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科學·人文講堂:二十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228187
- 條形碼:9787564228187 ; 978-7-5642-2818-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人文講堂:二十講 本書特色
“科學·人文大講堂”是上海財經大學營造博雅校園、推進本科生通識教育的實質性舉措。每一期大講堂的講座,從選題到主講人,事先都經過精心策劃。迄今,“科學·人文大講堂”已舉辦50多次,內容涉及宇宙學、生命科學、微電子、生物與新醫藥、載人航空航天、新材料、大數據等高新技術領域,以及人類學、傳媒等文史哲領域。上海財經大學學生工作部處、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工作部編的《科學·人文講堂(二十講)》匯編了精彩的二十講內容。
科學·人文講堂:二十講 內容簡介
本書吸納中外名家, 開放辦學, 緊緊圍繞人文藝術和自然科學的主題, 內容廣博, 從科學知識的理性權威到文化積淀的悠長韻味 ; 從校園優良學風的培養創新到青年人奮斗理想的激勵鼓舞 ; 從中國文明起源的步步挖掘到新世紀媒介的更迭起伏再到大數據時代的機遇挑戰。
科學·人文講堂:二十講 目錄
第2講 珍惜并享受大學階段的文化
第3講 培養優良學風,做好學位論文
第4講 和青年朋友談人生如何奮斗
第5講 中國早期文明的考古學研究
第6講 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第7講 從大數據熱看學科發展的機遇——以計算機學科為例
第8講 大數據時代的思維方式
第9講 網絡文學的現狀與走向
第10講 西方歷史中的中國元素
第11講 以史為鑒,認識興亡周期律
第12講 希臘神話,悲劇與哲學
第13講 當音樂遇見科技
第14講 從數學分析看數學的奇與美
第15講 軸心時代的中國思想家
第16講 漫談春秋爭霸
第17講 中國珠寶玉文化
第18講 可再生能源的技術與市場
第19講 氣候變化與財經
第20講 法國文化習俗漫談
科學·人文講堂:二十講 節選
《科學·人文講堂(二十講)》: 我是醫學院出身,不怎么懂財經,所以還是與大家談一談大學階段的文化。大家踏進大學很不容易,從你小時候起父母就開始為你進入名牌大學而努力,F在連幼兒園都要選好的,更不用說中學。所以進入大學,你們是非常幸運的?墒俏以谶@里要勸告大家,你們過去得到的教育也許是升學,進入大學以后得到的教育也許是有好的學歷,將來找份好的工作。我在這里反其道而行之,跟大家談一談我對大學的認識。我覺得,對每一個人而言,確實應該珍惜進入大學的這么好的機會,同時也要享受學校為大家提供的大學文化。 大學的感悟 那么,我對于大學的感悟是什么呢?我覺得,*重要的,大學是我們人生觀和事業觀成熟的一個場所。我們在中學里多少也有一些人生觀和事業觀。可是在大學里,我們要逐步成熟。我們這一輩子,人生觀是什么?從生下來到離開這個世界,我到底該做什么事?我做的這件事,怎么把它做好?所以這個“成熟”就是指在大學里成熟! ×硗,我覺得大學是我們接受嚴謹專業教育的殿堂。不管是哪一門學科,學習態度一定要嚴謹。我在醫科的時候就講,老百姓把性命交到我們手里。醫生告訴病人一句話,他沒有抗拒你,這個是本能。那么我想,學財經的同學,你的道德,你的審核,你鼓勵別人投資什么方向,你對國家的經濟戰略提供的寶貴意見,都必須要有很嚴謹和很扎實的專業基礎! 〉谌,我認為大學是點燃每一個個性火種的起點。其實老師應當是點燃你們心中的原始火種的人。因為每一個人有他自己獨特的活法、個性。老師不是要強迫你,不是要把你束縛起來,而是要把你們每一個人都有的心靈的火種點燃。火種怎么發光,怎么給人民提供溫暖,這個就是進步。所以大學是點燃你的火種的起點,這個是很不容易的。我舉個例子。周曉燕教授是音樂專家、歌唱專家。廖昌永,現在是知名的歌唱家,他來到上海的時候,連音符都不認識,所以開始學五線譜。這樣一個有火種的人,周曉燕教授把他點燃了。所以我希望每個同學都要珍惜自己這么好的機會,老師會點燃你,可是你自己也要學會接受。 大學還是學習人際關系溝通和學會包容性的小社會。畢竟你還沒有進人大社會,可是在大學里,你從原來的家庭和學校進入到一個這么大的學校,同學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各個專業,年齡不一樣,地區也不一樣,大家要學會互相溝通,要學會互相包容。你們要珍惜同學間地久天長的情誼,這情誼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就是我對大學的一些感悟! 〈髮W能帶來什么 我們要實現中國夢,那么,我們國家現在*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高端人才、高水平的人才。現在經濟發展那么快,可是我們的人才跟不上,經常出現人才外流,今年美國有報道說大約四分之一的留學生來自中國。這個很自然,到國外去學習我認為沒有什么不好,問題是,我們需要你們做出創新性的工作和成果,特別是現在,我們要建立一個創新型的國家。所以,你們要致力于做到這一點。而創新,我認為是來自于實踐。不是說為了自己,而是我們要解決中國的什么問題,我們要解決老百姓的什么問題。因此創新的思維常常是蘊藏在你的心里,因為你需要為老百姓解決這些問題。而每個人的素質和能力是根本的條件!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