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7卷.村莊類第6卷.華南區域第6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11362
- 條形碼:9787520111362 ; 978-7-5201-1136-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7卷.村莊類第6卷.華南區域第6卷)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臺灣省臺南鹿村、安徽省皖南查村兩個村莊的調查結果,分別從村莊的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村莊治理形態與實態對各調查村莊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剖析,為讀者呈現了一幅華南宗族村莊演變與發展的歷史畫卷。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7卷.村莊類第6卷.華南區域第6卷)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臺灣省臺南鹿村、安徽省皖南查村兩個村莊的調查結果,分別從村莊的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村莊治理形態與實態對各調查村莊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剖析,為讀者呈現了一幅華南宗族村莊演變與發展的歷史畫卷。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7卷.村莊類第6卷.華南區域第6卷) 目錄
凡 例【《中國農村調查》編輯組】
村莊類分序【徐 勇】
神祖共治:臺灣宗族社會的傳承與變遷——臺南鹿村調查
**章 江氏聚落的由來與發展
**節 江姓的姓氏起源
第二節 江姓的繁衍與發展
一 早期先祖的遷徙
二 江氏先祖入閩
三 詔安原鄉開基
第三節 江如南登臺開基
一 當地住民:平埔族群
二 移墾者:閩粵漢人
三 江氏江如南來臺經歷
四 江如南鹿村開基
五 鹿村江氏的繁衍與發展
第四節 鹿村的建制變遷
第五節 鹿村當下概況
第二章 鹿村江氏宗族的自然形態與實態
**節 自然環境
一 氣候
二 地理
三 水資源
四 土壤特征
五 交通道路
第二節 人文自然
一 整體格局
二 中軸區:祖先與神明一體
三 護龍區:族人與宗族一體
四 其他祖宗建筑
五 其他神靈建筑:土地公
六 防御建筑:聚族而設
第三節 風水觀念及其體現
一 以風水選擇族聚之地
二 以風水建筑族眾之宅
三 以風水安葬往生族人
第四節 鹿村自然實態
一 自然與交通
二 人文建筑
第三章 鹿村江氏宗族的經濟形態與實態
**節 經濟形態概況
一 佃耕起步,購置祖地
二 人丁發展,奠定基業
三 由盛而衰,地權減少
第二節 產權
一 宗族共有產權
二 家庭私有產權
第三節 經營
一 共同財產的經營
二 私有財產的經營
三 合作經營
第四節 交換
一 族內交換
二 族外交換
第五節 產業
一 農業生產
二 借貸商業
三 其他產業
第六節 分配
一 地權收益分配
二 族內共同分配
三 家內分配
四 稅賦分配
第七節 消費
一 共同消費:食公
二 家庭日常消費
第八節 財產繼承
一 共有財產的繼承
二 家庭財產的繼承
第九節 鹿村經濟變遷
一 宗族經濟的變遷
二 家庭經濟的變遷
第十節 鹿村經濟實態
一 產權
二 經營
三 產業
四 交換
第四章 鹿村江氏宗族的社會形態與實態
**節 社會形態概況
一 姓氏
二 人口
三 世代繁衍與房份關系
第二節 社會構成
一 人口關系
二 婚姻關系
三 家庭關系
第三節 社會組織
一 宗族組織
二 神會組織
三 互助會
四 宋江陣
第四節 社會交往
一 族內交往
二 族外交往
第五節 社會分化
一 財富分化
二 職業分化
第六節 社會沖突
一 族內沖突
二 族外沖突
第七節 社會保障
一 族內救濟
二 族人保護
第八節 鹿村社會變遷
一 聚落社會的生成
二 聚落社會的轉型
第九節 鹿村社會實態
一 社會構成
二 社會組織
三 社會交往
四 社會分化與保障
第五章 鹿村江氏宗族的文化形態與實態
**節 文化形態概況
一 文化觀念概況
二 文化活動概況
三 文化教育概況
第二節 信仰
一 祖先崇拜
二 生育崇拜
三 神靈崇拜
第三節 觀念
一 慎終追遠
二 以農為本
三 風水命數
四 祀神為善
第四節 文化習俗
一 生活習俗
二 節慶習俗
第五節 文娛活動
一 文化活動
二 娛樂活動
第六節 教育
一 教會學校
二 私塾學校
三 教育資助
第七節 鹿村文化變遷
一 宗族文化的歷史延續
二 宗族文化的重新建構
第八節 鹿村文化實態
一 祭祖
二 入丁
三 神明信仰
四 康樂晚會
五 鹿村教育現況
第六章 鹿村江氏宗族的治理形態與實態
**節 治理形態概況
一 政權建設概況
二 宗族治理概況
第二節 治理主體
一 族權:主事與“公司”
二 神權:神明與神明會
三 父權與夫權
四 國家權力:警察與保甲
第三節 治理內容
一 宗族公共事務
二 神明公共事務
三 家庭事務
四 國家事務
第四節 治理規則
一 族規
二 祖訓
三 家法
四 神諭
五 殖民政府法令
第五節 治理過程
一 決策與管理
二 參與和監督
第六節 治理方式
一 獎勵
二 懲戒
三 政府治理
第七節 鹿村治理變遷
一 宗族治理的延續
二 派系政治的興起
三 社區營造的發展
第八節 鹿村治理實態
一 宗族治理
二 政府治理
三 社區治理
四 農會組織
五 糾紛調解
附錄1 江姓雜譜記(1997年)
附錄2 鹿陶洋本殿重建緣起記事
附錄3 光緒十八年江瑞騰、江瑞昌、江瑞琛、江瑞寬仝立鬮書
附錄4 光緒伍年江明鳳、江申厚、江才、江終、陳藤等立杜賣盡根契字
附錄5 光緒拾陸年賴呆、江定仝立杜賣盡根契字
附錄6 光緒捌年江氏碰頭、江福海等立杜賣盡根契
附錄7 公媽龕記錄二
附錄8 臺南市各區公所組織規程
鹿村調查小記
鹿村調查日記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7卷.村莊類第6卷.華南區域第6卷) 作者簡介
徐勇,男,1955年7月15日生,湖北省宜昌市人,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1982年,攻讀于華中師范大學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84—1987年,攻讀于華中師范大學科社所,獲法學碩士學位;1993—1996年:攻讀于華中師范大學科社所博士研究生,獲法學博士學位。1982年在華中師范大學科社所任教,1989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7年聘為博士生導師;1998年任校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2000年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主任,2004至2012年5月任政治學研究院院長。2011年任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2016年兼任湖南師范大學“瀟湘學者”講座教授。主要從事基層政治與鄉村治理研究。 鄧大才,男,1970年10月生,湖南省漢壽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兼分黨委書記,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長江學者”青年學者,中國政治學會副秘書長、湖北省政治學會秘書長、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武漢市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從事農村問題研究,研究領域主要為小農問題及其方法論、產權政治學方面。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