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讓思維自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84812
- 條形碼:9787213084812 ; 978-7-213-08481-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思維自由 本書特色
[內容簡介] ●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革命性變化的時代,技術創新和人口增長相互融合,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為了生存和發展,我們需要采用一種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衡量自己的能力,并付諸實踐。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我們需要以一種新的方式來經營學校、企業和社會。 ● 我們不能用19世紀的教育理念去應對21世紀的挑戰,所以我們需要發起一場新的文藝復興運動,重視不同的智力模式。在不同的學科之間,在教育、商業和大眾之間建立一種創造性關系,激發人的潛在創造力,讓思維自由!
讓思維自由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 TED演講人,全球知名教育家肯·羅賓遜,教育創新五部曲之一! ● 世界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需要變得更有創造力,以應對各類新的挑戰。只有轉變教育,讓它幫助每個人達成思維自由,發揮我們的才能,真正過上自由、幸福的人生! ●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孫云曉,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客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彭凱平;清華大學教授、創造力與創新管理專家陳勁,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心理學教授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多元智能理論之父者霍華德·加德納,領導力之父沃倫·本尼斯等鼎力推薦! ● 湛廬文化出品。
讓思維自由 目錄
讓思維自由 相關資料
[各方贊譽]
教育的全部使命就是發現學生、解放學生和發展學生,而所有這一切的前提是讓思維自由,這就是我推薦《讓思維自由》的理由。
孫云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通信、人工智能和納米等新技術的突飛猛進正在給我們的今天帶來顛覆性影響,也為我們的未來增加了無限的不確定性。傳統的知識學習方式和考核方式,遠遠不能適應變革時代“創新為王”的要求。傳統學校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應試教育的模式,不但沒有培養出孩子們的創造力,甚至有可能扼殺他們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羅賓遜爵士在《讓思維自由》這本著作中告訴我們:如何走出教育的困境,如何在不可預測的變化世界培養商業、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創造力,如何用創造力去迎接人類的未來。《讓思維自由》是一本推動教育領域創造力培養的革命性著作!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客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
以創造力應對不確定性是人類的較好選擇,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應成為各類教育的核心內容。
陳勁
清華大學教授,知名創造力與創新管理專家
創造適應未來的教育,思維自由是關鍵,思維自由了方有天賦的發掘。解放學生,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平臺,是教育的未來發展之路。《讓思維自由》一書契合了人才成長規律,其中每一則生動的素材、每一個鮮活的案例,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智慧和靈性,它們從現實出發,又高于現實,面向未來。
翟小寧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關于創造力的書,并不總是創意十足的。肯·羅賓遜的書是個令人驚喜的意外。
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創造力》《心流》作者
傳統上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智能與今天組織和社會需要的創造力之間的錯位,使《讓思維自由》所做的分析十分精彩。
霍華德·加德納
多元智能理論之父,《多元智能新視野》等書作者
如果說存在一個時間點,而創造力在這個時間點對公司的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那么這個時間點就是現在。針對創造力提出重要而深刻的見解,沒有哪一本書比《讓思維自由》做得更好。
沃倫·本尼斯
領導力之父,《領導者》《成為領導者》等書作者
讓思維自由 作者簡介
肯·羅賓遜 ● 1950年出生于英國利物浦。1968年進入利茲大學學習英語和喜劇。1982年進入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教育戲劇和教育劇場。 ● 1989—2001年,任英國華威大學教育學教授;2003年,因具有杰出貢獻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為爵士。被譽為全球具影響力的教育家。 ● 2011年,入選“全球具影響力50大商業思想家”排行榜。 ●TED演講人。截至2017年6月,通過TED網站觀看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演講的人次超過5 000萬,打破了TED大會創立以來的紀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