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西歐新城譜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81469
- 條形碼:9787112181469 ; 978-7-112-18146-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歐新城譜系 內容簡介
本書從新城建設的起始與緣起著手, 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考量, 在全面梳理西歐四代新城發展的過程中, 輔以具體的新城規劃案例, 較為生動具體地展現了新城發展的歷史, 完成了新城譜系的構建, 在此過程中, 也進行了全面的思考與探索, 對新城的發展提出了不少具有形而上意義的建議。
西歐新城譜系 目錄
01 新城理念緣起 1.1 什么是一座“新城”
1.2 為什么要建設“新城”
1.3 現代“新城”:新城發展史中*大的機遇與風險02 西歐現代新城發展的理論背景 2.1 吉·格蘭尼:《新城規劃:原則與實踐》(1976年) 2.2 Irion&Sieverts:新城——現代主義的實驗田 2.3 現代新城規劃的經驗性案例研究03 西歐新城的城市規劃理論背景與實踐發展軌跡04 霍華德田園城市理論與**代現代新城 4.1 田園城市理論 4.2 理論體系指導下的相關新城發展 **代新城:哈羅新城,英國 **代新城:米爾頓凱恩斯,英國 **代新城:Tapiola,芬蘭 4.3 **代新城的共同特性 4.4 **代新城的成功與失敗05 功能主義與第二代新城 5.1 功能主義與現代城市理論 5.2 20世紀60年代的新城發展 第二代新城:Bijlmermeer,阿姆斯特丹 第二代新城:法蘭克福西北新城,德國 第二代新城:昌迪加爾,印度 5.3 第二代新城的特征 5.4 第二代新城的成功與問題06 “缺乏目標的時代”——20世紀70年代地方性、局部性的第三代新城 6.1 對功能主義的質疑以及糾正 6.2 以新城為形式的區域規劃發展 第三代新城:塞爾奇-蓬多瓦茲,巴黎 第三代新城:阿爾默勒,弗菜福蘭省,荷蘭 6.3 第三代新城的特征 6.4 第三代新城的成功與問題07 歐洲當代新城規劃(1990年以后)——第四代新城發展 7.1 以新城為形式進行城市質量的提升 7.2 第四代新城(區)與既往新城世代的銜接關系 7.3 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城作為整體發展目標 7.4 德國新城(區)規劃與發展原則(1990年之后) 第四代新城:Kirchsteigfeld,德國波茨坦 第四代新城:東港地區,阿姆斯特丹,荷蘭 第四代新城:Orestad,哥本哈根 7.5 第四代新城的特征 7.6 第四代新城的成功與問題08 歐洲歷史“新城”的更新與擴張 歷史“新城”的更新與擴張:Bijlmermeer整體改造,阿姆斯特丹 歷史“新城”的更新與擴張:阿爾默勒中心區改造,弗萊福蘭省,荷蘭09 對歐洲現代主義規劃引導下的多代新城規劃的整體回顧 9.1 一座新城的特殊意義: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座新城
9.2 一座新城典型的優點與缺點 **代至第四代新城典型案例 **代新城:哈羅新城,英國 **代新城:米爾頓凱恩斯,英國 **代新城:Tapiola,芬蘭 第二代新城:Bijlmermeer,阿姆斯特丹 第二代新城:法蘭克福西北新城 第二代新城:昌迪加爾,印度 第三代新城:塞爾奇一蓬多瓦茲,巴黎 第三代新城:阿爾默勒,弗萊福蘭省,荷蘭 第四代新城:Kirchsteigfeld,德國波茨坦 第四代新城:東港地區,阿姆斯特丹 第四代新城:Orestad,哥本哈根結語參考文獻圖片來源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