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內科學新進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015401
- 條形碼:9787567015401 ; 978-7-5670-1540-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內科學新進展 內容簡介
本書共11篇35章, 內容包括內科學總論、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風濕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以及傳染病、輸血知識、精神病學等, 主要介紹其常見疾病及其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與護理。
內科學新進展 目錄
**章器質性精神障礙
**節阿爾茨海默癥
第二節癲癇性精神障礙
第二章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
**節偏執性精神障礙
第二節急性短暫性精神病性障礙
第三章神經癥性與分離性障礙
**節恐懼癥
第二節廣泛性焦慮障礙
第三節強迫障礙
第四節神經衰弱
第二篇消化系統疾病
第四章胃部疾病
**節胃炎
第二節消化性潰瘍
……
參考文獻
內科學新進展 節選
《內科學新進展》: 強迫性障礙(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簡稱強迫癥,以反復出現強迫觀念(obsession)為基本特征的一類神經癥性障礙。強迫觀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復進入患者意識領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對患者來說,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識到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擺脫,但又無能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惱。強迫動作是反復出現的刻板行為或儀式動作,是患者屈從于強迫觀念力求減輕內心焦慮的結果。 一、病因 過去大多認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20年來遺傳和生化研究特別是廣泛采用藥物治療,效果顯著提示本病的發生有其生物學基礎。 1.遺傳因素:家系調查表明強迫癥患者的一級親屬中焦慮障礙發病危險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如果將有強迫癥狀但未達到診斷標準的人包括在內,則病人組父母的強迫癥狀危險率(15.6%)明顯高于對照組父母(2.9%);雙生子研究顯示單卵雙生子的同病率高于雙卵雙生子。提示強迫癥的發生可能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2.生化改變:有人認為5-HT能系統可能與強迫癥發病有關。有5-HT再攝取阻滯作用的藥物,如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類可以對強迫癥有效。有學者發現強迫癥病人的血清催乳素增高或有皮質醇改變,其在強迫癥發生中的作用,尚不明確。 3.解剖與生理:切斷額葉與紋狀體的聯系纖維對難治性強迫癥有效,推測可能與基底核功能失調有關。 4.心理 (1)弗洛伊德學派的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迫癥狀形成的心理機制包括:固執、退行、孤立、解除反應形成以及對不容許的性和攻擊沖動的置換等。這種防御機制是無意識的。因此,不為患者所覺察。 (2)行為主義學派的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派認為首先病人由于某種特殊情景引起焦慮,為了減輕焦慮病人產生回避反應,表現為強迫性儀式動作。某些思維或想象等中性刺激(如語言、文字表象和思想)與初始刺激伴隨出現則可進一步形成較高一級條件反射,使焦慮泛化*終導致強迫觀念的形成。 二、臨床表現 強迫癥的特征是患者有持續存在、強加、不想要的思維并對這種思維感到難以控制。強迫性思維通常為污染、傷害自己或他人災難、褻瀆神靈、暴力、性或其他令人痛苦的話題,這些思維是患者自己的,而不是由外界插入的(如精神分裂癥的“思維插入”)。這種思維也包括在腦中的想象或情景,這種思維和想象使患者非常痛苦并可導致極度不安。該病的基本癥狀是強迫觀念(obsession)和強迫行為(compulsion)。90%以上患者既有強迫觀念也有強迫行為;但據Of等(1995)報告:28%的患者以強迫觀念為主,20%的患者以強迫行為為主,50%的患者二者均很突出。病人對強迫癥狀有一定的自知力,知道這類思維或行為是不合理的或不必要的,試圖控制又未能成功。約5%的患者初起病時就不認為自己的觀念和行為不合理,也無治療要求,稱為自知力不良型強迫癥。強迫觀念指反復進人患者意識領域的思想、表象、情緒或意向,這些對患者本人來說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不需要的或多余的。患者也能清醒地意識到這是不對的,并知道這些都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動,很想擺脫,但又無能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惱。 ……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