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熱血共和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6110322
- 條形碼:9787556110322 ; 978-7-5561-103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熱血共和 內(nèi)容簡介
打開歷史的篇章, 拂去歲月的風(fēng)塵, 一百年前的中華大地, 籠罩在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陰霾之中……不管是時勢成就了英雄還是英雄成就了時勢, 1894年-1917年的中華大地上, 一群又一群熱血青年, 前仆后繼……
熱血共和 目錄
話出使開宗明大義 說洋務(wù)揭短埋伏筆
第二回
憂危機孫逸仙上書 勸革命宋耀如輸賭
第三回
上海灘陶齋薦門路 檀香山孫眉助結(jié)黨
第四回
楊衢云首功虧一簣 陸?zhàn)〇|供詞死如歸
第五回
馮鏡如受任掌橫濱 孫中山蒙難陷倫敦
第六回
鄭士良一舉動惠州 史堅如兩番炸羊城
第七回
劉揆一密會馬福益 黃廑午謀炸玉皇殿
第八回
章士釗上海對公堂 黃廑午東京遇故知
第九回
孫中山邂逅張人杰 秋璿卿首贊同盟會
第十回
解燃眉耀如籌巨款 刺大臣吳樾殉死難
第十一回
黃克強桂林策防營 龔春臺瀏陽舉義旗
第十二回
徐錫麟急起刺巡撫 秋璿卿從容盡仔肩
第十三回
陳涌波攻占黃岡城 鄧子瑜襲奪七女湖
第十四回
王和順防城殺縣令 孫中山重關(guān)轟敵營
第十五回
黃明堂奔取河口鎮(zhèn) 倪映典挺進廣州城
第十六回
汪兆銘陰謀炸載灃 溫生才獨行刺孚琦
第十七回
黃克強率眾攻督署 同盟會飛血濺羊城
第十八回
譚人鳳傳信爭漢上 熊秉坤首義奪武昌
第十九回
黃克強血戰(zhàn)漢陽城 吳祿貞命殞石家莊
第二十回
唐紹儀會談明心曲 宋教仁砥柱共和潮
第二十一回
孫中山南京創(chuàng)民國 彭家珍北京刺良弼
第二十二回
唐紹儀大鬧總統(tǒng)府 劉揆一密計豳風(fēng)堂
第二十三回
張振武飲彈玉皇閣 劉成禺怒案參議院
第二十四回
孫中山會晤袁世凱 黃克強面商宋教仁
第二十五回
國民黨初營勝大選 宋漁父喋血留余恨
第二十六回
李烈鈞傳檄戰(zhàn)湖口 黃克強驅(qū)督據(jù)江寧
第二十七回
孫中山重建革命黨 李根源出組研究會
第二十八回
革命黨刺殺鄭汝成 研究會同反袁世凱
第二十九回
梁任公避禍走天津 蔡將軍迂道返昆明
第三十回
倒帝制黨軍起五省 反軍閥元勛揭旗幟
熱血共和 節(jié)選
《周讀書系:熱血共和》: 話說大清王朝,自世祖順治帝定鼎中原后,圣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仁宗嘉慶,皆歷朝雄主,霸業(yè)興盛,國勢蒸蒸,人丁興旺,四萬萬外,皇家恩威所及,邊國近鄰,莫不遣使納貢,臣服天朝皇威。到宣宗道光登位,國勢便如秋日斜陽,一日不如一日,外患一年緊似一年,英、法等紅毛鬼子駕船漂洋渡海而來,用艦炮開路,通口岸,占土地,索庫銀,弄得一發(fā)不可收拾。 歷至文宗咸豐十年秋九月,英、法聯(lián)軍攻克大沽、北塘要塞,入占天津,向京師進犯,于通州八里橋一戰(zhàn),清軍全線潰退,京師震動,人心惶惶,京師九座城門悉行關(guān)閉,文宗皇帝于海淀圓明園聞報,萬分震恐,立召王公大臣會議,命恭親王奕訴留守京師,主持撫局。之后,文宗皇帝仿祖宗遺制,行秋狩木蘭故事,攜東皇后慈安、西皇后慈禧、五歲皇子載淳,由朝中一班王公大臣簇擁著,乘輦出圓明園東門,往熱河承德行宮避處,一路行色匆匆。正是:凄惶孤家走熱河,誰揮返日魯陽戈?箜篌嘈嘈雨狂驟,斑竹蕭蕭淚滂沱。 陰晝長夜侵玉座,秋風(fēng)喬木紀金陀。 離離山莊原上草,烽火照宮帝奈何!是年冬十月,英法聯(lián)軍打破京城,燒殺劫掠,焚毀圓明園。恭親王奕?派人出京,六百里加急,奏報文宗皇帝,稱英、法兩國要求派公使駐京,中國輸銀賠款,增開商埠,削減關(guān)稅,允許兩國艦船入內(nèi)河航行。朝廷若不答允,即行焚毀皇宮。文宗皇帝覽奏,當場昏厥,深夜醒來,憂慮焦急。加之口外嚴寒,以致圣躬違和,患起病來。太醫(yī)百般調(diào)治,也不見好轉(zhuǎn),圣容日見消瘦。 至翌年秋八月,文宗皇帝疾甚,召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御前大臣額駙景壽、吏部左侍郎匡源、禮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右瀛至榻前,說道:“朕自繼位以來,天下未有寧靜,今又不意英、法二豎犯我心腹,入據(jù)京師,城下逼盟,正賴與卿等挽回危局。不期朕天年將盡,要與爾分手。此無他囑,唯嗣子載淳年幼,承繼大統(tǒng),望卿等共佐之。”眾臣聞言,伏地叩首道:“陛下春秋正富,正好勵精圖治。今龍體欠安,何出此不祥之言。”文宗皇帝目示貼身太監(jiān),太監(jiān)拿出一方黃絲帕記錄,文宗皇帝又道:“茲立嗣子載淳為皇太子;載垣、端華、肅順、穆蔭、額駙景壽、匡源、杜翰、焦右瀛八人為贊襄政務(wù)王大臣,輔佐朝政。”文宗皇帝說過,又命貼身太監(jiān)捧出兩顆玉璽,一名“御賞”,一名“同道堂”,分給慈安、載淳,交待道:“日后下傳皇帝圣旨,都須在諭旨首啟位置,蓋上“御賞”印;在末尾位置蓋上“同道堂”印,兩印符合,方為有效。文宗交待畢,閉目再不語。諸臣退出宮來。是夜文宗駕崩。 第二日,眾人尊文宗皇帝遺命,立六歲皇嗣子載淳繼位,是為穆宗;宣布新皇帝由載垣、端華、肅順、穆蔭、額駙景壽、匡源、杜翰、焦右瀛八大臣輔政,贊襄政務(wù);定明年為“祺祥”元年。由是東皇后慈安,稱東太后,西皇后慈禧,稱西太后。西太后以幼帝生母身份將“同道堂”印控制起來,每逢下詔,代子鈐印,取得總攬朝政奏疏之權(quán)。眾大臣見風(fēng)使舵,趨之若鶩。不數(shù)日,即有山東御使董元醇取寵兩宮太后,奏請兩宮實行垂簾聽政故事,由一二親王輔政。 八大臣聞知,擬旨嚴詞切責(zé),請皇太后加蓋印章。西太后慈禧,拒不蓋印,八大臣停止上朝。慈禧無奈,被迫蓋印,由此嫉恨八大臣,欲扳倒八人,攬權(quán)稱制。密使貼身太監(jiān)安德海出行宮,潛回京師,給恭親王奕訴送信,聯(lián)手發(fā)難。 恭親王奕訴在京中主持撫局,與英、法兩國公使議和,達成和議,干戈化玉帛,京師歸于平靜。奕訴正思如何迎文宗皇帝梓棺回京,讀了安德海送來的密信,決計聯(lián)手發(fā)難,派兵迎文宗皇帝梓棺回京。八大臣沿途護送,不知有計。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