害介紹
第三章 石窟保護地質學基礎
**節 地質構造
第二節 巖石的地質特征
第三節 地下水
第四節 地震
第五節 石窟保護中常見的不良地質現象
第四章 石窟測繪技術應用簡述
**節 地形圖
第二節 測圖技術及要求
第五章 地質勘察技術
**節 地質勘察階段及基本方法
第二節 石窟病害調查方法
第三節 工程地質測繪
第四節 工程地質勘探
第五節 工程地質測試與試驗
第六節 勘察報告的編寫要求
第六章 石窟保護加固技術
**節 巖體穩定性分析
第二節 石窟巖體治理加固技術
第三節 石窟防滲治理技術
第四節 造像巖體表面防風化加固技術
第七章 石窟保護工程設計要求
**節 設計說明
第二節 設計圖紙
第三節 危巖體加固設計
第四節 石窟防滲治理設計
第五節 工程概預算
第八章 監測技術
參考文獻
后{己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