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3698
- 條形碼:9787520313698 ; 978-7-5203-136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 本書特色
信息文明會豐富甚至改變人的類本質、社會本質、人的需要以及人的自由嗎?這種“豐富效應”“改變效應”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呢?貫穿于全書的核心問題則是在信息文明的現實語境下,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會得到哪些新拓展?可以說,《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所闡釋的這些新拓展及其所體現的視角,較為充分地反映了信息文明之人文效應的實際情況,抓住了當代信息技術對人本質觀產生影響的主導方面,開啟了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的新空間。
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 內容簡介
《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一方面是解釋著什么,另一方面是試圖下一個什么結論。總體來說,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是新時代下我們對信息文明的一種深度把握,也是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具體語境下再讀。嘗試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概述為馬克思主義人的類本質觀,馬克思主義人的社會本質觀,馬克思主義人的需要本質觀,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實現觀等方面組成,并將信息文明滲透進這些具體組成,我們發現信息文明的新時代到來,一方面并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科學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值得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思考的具體問題。諸如,虛擬勞動是否創造出了虛擬人?信息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嗎?信息需要是否已經成為人的一種基本需要?信息自由是人的自由發展的新路徑嗎?有時,我們也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話題,信息異化是否會促生出人的異化?圍繞這些具體的問題,筆者不斷地提出自己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看,這本書只是一個起點。只是一個:如何關注人?如何更好地關注人的美好需要?如何看待人的本質的起點。
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 目錄
第二章 信息文明的“人本”趨向
**節 從信息技術轉向信息文明
一 從信息技術的出現到信息技術的意義
二 從信息技術的意義到“人的信息技術問題”
三 從信息技術問題到信息文明
第二節 信息文明的概念解析
一 兩種趨勢下的“信息文明”
二 “信息文明”的多源匯聚
第三節 從物理信息文明到人本信息文明
一 信息文明起步于物理層面的信息技術文明
二 信息文明滲透到現實層面的信息社會文明
三 信息文明在哲學層面的根本性反思
四 信息文明與“人的本質”結合起來
第三章 人本質觀的科學性趨向
**節 一個永久性的困局:人的本質是什么?
一 人與人的本質問題存在
二 西方世界中的人本質觀
三 中國的人本質觀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如何存在?
一 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重視程度需要提高
二 “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核心內容尚未定型
三 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當中并沒有足夠的空間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系統梳理
一 馬克思恩格斯人本質觀的演變發展過程
二 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提出和使用誤區
三 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主要內容
第四章 信息文明的“人本”對接
**節 對接的動力
一 哲學之需要
二 信息研究之趨勢
三 對接的初步努力
第二節 “人性之磁”與“信息技術之鐵”
一 “返回無信息技術時代”的心理暗示:信息技術中人的磁性在減弱
二 “信息技術之鐵”:一種新型的人性載體
三 “人性之磁”的增強:基于“信息技術之鐵”的再加工
四 “磁”“鐵”合一:人與信息技術的相互吸引
第三節 信息文明印證了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原則科學性
一 把人還給人,這是對“人是人的*高本質”的解讀和贊同
二 信息實踐: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動力
三 信息需要需求:凸顯出人具有超越生命需要方面的發展本質
四 信息社會:印證出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第四節 信息文明向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提出了實現新發展的課題
一 在信息文明語境下,“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是否存在一種虛擬鏡像呢?
二 在信息文明語境下,“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是否存在一種信息加數呢?
三 在信息文明語境下,“人的本質的充實”能夠獲得信息需要的證明嗎?
四 在信息文明語境下,“自由人聯合體”是否具有一種信息條件呢?
第五章 在人的類本質上:虛擬勞動介入到“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之中
**節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科學解讀
一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字面含義
二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結論與啟示
第二節 虛擬勞動的出現和概念理解
一 虛擬勞動的出現
二 虛擬勞動的具體內容和社會效應
第三節 信息文明語境下的人本身有一定的“虛擬勞動因”
一 虛擬勞動:印證了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科學性
二 馬克思主義人的類本質觀在虛擬勞動中獲得7新特征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在人的社會本質上:信息關系成了“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加數
**節 “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科學解讀
一 馬克思主義人的社會本質的全景解讀
二 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社會關系的理解
三 現代啟示
第二節 信息關系的出現和概念界定
一 社會關系的信息化出現
二 信息關系: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社會關系?
第三節 信息關系:“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信息加數
一 從信息封建主義到信息共產主義
二 “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包含著新的信息關系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在人的本質力量上:信息需要提供了新的具體證明
**節 “人的本質力量的新證明、新充實”的科學解讀
一 馬克思主義人的需要思想演變
二 馬克思主義人的需要思想內容
第二節 信息需要的出現和概念界定
一 需要的信息化特征呈現
二 信息需要的概念和特征。
三 信息需要的人的本質意義思考
第三節 信息需要:一種人的本質力量的具體證明
一 信息需要可以成為人的一種基本必需品
二 信息需要的衍生問題
三 信息需要充實了人的本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在人的本質實現上:信息自由是“自由人聯合體”的一種條件
**節 “自由人聯合體”的科學解讀
一 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觀提升到一種科學的境界
二 馬克思主義繼承者注重在實踐中探索人的自由觀
三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現代啟示
第二節 信息自由的提出和概念界定
一 信息自由的提出
二 信息自由的概念界定
三 信息自由的具體效應
第三節 信息自由:“自由人聯合體”的新向度
一 信息自由:印證了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本質觀的科學原則性
二 “信息人”:一種新物種的起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信息異化:人本質觀的信息遮蔽
**節 異化:一種人本質的內外不統一
一 馬克思恩格斯的異化思想
二 馬克思主義繼承者的異化思想
三 馬克思主義異化思想的現代啟示
第二節 “偽信息”的出現和溯源
一 偽信息的出現和定義
二 偽信息的反思
第三節 信息異化:人的本質異化的具體表現
一 信息異化的概念
二 信息異化的具體表現
三 信息異化之于人本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 節選
《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 二 信息實踐: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動力 做一個比喻,如果我們把“人是人的*高本質”這個具有唯物色彩人本質觀發現,比作是“找對了回家的道路”,那么,接下來,馬克思將人的本質問題放置在人類實踐領域去研究,就可以給科學人本質觀做一個論斷,馬克思“找到了它的家”。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克通過對費爾巴哈“類”“對人的直觀理解”的批判,提出“……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人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通過上述兩條論斷,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在將人的本質歸還給人之后,并沒有停下他自己的思想步伐,而是進一步對人的本質問題進行闡述,將其理解定義為“人的生命活動”“勞動”“實踐”等層面。在這里,馬克思進一步劃清了與費爾巴哈人本質觀的界限,進一步堅定了將人的本質歸還給人的決心,顯然,這里的人不是一種神秘的、宗教的人,不是一個類似于客體的、直觀的抽象的人,而是實踐的、現實的、社會的人。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批判費爾巴哈“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通過在邏輯上來推演馬克思此時的人的本質思想,我們能夠發現.只有在實踐中、現實中、社會中去談論人的本質,才有意義與價值。接下來,馬克思恩格斯并未滿足于一種人的本質的觀念思索,而是不斷介入具體“社會”“具體實踐”“具體歷史”中的人。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進一步闡述:“全部人類歷史的**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進而,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恩格斯將人的本質與“人的物質生產活動”“生產方式”等充分結合在一起了。“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總體可見,實踐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樣,實踐也在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它是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一個動力源泉。正是實踐不斷催生著人的本質得到實現。 現階段,信息文明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是因為它是一種強有力的思辨活動,也不是因為它是一種新穎的說教產物,而是因為信息文明能夠扎根于社會實踐,甚至信息實踐比過往的社會實踐更加注重社會實踐的效果,信息文明語境中的實踐更具有獨特的視角,擁有的空間更為廣闊,也給予了人本質觀一種新的理解語境。信息實踐,作為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個發展階段,這一時期,技術的效能發揮比過往任何實踐階段都更強大,原始人類時期,傳統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很難養活一個獵人;農業文明時期,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養活一個家族;工業時期,一平方公里面積可以建立一個工廠,產品可以解決一個鄉鎮區域內人的生存問題;信息時期,一平方公里面積可以建立起一個柔性制造系統的無人工廠,通過智能技術,速度與精度影響到世界范圍。這就是信息實踐的作用,它比過往任何一個時期的社會實踐都更復雜,在這個過程中,人手和人腦不斷獲得解放。信息實踐,與農業實踐、工業實踐一起,是人類社會處于不同發展序列下的實踐關懷,在信息實踐中,自動的機器體系,世界化的影響范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社會關系重構,人的行為方式轉變,思想觀點更新等實踐特征,促進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思維等全面的變化。這些現實的變化必然會引起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在具體語境中的表述。但是,這不僅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科學性,反而更加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歷史唯物主義特性。畢竟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始終是與社會生產力發展密切結合的,始終是與當時的技術形態、生產工具緊密相關的。探究信息實踐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人本質觀中的實踐思維的具體化、延伸化肯定。正如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信息實踐,在根本上成了新時期探究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思想*新鮮的血液。 ……
信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人本質觀的新發展 作者簡介
王誠德,山東德州人,漢族,1983年9月出生,200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昌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本科就讀于煙臺師范學院政法學院2002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就讀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6級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2013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導師是肖峰教授。現在研究方向主要是集中于哲學之愛,并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王一哲。近十年公開發表論文50余篇,跟導師合作的論文曾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