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水工程文化學-創建與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917538
- 條形碼:9787550917538 ; 978-7-5509-175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工程文化學-創建與發展 內容簡介
水工程文化學,是自人類從第1次懂得使用水工具、構筑水工程來協調人水關系開始就客觀存在,至今從未單獨析出專門研究的既古老而又全新的學科。 《水工程文化學:創建與發展》就是對“水工程文化”這一人類文化現象作研究的專門書籍。 《水工程文化學:創建與發展》從水工程文化基本概念出發,運用水工程文化學研究的對象、內容、范圍、性質、方法,去架構水工程文化學基本理論框架;以闡釋水工程文化的結構、體系、時間性、空間性、實踐性,作為水工程文化學基本理論支撐;并通過提出和介紹水工程文化學在水工程實踐中運用的意義、運用的環節和運用的典型案例,展示本學科的實用性。
水工程文化學-創建與發展 目錄
**節 文化學與建筑文化學
第二節 水工程建筑與水工程文化
第三節 建筑學與水工程建筑學
第四節 水工程文化分類
第五節 建筑文化學與水工程文化學
第六節 水工程文化學的確立
第七節 水工程文化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章 水工程文化的研究方法
**節 方法論概述
第二節 水工程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水工程文化的多維視角
**節 水工程文化的"點
第二節 水工程文化的"線
第三節 水工程文化的"面
第四節 水工程文化的"體
第四章 水工程文化的核心內容
**節 水工程文化的"形
第二節 水工程文化的"意
第三節 水工程文化的"質
第四節 水工程文化的"域
第五章 水工程文化的框架結構
**節 水工程文化結構特征
第二節 水工程文化體系的組成
第六章 水工程文化的區域特征
**節 水工程文化的地域性
第二節 水工程文化的民族性
第三節 中西方水工程文化異同
第七章 水工程文化的演變與發展
**節 古代水工程文化
第二節 蘇軾"水學"對水工程文化學的貢獻
第三節 近代水工程文化
第四節 現代水工程文化
第五節 現代水工程理念創新
第六節 "文元分析"及創意方法
第八章 水工程文化學的運用與展望
**節 水工程文化學運用的意義
第二節 水工程文化學的運用環節
第三節 水工程文化學的前景展望
附錄
用點、線、面、體的視角研究水利風景區
參考文獻
后記
封面照片:泰州鳳凰河
封底照片:鳳凰河上觀鳳橋
水工程文化學-創建與發展 節選
《水工程文化學:創建與發展》: 上面對水工程文化的研究,已給定了有關可劃分為六個層次的內容,實際上這就設定了水工程文化學這門學科,所應該研究的主要范圍,水工程文化學研究的對象,也就基本上被劃定在其中了。然而,前述對水工程文化之解構,只是在大體框架上規定了水工程文化所包涵的內容,對于一個學科需要深入研究的具體內容尚未作較為具體的交代。目前,人們對水工程文化學的研究,仍不知從何著手,這就有必要為從事水工程文化研究的人,明確指出較為具體的內容,確定各種水工程確切的研究對象才行。 任何一門學科的研究,都是出于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從事的研究。為了這個目的,學科在創建時就要根據這一目的,為該學科設定一定研究宗旨,作為觀察、探討具體事物的指導思想。水工程文化學作為一門正在形成過程中的新學科,也應先設有自己的學科宗旨,以利于研究的方向或對象不致偏離研究的目的。 研究水工程文化或水工程文化學的動機、目的、宗旨,是一演進性或漸進性的系列問題。宗旨是由目的決定的,目的是由動機形成的。故研究水工程文化學的宗旨,必先從研究水工程文化學的動機、目的及宗旨之間的關系開始。 作為名詞的動機,在心理學上一般被認為是涉及行為的發端、方向、強度和持續性。而作為動詞的動機,則又多稱為“激勵”。在組織行為學中,激勵主要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發和鼓勵,使人們產生一種內在驅動力,使之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動機的實質是指一個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里形成的思維途徑。同時,也是一個人在做某種決定所產生的念頭。所以說,動機是一種激勵人們去行動的主觀原因,常以愿望、興趣、理想等形式表現出來,是個體發動和維持其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設立一門學科的動機,是學科設立之前的一種意念,在這種意念的驅使下,去從事學科的設立工作;學科設立的先決條件是持有設立這一動機的人群,已不僅僅是極少數個體的探求,而是由個體發展為或少或多的群體。進而,這些人在學科的設立過程中,一些研究得較深的人,這種學科設立意念性的動機便會逐步轉換成一種系列性的,或明確或尚未完全明確的,或可以整理成文或雖暫時不能成文,但比動機更具體、更完整、更現實的東西——目的。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或結果。作為觀念形態,目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人的實踐活動是以目的為依據的,目的貫穿實踐過程的始終。隨著活動層次的不同,就有了目標、目的的不同。一般來說,目標包括目的。從設立學科的動機到設立學科目的的形成,就開始說明這一學科正在形成的演進之中;當研究的目的已比較完備、比較明確時,這些諸多的目的就必然要形成一個科學的、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宗旨。宗旨,指主要的思想或意圖、主意。一門新學科的宗旨,就是設立學科的意圖,也是設立這一學科的一個標志,是主導學科設立后發展方向性的東西,學科的研究是以宗旨為準繩的,一切研究將圍繞宗旨而進行。因此,由研究動機演進成研究宗旨,便成為學科設立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研究動機 由于文化的包容性極大,一切人類非本能的行為結果,都可被文化包容在內。故而文化與文化結構內諸要素結合的研究就會屢有創新,也會層出不窮,使“文化學”成為20世紀以來人們重點和熱衷研究的對象。特別是對以某一行業或某一事物與文化結合起來研究的分類文化,更是受到重視。因為這些研究,實實在在地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事物的進步。“水工程文化”也在這一研究大潮中,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尤其為涉水行業的人群所關心,成為人們在從事水工程決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用等活動中的一種強烈的意念。從事水工程決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用等活動的人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人類從事任何活動都是受某種思想意識支配的,水工程決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用等的一切活動也同樣要受水工程決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用等相關人員以及受益人的思想意識所支配。水工程與其他一切文化要素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當水工程發展表現在階段的徘徊發展時期,文化熱潮引來的各種行業、各種事物結合研究的話題正好給涉水的工作和研究人員一個很好的啟發,或許“水工程文化”可以給人們創立另一種有別于傳統水工程決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的水工程以不同意境。無論這種意境與傳統決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用的水工程的意境是什么關系,總之應該會形成兩個不同層次意境的范疇。那么,對水工程文化學的研究,或許就可以把水工程的決策、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運用推向一個新的境界,這就是設立水工程文化學的動機。 ……
水工程文化學-創建與發展 作者簡介
董文虎(虹橋村民),1943年生。泰州市水利局原局長、高級會計師、工程師、非執業注冊會計師;揚州大學水利建筑和工程學院兼職教授、中華水文化專家委員會專家、江蘇省水利廳政策法規特約研究員、泰州市水文化研究咨詢小組召集人、泰州市人大法律咨詢專家、泰州市老科協專家組組長、江蘇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特約研究員、中共泰州黨校特約研究員、泰州市老干部書畫研究會顧問、泰州市老年書畫協會藝術顧問。 已出版專著:《鄉鎮企業財務管理與分析》《論建立水利五大體系》《泰州水利現代化理論研究》《水權、水價、水市場理論與實踐研究》《董文虎詩書畫印集》《水利發展與水文化研究》《鳳凰河鳳祥泰州》《泰州的文化橋梁》《樂水集》《董文虎皴法書唐詩及書畫集》計10部;合著《水工程文化內涵與品位的提升途徑》《水與水工程文化》2部;主編《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會計制度講解》《泰州市水文化研究與實踐》2部;顧問《經濟發達地區水利發展模式》1部;參編《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講義》《泰州印記》《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吳默帛畫》3部;參與撰寫《中華水文化概論》《中華水文化通論(水文化大學生讀本)》《水文化大眾讀本》3部。獨立完成和主筆完成水利科研和水文化研究課題,獲江蘇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2項;獲江蘇省水利廳、泰州市人民政府、揚州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科技進步推廣獎、哲學社會科學獎16項,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6項;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獲中國會計學會、中國農村財政研究會、江蘇省社科聯、市級政府部門等不同級次的論文獎40余篇,包括水利部文明委首屆中國水文化論壇一等獎、水利部水利風景區評審委員會論文一等獎、中國水利文學藝術協會全國水文化論文征文一等獎2篇、中國會計學會水利水電分會論文一等獎2篇、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論文獎等。 曾獲全國抗洪模范及部頒全國水利財務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水利經濟工作先進個人和泰州市建設功臣榮譽稱號。 曾于1991年、1997年和2008年,將義賣所作書畫11.5萬元分別捐贈給里下河水災、靖江長江大堤修復和汶川地震災區。 劉冠美,(1946-2015年12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3年至1968年就讀于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1968年至1978年在水利部第三工程局從事水電站施工,1979年至2006年在四川都江堰東風渠管理處從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主要著作有《水工美學概論》《中外水文化比較》《渠道養護工》《水工程文化內涵及品位的提升途徑》(合著)《水與水工程文化》(合著),主編《蜀水文化概覽》。研究方向為水工美學、水文化。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曾自謂:“生于川,依于川,學水五年,拜水終身;浪跡山水,閱讀山水,寄情山水,參悟山水,回歸山水,可謂事水者。”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