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國文藝批評家.作家訪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04535
- 條形碼:9787520304535 ; 978-7-5203-0453-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國文藝批評家.作家訪談錄 本書特色
安裴智著的《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國文藝批評家作家訪談錄》以“口述實錄”、“口語實錄”、“一問一答”的學術訪談的方試,重現訪談現實情境,記載專家學者與作家的人生道路,探究其文學創作與文學研究之個案價值,不僅具有非同錄學的史料價值、學術價值,也具有重要的社會學價值與精神引領的政治學價值。
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國文藝批評家.作家訪談錄 內容簡介
1995年至2010年是時代轉型與文學藝術格局急劇嬗變的歷史時期,圍繞文化全球化、文化地球村的歷史語境,形成了種種文化思潮熱點、文學藝術焦點與學術研究的亮點。作者沉浮于時代的波峰浪谷,選取30位有代表性的文藝批評家、作家進行訪談,內容涉及社會轉型視閾下文學藝術的生態與選擇、消費主義語境下當代文化思潮的流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共融與互仿、全球化語境下的諾貝爾文學獎、國學熱與讀經現象、“非遺”保護與傳承、韓流文化、“狼圖騰”現象、莫言的文學創作等30多個話題。這部訪談集描摹15年來波浪起伏的文化思潮向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記載了王朝聞、周汝昌、藍英年、莫言等30位文藝家豐富的精神世界與獨具個性的藝術創造,探尋文學前賢與學術時彥精神求索的心路歷程,是一部文化訪談視閾下的知識分子心靈史。受訪者多是文壇學林的前輩、中堅與棟梁,他們對跨世紀15年中國文化思潮與文學藝術現象的深度解析與梳理,閃耀著思想光芒,具有珍貴的文學價值、學術價值與史料價值。全書視野開闊,風格活潑,輕松展讀間可獲得知識和思想上的啟迪。
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國文藝批評家.作家訪談錄 目錄
序二 學術訪談的價值
序三 重溫思想涌動的文化濤聲
**輯 文藝批評家篇
藝術的選擇與選擇的藝術
——王朝聞先生訪談錄
《紅樓夢》:中華民族的文化圣典
——周汝昌先生訪談錄
索爾仁尼琴:“俄羅斯的良心
——藍英年教授訪談錄
盛世修典復興昆曲文化
——吳新雷教授訪談錄
散文的審美特征與文體追求
——劉錫慶教授訪談錄
思想史視閾下的東方藝術研究
——鄭培凱教授訪談錄
歷史與漢堡:文化共享還是文化殖民
——張檸教授訪談錄
全球化視閾下的“韓流文化
——馬相武教授訪談錄
接受美學視閾下的“80后寫作
一白燁教授訪談錄
文化美學視閾下的名著改編現象
——張德祥先生訪談錄
“深圳青年作家群”改變了中國文學的地圖
一李敬澤先生訪談錄
文學,正“與狼共舞
一閻晶明先生訪談錄
《五作家批判書》:向文壇浮躁之氣開炮
一李建軍教授訪談錄
歷史語境中女性的愛情悲劇
一張紅萍女士訪談錄
第二輯 作家藝術家篇
文學變革旅程中的醒目界碑
一莫言先生訪談錄
以童心寫“真文學
一曹文軒教授訪談錄
深圳呼喚“撼世力作
一陳建功先生訪談錄
……
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國文藝批評家.作家訪談錄 節選
“紅樓熱”也成為當下中國文化界的一個有意思的景觀。那么,作為一個中國人,透過眼花繚亂、五花八門的“紅樓熱”的現象,究竟應該如何理解中國古代這部*偉大的小說——《紅樓夢》的主旨思想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系?《紅樓夢》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著作?關于《紅樓夢》,有的人說它是中華文化的大百科全書。可以這么理解嗎?而關于《紅樓夢》的主題,過去主要有“愛情悲劇說”、“政治悲劇說”等多種。您覺得應該如何理解《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文化內涵呢? 周汝昌:今天世人所談的,一談起曹雪芹的家世與生平,一談起《紅樓夢》的家族政治悲劇,基本就是那點知識。基本都是在我的紅學研究的大框架之內的。那么,這就算完成紅學研究的任務啦?這就是我的*高理想嗎?不是!我今天談的,主要是這個做學問的路子。我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已經意識到《紅樓夢》這部作品的了不起,不是人們用空話所說的,偉大呀,*偉大的小說呀,*偉大的文學作品呀。這都是空話。那么,《紅樓夢》怎么個偉大啊?人們說不上來,平常都是那些套語,形象鮮明呀,性格突出呀,語言優美呀。這還偉大?一部名著達不到這個條件能成為名著嗎?僅僅靠這些怎么能稱《紅樓夢》是偉大的呢?你想一想,這很可笑的。他們沒有看到《紅樓夢》的真正偉大之處。簡單地說吧,我一步步地從朦朧一直到越來越清楚,我得到一個認識,就是認為《紅樓夢》是我們中國文化領域內,以小說為外在形式、以中華文化為內涵、為本質的*偉大的著作。或者說,《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這樣的一個提法,我覺得才能比較準確地概括《紅樓夢》的思想精髓。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不同的時代,你要理解不同時代的語境下,人們的認識是不同的。比如,新中國成立初期,那個時候正處于革命的熱潮,一切都是以“左”的東西來衡量。那個時候沒有人敢談什么中國傳統文化。你不要忘了這個時代背景,那跟今天太不同了。所以,在那樣的特殊年代,我們根本不敢也不能像我剛才那樣說話。那個年代,一說起《紅樓夢》來,就是什么反封建禮教呀,揭露封建階級的腐敗呀,抨擊封建官場的黑暗呀,描寫封建社會的衰亡與崩潰呀;《紅樓夢》是給封建社會唱挽歌呀,賈寶玉怎么叛逆呀,主要是流行這個論調。你怎么能說《紅樓夢》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所以,《紅樓夢》的文化內涵這個話題不是那么好談的。但是,實際上,我一直就是把《紅樓夢》視作中華文化的集大成體現的一個藝術杰作。在較早版本的《紅樓夢新證》里,我說過這樣的話:那樣的社會,那樣的家庭,已經是不可能再存在了。但是,如果我們想了解那樣的社會和家庭,沒有一份翔實的歷史記錄,只能夠向《紅樓夢》小說中去做探討、挖掘。這個話很淺,也很不全面。你今天體會一下那個意思要說的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說,我們整個中華文化的這個龐大構造,國家、社會、民族、家庭、人倫、風俗、習慣、制度、禮節、修養,都在《紅樓夢》這部書里。你懂我的意思嗎?《紅樓夢》反映的,其實是燦爛無比的中華文化。《紅樓夢》內容宏富,包羅萬象,確實可以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其文化形態囊括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這三個基本層面。不要像過去那樣,什么“愛情悲劇”呀、“政治悲劇”呀,來看待《紅樓夢》,那樣就視野小了。要從“文化小說”的高度看待《紅樓夢》。這樣靜態、動態兩方面的文化展現,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包羅萬象般的全面呈現,都是前代小說所不具備的。 ……
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國文藝批評家.作家訪談錄 作者簡介
安裴智,1966年9月生于山西平遙。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曾在北方、南方兩家報社任文藝副刊編輯、主編21年。長期從事文藝評論的編輯與寫作、戲劇戲曲研究、文學研究。系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專項資金項目評審專家、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評審專家、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深圳重點題材創作扶持項目等多項課題。出版文藝評論著作《守望與突進》、《跨界審美與文化叩問》。在報刊發表文藝評論60余萬字,文學、新聞作品200萬字。多篇論文被中國人大資料中心《文藝理論》《文化研究》《電影電視藝術研究》《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轉載,著作被《光明日報》《南方文壇》《文藝報》等評介。榮獲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銀獎、銅獎,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電視藝術論文三等獎,山西省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深圳青年文學獎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