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設計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16394
- 條形碼:9787518416394 ; 978-7-5184-163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設計史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在從事中外設計史論教學與研究近20年的經驗積累基礎上完成的,內容包括古今中外設計歷史的所有部分,尤其強調對設計實踐具有參照意義的西方現當代部分,且涵蓋了藝術設計的各個門類。
在敘述脈絡上,本書把設計史分為手工時代和工業時代,前者以中國和外國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設計時期為線索,后者以現代設計前期探索(包括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等)、現代主義設計、20世紀60年代現代主義之外的藝術設計以及后現代藝術設計等主要設計風格的發展為線索。在寫作方式上,本書以各時期的代表作品為重點,并從經典作品的設計方法、設計美學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和點評,以期為讀者帶來切實的設計引導和參考。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設計學類各專業的設計史論教材,也可供設計工作者和研究者閱讀和參考。
中外設計史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幫助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和了解世界各國(包括中國)設計發展歷史,梳理和對比不同國家的設計歷程與各自特征,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各種設計風格與方法,并激發學生的設計創意靈感。本書的特點是中外兼顧,門類齊全,涉及原始時期以來的特別是現當代的世界各國設計歷史,同時加入一些新的或者之前教材并未涉及的涉及門類,如數字藝術設計、動畫設計等,時效性強、專業性突出,適合本科藝術設計學院和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
中外設計史 目錄
目錄
上編
手工時代的藝術設計
**章
中國部分
**節
日用與審美—原始社會時期的藝術設計
一、原始陶器二、玉牙骨角等器物的裝飾性
第二節
效能與象征—夏商周時期的藝術設計
一、青銅工藝二、漆器工藝
三、建筑設計
第三節
實用與浪漫
—秦漢時期的藝術設計一、青銅工藝二、秦漢漆器三、建筑及建筑構件設計
第四節
清韻與超脫—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藝術設計一、瓷器的發展與成熟二、建筑設計
第五節
絢爛與工巧
—隋唐設計的世俗之美一、陶瓷
二、金屬工藝三、建筑設計
第六節
雅致與內斂—宋元時期的藝術設計一、宋元瓷器
二、宋元染織與漆器
三、宋元建筑設計第七節
質樸與炫技—明清時期的藝術設計一、明代家具二、多彩的明清陶瓷三、明清金屬、漆器與玉石玻璃工藝四、建筑設計第八節
小結
第二章
外國部分
**節
原始社會時期的藝術設計一、舊石器時代的藝術設計二、新石器時代的藝術設計
第二節
古埃及的藝術設計
一、陶器工藝
二、玻璃與石工藝三、金屬工藝
四、家具設計
五、建筑設計
第三節
古代兩河流域與古代波斯的藝術設計
一、陶器工藝
二、金屬工藝
三、纖維工藝第四節
古希臘藝術設計
一、陶器工藝
二、金屬工藝三、建筑設計
第五節
古羅馬藝術設計
一、金屬工藝二、玻璃與玉石工藝三、建筑設計
第六節
歐洲中世紀的藝術設計
一、金屬與象牙工藝二、玻璃與家具設計
三、建筑設計
第七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設計一、陶器與金屬工藝二、家具設計三、建筑設計第八節 17世紀歐洲的巴洛克藝術設計一、家具與染織設計二、陶瓷工藝
三、建筑設計第九節 18世紀前半期的洛可可藝術設計
一、陶瓷工藝
二、家具與染織設計
三、建筑設計第十節 18世紀下半期至19世紀前期的新古典主義藝術設計一、陶瓷工藝
二、家具與染織設計三、建筑設計第十一節
小結
下編
工業時代的現代設計
**章現代設計的開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設計
**節
水晶宮博覽會
第二節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一、莫里斯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二、莫里斯及其公司成員的設計領域
三、19世紀后期英國其他設計師的代表性成就第三節
小結
第二章現代設計的初級階段—新藝術運動時期的設計**節
法國的新藝術運動
一、法國新藝術運動的主要設計團體與設計師
二、珠寶與首飾設計
三、法國新藝術運動時期的平面設計
第二節
比利時的新藝術運動第三節 高迪與西班牙的新藝術運動第四節 英國、奧地利與德國的新藝術運動
一、英國的新藝術運動二、奧地利的新藝術運動
三、德國的新藝術運動第五節
芝加哥學派與美國的新藝術運動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現代設計的新方式—裝飾藝術運動時期的設計
**節
法國的裝飾藝術運動一、家具與室內設計二、漆器三、玻璃器皿、金屬制品
四、繪畫與平面設計第二節
美國的裝飾藝術運動一、建筑與室內設計二、好萊塢風格
三、家具及日用品設計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20世紀前期中國的藝術設計
**節
產品設計
一、交通工具設計
二、燈具設計
第二節
建筑設計
一、古典主義風格二、中國“民族形式”潮流
三、西方現代建筑設計運動影響下的新風格
第三節
視覺傳達與動畫藝術設計一、“月份牌”畫與商業美術
二、書籍藝術設計
三、動畫藝術設計第四節
小 結
第五章
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
**節
現代主義設計的萌起一、荷蘭風格派運動
二、俄國構成主義設計運動
三、德國工業同盟和現代主義的萌起第二節
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一、彼得·貝倫斯的設計實踐及對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發展的貢獻
二、格羅皮烏斯與包豪斯的創立及早期發展
三、德紹時期的包豪斯及其結局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第三節
美國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一、20世紀前期美國的現代主義設計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美國設計第四節
意大利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一、1900年到 1945年的簡約機器美學風格二、1945年至 1959年的實用與美觀兼容三、20世紀 60年代的多種風格共同發展四、20世紀 70年代的激進與經典并行五、80年代以來的多元化發展第五節
英國與北歐的現代主義設計一、“二戰”前英國對傳統設計的現代改造
二、北歐的現代主義運動
三、“二戰”以后的北歐藝術設計四、“二戰”之后的英國藝術設計第六節
日本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一、日本現代設計的概貌
二、日本現代設計的早期發展三、日本現代設計的高速發展四、日本現代設計企業的代表——索尼公司
第七節
小結
第六章 1949年以來中國現代設計的發展**節
產品設計
第二節
建筑設計
第三節
視覺傳達設計
第四節
動畫藝術設計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20世紀 60年代現代主義之外的其他設計**節
現代藝術對藝術設計的影響一、波普藝術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二、硬邊繪畫、歐普藝術等對設計的影響第二節
太空時代的“宇宙風格”
一、產品設計
二、建筑設計
三、服飾設計
第三節
反文化運動下的“另類設計”
一、“迷幻式”風格與反戰海報
二、圖釘工作室與“格拉普斯”
第四節
小結
第八章
后現代藝術設計
**節
后現代設計理論與國際主義運動受到的挑戰一、關于后現代、后現代設計與后現代主義設計二、國際主義運動的特點與受到的挑戰
三、后現代主義設計的特點與本質第二節
后現代建筑設計
一、后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建筑
二、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建筑三、“高技派”(High Tech)建筑四、新現代主義(Neo-Modernism)建筑等第三節
后現代產品設計
一、“高科技”風格二、“過渡高科技”風格
三、“阿基米亞”和“孟菲斯”風格四、后現代主義風格
五、減少主義風格六、建筑風格與微建筑風格
七、微電子風格
第四節
后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一、具有后現代主義設計傾向的視覺傳達設計二、數碼時代的視覺傳達設計第五節
小結
展開全部
中外設計史 作者簡介
耿明松 上海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學、美術學。獨立承擔或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等多項國家、省部及市級課題;獨立和合著《藝術設計學概論》《中國美術史》《中國歷代山水畫》(英文)《中國古代兒童題材畫》(英文)《中國古代畜獸畫》(英文)《中國美術大百科》《設計藝術教育大事典》等多部著作;在《文藝研究》《裝飾》《美術與設計》《藝術百家》《湖北大學學報》《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等核心期刊及其他學術期刊發表專業論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