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龍門山構造地貌與表面過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40416
- 條形碼:9787030540416 ; 978-7-03-05404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龍門山構造地貌與表面過程 本書特色
本專著展示了我國在造山帶與前陸盆地、活動構造與汶川地震的優勢與特色,汶川地震前有預測、震后有研究和科學建議,為國內外研究造山帶與前陸盆地耦合機制、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的災害防治以及災后重建、成都盆地的地震安全評價等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典型范例。因此,該專著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意義,而且也對四川省今后的地震安全穩定、災后重建、生態恢復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龍門山構造地貌與表面過程 內容簡介
本專著展示了我國在造山帶與前陸盆地、活動構造與汶川地震的優勢與特色,汶川地震前有預測、震后有研究和科學建議,為國內外研究造山帶與前陸盆地耦合機制、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的災害防治以及災后重建、成都盆地的地震安全評價等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典型范例。因此,該專著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意義,而且也對四川省今后的地震安全穩定、災后重建、生態恢復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龍門山構造地貌與表面過程 目錄
龍門山構造地貌與表面過程 作者簡介
李勇,男,1963年12月出生,成都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現任能源學院院長。1984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系,1987年和1994年分別獲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和沉積學博士學位。先后到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美國孟菲斯大學和加拿大里賈納大學進修和學術訪問。1994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1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10年聘為二級教授。李勇教授先后在青藏高原、龍門山和渤海灣盆地開展地質調查和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重點科技項目、橫向部門重大科技專項等20余項,完成地質調查和地質科學研究報告27部(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5部,發表論文共150余篇。特別是李勇教授在龍門山造山帶與前陸盆地耦合機制、龍門山活動構造與汶川地震等方面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具有學術特色和國際學術影響力,在Nature Geoscience、Basin Research、Tectonic、Ge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s Research、Tect onophysics、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等國際和國內地學刊物上發表了龍門山地質科學研究論文115篇(第一作者48篇,SCI論文29篇,EI論文2篇,國際、國內會議報告和論文28篇),論文的被引頻次達1921次,其中2篇為高被引的TOP論文,被引頻次在:ESI排名中進入1%行列。李勇教授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勵共1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侯德封青年地質學家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教學成果獎15項。李勇教授曾入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土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