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瑟與達戈 本書特色
《達瑟與達戈》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機村史詩》(六部曲) 中的第三部,包括小說《達瑟與達戈》《事物筆記: 水電站》和《人物素描:馬車夫》并收錄阿來在榮獲“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作家獎”時的受獎詞,以及阿來為這套長篇小說系列的*出版專門撰寫的后記《一部村落史,幾句題外話》。
《達瑟與達戈》主要講了兩個年輕人的故事,一個是1967年之后,在城里讀書的達瑟用馬車載著一車學校圖書館丟棄的書籍回到機村,便在樹上的書屋里待著看書;另一個是軍人達戈,為了心愛的機村女子色嫫放棄了成為軍官的機會,返回機村成為了一個獵人。從這兩種不同的性格中映射出復雜豐富的人性特質。
《機村史詩》是阿來繼《塵埃落定》之后花費心血更多、也更喜歡的一部長篇巨著,小說用花瓣式架構編織的關于一座藏族村莊的當代編年史,由六部相對獨立又彼此銜聯的小長篇、六則關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則描寫與新社會相適應或不相適應的人物的故事組成。恢弘的時代背景,細微的人物與事件,共同構建了一幅立體式的藏族鄉村圖景。
達瑟與達戈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的是在外來的意志的誘惑下, 達瑟、達戈、色嫫等機村人逐步失去淳樸善良的天性的故事。達瑟與達戈, 像一首憂郁傷感的悲歌, 吟唱著神秘美好事物逝去的詠嘆調 ; 他們也如同一個巨大的隱喻, 承載著作家對人精神處境的憂慮與關注, 對社會和人關系問題的深刻追問與思考。
達瑟與達戈 目錄
001
事物筆記:水電站
247
人物素描:馬車夫
255
人是出發點,也是目的地
——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受獎辭
265
一部村落史,幾句題外話
——代后記
273
達瑟與達戈 相關資料
阿來是邊地文明的勘探者和守護者。他的寫作,旨在辨識一種少數族裔的聲音以及這種聲音在當代的回響。阿來持續為一個地區的靈魂和照亮這些靈魂所需要的儀式寫作,就是希望那些在時代大潮面前孤立無援的個體不致失語。
——“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作家獎”授獎辭
古樸的藏區村落被置于一個大變亂的時代,生出奇異的圖像,許多場面成為寓言——政治的,社會的,以及時代的。如阿來所言,此時的“鄉村已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中華讀書報》年度十佳圖書評語
我認為《空山》(本書原名)比《塵埃落定》寫得好:《塵埃落定》寫藏區,我們或許覺得那就是我們想象的藏區——神的、半神半人的世界;而《空山》寫藏區,阿來按下云頭,寫了人的世界。人有大有小,但終究都是人,承受著與我們內容相同、但前提和節奏不同的現代歷史。畫神容易畫人難,《空山》比《塵埃落定》難。
——文學評論家 李敬澤
達瑟與達戈 作者簡介
阿來,藏族,出生于四川省阿壩藏區的馬爾康縣,畢業于馬爾康師范學院。曾任《科幻世界》雜志主編、總編和社長,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
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后轉向小說。主要作品有:詩集《梭磨河》,小說集《舊年的血跡》《月光下的銀匠》,散文集《大地的階梯》《草木的理想國》,長篇小說《塵埃落定》
《機村史詩》《格薩爾王》《瞻對》,以及中篇小說“山珍三部”《三只蟲草》《蘑菇圈》《河上柏影》,等等。2000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9年,憑《機村史詩》六部曲(原用書名《空山》) 獲得“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作家獎”。2016年中篇小說《蘑菇圈》獲“第四屆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小說獎”。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