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現代道德話語的形成-從馬基雅維里到康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06355
- 條形碼:9787520306355 ; 978-7-5203-063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道德話語的形成-從馬基雅維里到康德 本書特色
丁凡著的《現代道德話語的形成——從馬基雅維里到康德》中所選的人物都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中*重要的核心人物,關于其中每位思想人物的政治、法律、社會或道德思想都已有大量優秀的研究著作,但是以道德話語為視角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與開展。這是一個較為獨特的視角,它與思潮史或意識形態史的研究方法略有不同,它當然包括理論或思辨的邏輯分析與社會歷史考察等內容,但又不完全與之等同,因為它特別注重并突出了思想者或理論家同時也是教育者或塑造者的特殊身份以及與此身份密切相關的“修辭術”問題。
現代道德話語的形成-從馬基雅維里到康德 內容簡介
“道義”問題在近現代西方主流政治理論話語中陷人了極為荒唐的混亂,而在與之同步的近四百年中,人類的道德狀況也陷人了****的災難之中。必須以“道德話語”為視角重新展開一場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的反思,否則“道德制高點”仍將為冒牌者所竊據。 《現代道德話語的形成:從馬基雅維里到康德》不揣淺陋,請為一試。在傳統中國“正人君子”的審視之下,馬基雅維里、培根、霍布斯、盧梭與康德這幾位影響深遠的、西方話語的支柱性人物,的確顯露出了非此必不可見的面相。
現代道德話語的形成-從馬基雅維里到康德 目錄
**章 馬基雅維里的道德革命
一 命運,還是“能力”?
二 君主與共和:《君主論》
三 君主與共和:《李維史論》
四 愛國主義現實主義諸問
五 小結
第二章 培根的技術世界
一 科技烏托邦的政情
二 代達羅斯問題
三 營銷大師
四 小結
第三章 霍布斯的政治科學
一 兩可的主權論
二 被誤解的“權力”
三 被扭曲的正義
四 霍布斯的“法網”
五 結語
第四章 盧梭的遁世與經世
一 德性之“劫”
二 “理想世界”與人的世界
三 立法與行教
四 世界的邊緣
五 結語
第五章 康德與現代“自我”
一 形而上學與道德哲學
二 國家問題
三 革命問題
四 歷史與信念問題
五 結語
附論 歷史寫作與問題意識——對修昔底德《考古學》的考察
一 歷史的脈搏
二 金權視野下的政治世界
三 “修昔底德陷阱”
四 關于出路的思考
參考文獻
現代道德話語的形成-從馬基雅維里到康德 節選
《現代道德話語的形成:從馬基雅維里到康德》: 二 被誤解的“權力” 這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回到霍布斯對主權“身世”的“想象”本身——“授權”的構思看來并不成功,一則所授有限,僅為自然法之“執行權”;二則目的過低,僅為和平以及多多益善的福利。由此兩限,則所謂“主權”名為至尊,實則不然,在生死面前它瞬間就變得毫無威嚴,它由此而在一切利益面前也是一樣變得無效:它只不過是另一種可能致死的力量而已。死刑犯可竭盡所能逃死而不為過,士兵臨陣逃脫亦無可責之處。推而廣之,則為了一己之私無論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在法理上都是可以辯護的,在身家性命、榮華富貴面前,君主、國家、國民、親友,皆在可沽之列。無論何等傷天害理的亂臣賊子,對于霍布斯的利維坦而言,都至多是其身雖可殺,而其心不可誅,因為利維坦的法禁雖嚴,其理卻不固。霍布斯本人對那些不忠臣子的怒斥也由此變成了色厲內荏的可笑表演。 霍布斯親手建造了一座看似無比輝煌耀目的主權大廈,然而卻在其基礎上留下了一道致命的裂縫,它*終導致的正是主權本身在法理上的完全崩潰。 這個結果是霍布斯有意為之,還是出乎其意表呢? 我們不妨先從利害分析開始——這也是所有案情分析標準的**步。誰將由于這樣的理論而獲得*大的政治利益呢?斯圖亞特王室貌似得到了極大的尊崇,然而卻被剝奪了對于主權的壟斷地位,實為*大的受害者;克倫威爾確有受益,然而益處有限,因為克氏乃是行非常之事而獲非常之位的“強人”,其所深苦者在于其政治地位的模糊與不穩固,而霍布斯的理論并不能為其提供一個明確的說法;除克倫威爾之外的共和派或議會派收益巨大,因為他們得到的是對于主權的合法主張地位,就此而論,稱霍布斯為“代表英國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利益的思想家”并無不當,只是這個稱號并不能充分展示霍布斯著述與行跡的負面影響;對于霍布斯本人以及諸多與之類似的保王黨的“自我保存”而言,《利維坦》專門為之進行了并不光彩的辯護,一方面是試圖為其免去罪責,另一方面則同時要為其免去良心上的負擔——面對已經大獲全勝的敵人擺在面前等待簽字的“效忠書”,那些榮譽感與求生欲兼有的保王黨人心中矛盾重重。 這個涉及立說者本人切身利益的辯護中*明顯的不光彩之處,正在于《利維坦》*后“綜述與結論”中拋出的關于“征服”的詭辯。 ……
現代道德話語的形成-從馬基雅維里到康德 作者簡介
丁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講師,生于安徽潛山,研究領域力西方政治思想史與政治學理論。主要教育經歷:2000—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獲學士學位;2004—2006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獲碩士學位;2006—2010年,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系,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成果:《黑格爾的政治神學:與釋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及論文若干。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