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老子-百部國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82184
- 條形碼:9787540782184 ; 978-7-5407-8218-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子-百部國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本書特色
以現代手法詮釋老子的哲學智慧,成就盛世的執政治國之道!独献印肥侵袊幕墓鍖,也是道家zuizhu名的經典之一,它以“道”為核心,建構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隱士修身,蘊涵無比豐富的哲理體系,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老子》是中國歷史上zui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是除《圣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zui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百部國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內容簡介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道德經》記錄了老子的學說,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其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后人尊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本書是解讀老子及老子的哲學思想、解讀《道德經》的理想讀物。全書分兩部分,**部分講述了老子的傳奇一生及其偉大的哲學思想;第二部分對照《道德經》原文,具體注解、翻譯并用生動的故事詮釋這部傳世著作。品讀這部古代經典,從中感受老子的哲學智慧、執政治國之道,讓先賢的思想光芒涵養我們的精神世界。
老子-百部國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目錄
《道德經》介紹
**章 大道非恒
第二章 有無相生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和光同塵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天根不勤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不爭無尤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明白四達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第十四章 無物之象
第十五章 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虛極靜篤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道廢焉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獨異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全而歸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離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故善者果
第三十一章 恬淡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終不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無害
第三十六章 國之利器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以賤為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無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損之而益
第四十三章 無為之益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之足
第四十七章 不為而成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
第四十九章 圣無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貴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 善抱不脫
第五十五章 物壯則老
第五十六章 為天下貴
老子-百部國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節選
《老子》: 第三章圣人之治 原文 不上賢①,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②,使民不為盜③;不見可欲,使民不亂④。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⑤,實其腹,弱其志⑥,強其骨,叵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為而已一,則無不治矣⑨! ∽⒔狻 、偕腺t: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賢: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景龍、龍興碑及《淮南.齊俗訓》所引“尚”亦作“上”。敦煌本“尚賢”作“上寶”。遂州本“民”作“人”,下句同。尚,崇尚、尊崇! 、谫F:重視,珍貴。貨:財物。 、郾I:竊取財物! 、懿灰娍捎姑癫粊y:見通“現”,出現,顯露。此是顯示、炫耀的意思。甲本殘損。只剩“民不亂”三字。金趙秉文《道德真經集解》作“使民不亂”。河上公本。想爾本作“使心不亂”。易順鼎、馬敘倫、蔣錫昌、勞健諸家均主無“民”字。有“民”字義長! 、萏撈湫模禾,空虛;心:古人以為心主思維,此指思想,頭腦。虛其心,使他們心里空虛,無思無欲! 、奕跗渲荆顾麄儨p弱志氣。削弱他們競爭的意圖! 、吒遥哼M取。 ⑧弗為:同“無為”。帛書《老子》乙本作“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甲本只殘余一“使”字。想爾本作“使知者不敢不為”。 、嶂危褐卫怼4艘馐侵卫淼锰煜绿。傅、范及唐宋諸本有“矣”字。惟傅、范“治”作“為”。帛書《老子》乙本只作“則無治矣”。甲本全句損毀。敦煌、景龍亦無“為無為”三字,并無“矣,,字! ∽g文 不推崇賢才功名,使民眾不爭名位;不重視難得的財物,使民眾不偷盜:不讓民眾看見可貪的功名利祿,使民眾不作亂。因此,圣人的治理原理是:簡化人民的思想(使其頭腦空空),填滿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向,強壯人民的體魄,經常使人民沒有知識沒有欲望,使那些即使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生事。依照無為的原則去處理事務,則天下沒有治理不好的! 〗馕觥 ±献铀f的無為,并非不為,而是不妄為,不非為。他認為,體現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應當不尊尚賢才異能,以使人民不要爭奪功名利祿。前面說到.先秦時代關于選賢用能的學說已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各諸侯國爭用賢才也形成了必然的趨勢。老子在這種背景下,敢于提出‘‘不尚賢,,的觀點,與百家諸子形成對立,似乎不合時宜。不過,老子的觀點中不包含貶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說,統治者不要給賢才過分優越的地位、權勢和功名,以免使“賢才”成為一種誘惑,導致人們紛紛爭名奪利! ≌嬲氖ベt之人在治理天下時,明白大道無為的道理,知道與其將人們對于名利的欲望挑逗起來加以利用,還不如讓人們沒有這種名利的欲望更好:與其讓人們因崇尚獎勵而爭得你死我活,還不如沒有獎勵制度,也就避免了人們的爭搶;與其讓人們為了那些無謂的珍寶而去偷盜搶劫,還不如讓人們心目中沒有珍寶的存在,也就不會有誰再有非分之想了……身做起,視名利如云煙,視金錢如糞土,并將這種思想應用到治理天下中去,則真的能讓天下人的心靈安靜下來,淡漠功名利祿的欲望,認真地做事做人。也只有當人心平衡安靜的時候,天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 在老子看來。高明的當政者和領導者應懂得自然之道。順應人的天性,讓百姓和下屬各盡其能,各守其職,各得其所,相安無事,而切忌用過多的條規制度進行強制性約束,否則會適得其反。“無為而治乃大治”,這是老子的“無為”論留給我們的有益啟示;顚W活用 【故事】 晉文公是春秋時期一位比較開明的君主,他的開明使得當時的晉國也相對清明。很多大臣都敢直言進諫并得到采納,在這些大臣的幫助下,晉文公勵精圖治.終于依靠強盛的綜合國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636年。晉公子重耳回國當上國君,即晉文公。他當上國君后,一方面大力發展生產,同時也不忘征發各地的百姓,組織成軍隊,訓練作戰。經過兩年時間的訓練。晉文公覺得他的這支軍隊已經具備了相當強的作戰能力了,于是就準備使用這支軍隊開始實施他的爭霸計劃。 這時候他的大臣子犯來見他。跟他說:“百姓雖然經過訓練,形成了很強的戰斗力,但他們還不懂得什么是義,還沒能各居其位,還沒到用他們的時候!薄 x文公覺得有道理,他便想辦法讓百姓懂得義。正在這時,周朝發生了“昭叔之難”。 這個昭叔是周惠王的兒子,他和他的哥哥襄王的王后狄隗密謀叛亂,襄王知道后。便將狄隗廢掉。這件事觸怒了狄隗的娘家,他們派重兵攻打周朝,周襄王被迫逃到鄭國!
老子-百部國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作者簡介
老子,一說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地區)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