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語語言學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41060
- 條形碼:9787507841060 ; 978-7-5078-410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手語語言學概論 本書特色
《中國手語語言學概論》是中國國內*本手語語言學專業教材,其內容基本涵蓋了國內外手語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以及不斷演化手語結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教材也許還有待完善,但是它的出版解決了部分高校目前開設手語語言學課程后卻無專業教材的尷尬局面。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了自己的手語語言學教材,甚至有些發達國家,比如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教材體系更加成熟。我們希望出版本教材來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編撰此教材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用于手語語言學的教學,培養手語語言學人才;二是對學習和研究中國手語語言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中國手語語言學概論 內容簡介
《中國手語語言學概論》是中國國內**本手語語言學專業教材, 基本囊括了國內外手語語言學研究的*新成果, 涵蓋了不斷演化的關于手語結構的基本理論和用法;蛟S教材還有待繼續完善, 但它解決了目前高校開設手語語言學課程后卻無專業教材的燃眉之需, 更希望通過這方面的工作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
中國手語語言學概論 目錄
目 錄
**章 緒 論 1
1.1 語言和其他交流體系的共同特點 2
1. 1. 1 都是由符號構成 2
1. 1. 2 語言符號的系統性 2
1. 1. 3 符號形式具有任意性或像似性 5
1. 1. 4 群體成員共享同樣的交流體系 10
1. 2 語言有別于其他交流體系的特征 10
1. 2. 1 語言有構詞能力 10
1. 2. 2 語言具有顯示符號之間關系的功能 11
1. 2. 3 語言具有引入新符號的機理 12
1. 2. 4 語言可用于任何領域 13
1. 2. 5 符號可以分解為更小單元 13
1. 2. 6 一個或一組符號可以傳達多個意義 13
1. 2. 7 語言可以指代過去、未來和非即時語境 15
1. 2. 8 語言隨時間而變化 15
1. 2. 9 語言可以交換使用 16
1. 2. 10 語言使用者會監控其用法 16
1. 2. 11 語言使用者必須從其他使用者身上學習交流體系 16
1. 2. 12 語言使用者可以學會同類語言的其他變體 16
1. 2. 13 語言使用者運用語言討論語言 16
1. 3 中國手語 17
1. 3. 1 中國手語的內涵 17
1. 3. 2 中國手語的發展歷史 18
1. 3. 3 中國手語是自然語言嗎 22
習題 24
課外閱讀材料 25
第二章 手語音系學 27
2. 1 手勢由更小單元構成 27
2. 1. 1 手語發音器官 28
2. 1. 2 手勢內部的成分分析 29
2. 1. 3 手勢轉寫 32
2. 1. 4 轉寫系統 33
2. 2 斯多基系統(Stokoe System) 33
2. 2. 1 斯多基系統設計思想 34
2. 3 手語描述中的序列概念 36
2. 3. 1 描述手勢的細節層次問題 36
2. 3. 2 描述手勢的序列問題 37
2. 3. 3 斯多基系統其他問題 43
2. 4 運動-保持模型 44
2. 5 斯多基系統和運動-保持模型的比較 48
2. 6 音位過程 50
2. 6. 1 運動增音 51
2. 6. 2 保持缺失 52
2. 6. 3 音位轉換 53
2. 6. 4 同化 53
2. 7 小結 55
習題 56
課外閱讀材料 60
第三章 形態學 63
3. 1 音系學與形態學的區別 63
3. 1. 1 形態學 63
3. 2 從動詞派生出名詞 64
3. 3 合成手勢 67
3. 4 詞匯化手指拼寫與借代手勢 74
3. 4. 1 手指拼寫 74
3. 4. 2 詞匯化手指拼寫 78
3. 4. 3 借用手語 79
3. 5 數字合并 80
3. 6 空間的作用 83
3. 7 分類詞謂語與位置動詞 84
3. 7. 1 分類詞謂語 85
3. 7. 2 總結 91
3. 8 分類詞謂語與手勢者視角 92
3. 9 主語-賓語呼應 97
3. 9. 1 英語中的主語-賓語呼應 97
3. 9. 2 中國手語的主語-賓語呼應 98
3. 10 代詞和限定詞 104
3. 10. 1 代詞 104
3. 10. 2 限定詞 106
3. 11 時間體 108
3. 12 中國手語的“時” 112
3. 12. 1 中國手語中時態的表達 113
3. 12. 2 習慣“時” 114
3. 12. 3 將來與完成 115
3. 13 小結派生形態學與屈折形態學 115
3. 13. 1 主語-賓語呼應 116
3. 13. 2 派生形態學 116
3. 12. 3 屈折形態學 117
習題 118
課外閱讀材料 121
第四章 句法學 123
4. 1 句法學定義 123
4. 1. 1 主要詞匯類別 124
4. 1. 2 次詞匯類 130
4. 2 使用簡單動詞的簡單句 135
4. 2. 1 不及物動詞 135
4. 2. 2 及物動詞 137
4. 2. 3 主題化 137
4. 2. 4 小結 139
4. 3 使用呼應動詞的簡單句 139
4. 4 基本句子類型 140
4. 4. 1 疑問句 140
4. 4. 2 否定句 143
4. 4. 3 祈使句 145
4. 4. 4 條件句 145
4. 4. 5 非手動標志的重要性 145
4. 4. 6 小結 147
習題 147
課外閱讀材料 147
第五章 語義學 149
5. 1 手勢的意義 149
5. 1. 1 確定語義 150
5. 1. 2 詞條(Lexical Items)之間的關系 152
5. 2 句子的意義 158
5. 2. 1 詞序及其語義功能 158
5. 2. 2 虛詞或功能詞素 159
5. 2. 3 上下文語境 160
習題 160
課外閱讀材料 161
第六章 社會手語學 163
6. 1 語言變體與歷史變遷 163
6. 1. 1 語言變體 164
6. 2 中國手語話語 168
6. 2. 1 語言的功能 168
6. 2. 2 熟練使用語言 169
6. 2. 3 語言使用的規范和結構 169
6. 2. 4 作為社會身份象征的語言 172
6. 2. 5 新研究領域 173
6. 3 雙語和語言接觸 173
6. 3. 1 雙語形成的原因 173
6. 3. 2 語言接觸 175
6. 3. 3 語言混雜化與克里奧爾化的混合語言系統 176
6. 3. 4 手語與口語之間的語言接觸 177
6. 4 中國手語的藝術表現形式 178
6. 4. 1 講故事 179
6. 4. 2 字母接龍故事 180
6. 4. 3 數字接龍故事 180
6. 4. 4 分類詞故事 181
6. 4. 5 節奏形式的手語 181
6. 4. 6 戲劇 182
6. 4. 7 聾人幽默 183
6. 4. 8 詩歌 184
6. 4. 9 手語相聲 186
6. 4. 10 小結 187
習題 187
課外閱讀材料 188
附錄 手語田野調查 189
一、弱勢語言的考慮 189
二、受調查者的選擇 190
三、道德問題 191
四、獲得信任 192
五、技術問題 193
(一)調查者遇到的兩難問題 193
(二)錄像設備 195
(三)轉寫系統 196
(四)錄像資料的記錄和壓縮 197
六、誘導建議及其技巧 198
(一)注意事項 198
(二)不能做的事情 198
(三)溫馨提示 199
七、材料和技術 201
(一)音系學 201
(二)形態學 202
(三)句法學 202
(四)會話 204
八、建議及總結 205
展開全部
中國手語語言學概論 作者簡介
邱云峰:湖北荊門人,副教授,先后畢業于長江大學和山東大學,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語言教育,發表論文多篇,先后被SCI和EI收錄。
姚登峰: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于清華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是我國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學碩士,又考上清華大學博士的聾人,被納入“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研究方向為語言認知與計算。主持或參與了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30余篇,SCI、EI引用20余篇。所承擔的課程先后被評為教育部-IBM精品課程、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精品教材。
李榮:北京市聾人學校高級教師,中央電視臺手語翻譯,北京市手語研究會副秘書長。2008年殘奧會擔任手語同聲傳譯,并擔任中國手語專職培訓講師。曾為北京市園林、銀行、公檢法等系統進行行業手語培訓,先后擔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高校手語社團培訓指導工作;此外被評為北京市助殘先進個人、優秀助殘志愿者、聾人法律維權項目優秀手語翻譯員、聾人就醫引導項目優秀志愿者,多次參與中殘聯,市區殘聯手語翻譯工作。 邱云峰:湖北荊門人,副教授,先后畢業于長江大學和山東大學,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語言教育,發表論文多篇,先后被SCI和EI收錄。
姚登峰: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于清華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是我國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學碩士,又考上清華大學博士的聾人,被納入“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研究方向為語言認知與計算。主持或參與了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30余篇,SCI、EI引用20余篇。所承擔的課程先后被評為教育部-IBM精品課程、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精品教材。
李榮:北京市聾人學校高級教師,中央電視臺手語翻譯,北京市手語研究會副秘書長。2008年殘奧會擔任手語同聲傳譯,并擔任中國手語專職培訓講師。曾為北京市園林、銀行、公檢法等系統進行行業手語培訓,先后擔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高校手語社團培訓指導工作;此外被評為北京市助殘先進個人、優秀助殘志愿者、聾人法律維權項目優秀手語翻譯員、聾人就醫引導項目優秀志愿者,多次參與中殘聯,市區殘聯手語翻譯工作。
劉春達:北京市手語研究會特聘顧問、清華大學手語社、北京大學手語社等高校手語指導教師。15歲時因病耳聾轉入北京聾人學校學習。20多年來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30多所高校教授手語,還應北京市軌道交通公司、航空公司、公安局、法院、銀行、街道社區等單位邀請,講授行業手語,多次策劃、舉辦首都高校手語文化節、手語大賽等相關活動,并參與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