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又見春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5530
- 條形碼:9787512715530 ; 978-7-5127-1553-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又見春天 本書特色
蕭紅傳世經典散文作品完全收錄。追憶文學洛神“墨跡斑駁”的黃金時代,感受蕭紅筆下愛恨交織的故鄉情。 本書幾乎收錄了蕭紅所有的值得一再品讀的經典散文作品。蕭紅的散文女性特質非常鮮明,有著與生俱來的蒼涼感、詩意暗涌、憂郁底色,夾雜著迷人的孩子氣,同時不拒絕現實的殘酷,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義上的女作家,躋身現代文學大家之林。 林賢治(詩人、學者):蕭紅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繼魯迅之后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為中國大地立傳,其深厚的悲劇內容,以及富于天才創造的自由的詩性風格,我以為是唯一的。 夏志清(文學評論家):沒有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論蕭紅的作品,是“*不可寬恕的疏忽”。《呼蘭河傳》的長處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實感,蕭紅是二十世紀中國*優秀的作家之一。 葛浩文(美國漢學家):蕭紅在本質上是個善于描寫私人經驗的自傳體式作家。 章海寧(記者、蕭紅研究會副會長):我更愿意把蕭紅歸類為是一個貧民作家,她筆下的主角經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蕭紅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她更能體會到處于社會中弱勢群體的艱難和不易。 張耀杰(學者、傳記作家):蕭紅有文學才華但做人不及格。 馬勇(學者、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副會長):蕭紅的悲劇源于“五四”鼓勵下的出走。 王東成(學者、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對蕭紅人性的不潔和過錯要作同情的理解。 魯迅(文學家、思想家):蕭紅“是當今中國*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后繼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時間,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早得多”。魯迅還評價蕭紅在《生死場》中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茅盾(作家、文學評論家):評價《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它于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又見春天 內容簡介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為悲苦的女性,作為文壇傳奇,蕭紅的作品總是和她的命運連在一起被人講述,這多少掩蓋了她的作品本應具足的光芒。 《又見春天/蕭紅散文集》幾乎收錄了蕭紅所有值得一再品讀的經典散文作品。蕭紅的散文女性特質非常鮮明,有著與生俱來的蒼涼感,詩意暗涌,憂郁底色中夾雜著迷人的孩子氣,同時不拒絕現實的殘酷,這使得她躋身現代文學大家之林。
又見春天 目錄
蹲在洋車上
鍍金的學說
餓
祖父死了的時候
家族以外的人
初冬
過夜
家庭教師
廣告員的夢想
索非亞的愁苦
同命運的小魚
春意掛上了樹梢
冊子
劇團
白面孔
歐羅巴旅館
拍賣家具
*后的一個星期
女子裝飾的心理
雪天
他去追求職業
來客
提籃者
搬家
黑"列巴"和白鹽
度日
飛雪
他的上唇掛霜了
當鋪
借
買皮帽
新識
"牽牛房
十元鈔票
幾個歡快的日子
一個南方的姑娘
又是春天
患病
十三天
永遠的憧憬和追求
來信
天空的點綴
失眠之夜
火線外(二章)
一九二九底愚昧
《大地的女兒》與《動亂時
代》
無題
記鹿地夫婦
我之讀世界語
放火者
長安寺
茶食店
魯迅先生記
寄東北流亡者
回憶魯迅先生
詩歌篇
偶然想起
靜
春曲
幻覺
苦杯(11首)
沙粒(34首)
拜墓詩
一粒土泥
書信篇
致蕭軍(三十封)
致×先生
九一八致弟弟書
致華崗(3封)
戲劇篇
民族魂魯迅
又見春天 節選
《又見春天/蕭紅散文集》: 三月花還沒有開,人們嗅不到花香,只是馬路上融化了積雪的泥濘干起來。天空打起朦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風和輕紗一般浮動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未了,關外的人們才知道春來。春是來了,街頭的白楊樹躥著芽,拖馬車的馬冒著氣,馬車夫們的大氈靴也不見了,行人道上外國女人的腳又從長統套鞋里顯現出來。笑聲,見面打招呼聲,又復活在行人道上。商店為著快快地傳播春天的感覺,櫥窗里的花已經開了,草也綠了,那是布置著公園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時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著那樣小檐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點熱。” 看著她轉過“商市街”,我們才來到另一家店鋪,并不是買什么,只是看看,同時曬曬太陽。這樣好的行人道,有樹,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閉起,一切春的夢,春的謎,春的暖力……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進去。聽著,聽著吧!春在歌唱…… “大爺,大奶奶……幫幫吧!……”這是什么歌呢,從背后來的?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個叫花子嘴里吃著個爛梨,一條腿和一只腳腫得把另一只顯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凍壞啦!大爺,幫幫吧!唉唉……!” 有誰還記得冬天?陽光這樣暖了!街樹躥著芽! 手風琴在隔道唱起來,這也不是春天的調,只要一看那個瞎人為著拉琴而挪歪的頭,就覺得很殘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沒有。壞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無腿。 世界上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著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趕早把他們消滅掉,免得在春天他們會唱這樣難聽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著一支煙卷,她又換一套衣裳。那是淡綠色的,和樹枝發出的芽一樣的顏色。她腋下夾著一封信,看見我們,趕忙把信送進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書吧!”郎華隨便說著玩笑話。 她跑進屋去了。香煙的煙縷在門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滅。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滿了音樂的夜。流浪人的音樂,日本舞場的音樂,外國飯店的音樂……七點鐘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條橫口,那個很響的擴音機哇哇地叫起來,這歌聲差不多響徹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會疑心是從玻璃發著震響。一條完全在風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次又嚎叫起來。 外國人!紳士樣的,流t民樣的,老婆子,少女們,跑了滿街……有的連起人排來封閉住商店的窗子,但這只限于年輕人。也有的同唱機一樣唱起來,但這也只限于年輕人。這好像特有的年輕人的集會。他們和姑娘們一道說笑,和姑娘們連起排來走。中國人來混在這些卷發人中間,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們又遇到她。她和另一個也和她同樣打扮漂亮的、白臉的女人同走……卷發的人用俄國話說她漂亮。她也用俄國話和他們笑了一陣。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漸漸稀疏了。 墻根,轉角,都發現著哀哭,老頭子,孩子,母親們……哀哭著的是永久被人間遺棄的人們!那邊,還望得見那邊快樂的人群。還聽得見那邊快樂的聲音。 三月,花還沒有,人們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樹枝上嫩綠的芽子看不見,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樂的人們,不問四季總是快樂;哀哭的人們,不問四季也總是哀哭! ……
又見春天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后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靠前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