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仰韶時代彩陶的考古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52530
- 條形碼:9787501052530 ; 978-7-5010-525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仰韶時代彩陶的考古學研究 內容簡介
史前彩陶是中國近代考古學起步時期的核心議題,是蔚為大觀的史前考古遺存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目前的考古發現而言,史前彩陶遺存在華北、西北、華東、華中等地區均有廣泛分布,涉及多種考古學文化。 《考古新視野:仰韶時代彩陶的考古學研究》以“仰韶時代”限定研究范疇,主要是基于這一時空范圍內的彩陶遺存分布相對集中、資料發表充分、所屬考古學文化間關系密切,具有相對獨立的整體性。 以往的彩陶研究,多以藝術的視角專注于彩陶圖案,通過形式分析與圖像學的研究方法,體現彩陶的美學研究價值,在探索圖案演變規律和闡釋圖案意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彩陶的考古學研究價值,卻未能充分體現。尤其是缺乏了考古層位學的運用,以往研究所得彩陶圖案的演變序列,沒有可靠的相對年代順序的支持。鑒于此,本文采用層位學與類型學相結合的考古學方法研究彩陶遺存,重在體現其考古學研究價值。大體包含三方面內容:首先,很大限度地綜合彩陶圖案種類,建立彩陶的層級分類體系和圖案描述系統;第二,以層位關系為基礎,探索彩陶的發展演變序列;第三,通過不同層級彩陶圖案的形式比較,反映與考古學文化譜系相關的各類問題。
仰韶時代彩陶的考古學研究 目錄
**節 “仰韶時代”的內涵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彩陶的考古學研究回顧
第四節 方法論
第二章 仰韶時代早期的彩陶遺存
**節 半坡文化的彩陶遺存
第二節 廟底溝文化的彩陶遺存
第三節 后岡一期文化的彩陶遺存
第三章 仰韶時代晚期的彩陶遺存
**節 秦王寨文化的彩陶遺存
第二節 大司空文化的彩陶遺存
第三節 廟子溝·海生不浪文化的彩陶遺存
第四節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遺存
第五節 宗日文化的彩陶遺存
第六節 其他彩陶遺存
第四章 總論——彩陶視角下的考古學文化譜系
參考文獻
后記
仰韶時代彩陶的考古學研究 作者簡介
朱雪菲,江蘇無錫籍。先后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強化培養學院、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師從許永杰老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石器時代考古。2015年博士畢業。2016年5月正式入職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2017年7月入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表論文有《西陰文化的解體與仰韶晚期遺存的生成》《民和陽山墓地隨葬彩陶圖案分析》《大河村遺址秦王寨文化彩陶再研究》《下海石墓地彩陶圖案分類研究》。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