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郭祖榮交響曲選集:總譜:手稿修正版:scores:revised version of manuscript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25199
- 條形碼:9787519025199 ; 978-7-5190-2519-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郭祖榮交響曲選集:總譜:手稿修正版:scores:revised version of manuscript 本書特色
《郭祖榮交響曲選集》——年已九旬的郭老將其歷生*代表性的無標題交響曲與各式交響樂曲結集共計15部付梓出版, 均由作曲家本人在原作基礎上修訂并大多附上錄音出版。這些交響樂中,不論是早期作品從*初執筆創作到*終定稿,還是從早期創作到近年,前后跨越近半個世紀,值此次作者親自修訂,于此可管窺其創作思想乃或中國當代音樂文本技法、風格、形式的變遷歷程。郭祖榮先生具有舉世罕見的內心聽覺與創作想象力,此交響曲選集總譜幅面均直接取自創作者手稿翻印,手跡赫然紙面,周整嚴密。具有珍貴的原生學術文獻價值,其修改理路對于學院主義的作曲技術理論和音樂表演、總譜研究而言,更是珍貴的資料參考。而作曲家本人總譜反映的創作跡向,對于當代音樂家口述史研究也不乏借鑒。該作品集的出版,于大眾而言,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雖然多以無標題交響樂定位——這遠不同于當代學院創作的標題風氣,或者說,是形象思維的風氣——但根據作曲家本人的自述,其很多作品隱喻著時代,或是深含民族精神,或是表現了深切的家國人文關懷。于業內,將對中國當代音樂史研究、中國現代民族作曲技術理論研究提供一手資料,也將是有意義的音樂編輯出版事件。
郭祖榮交響曲選集:總譜:手稿修正版:scores:revised version of manuscript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交響音畫《大樟溪》(單樂鋼琴協奏曲(三樂章)、金色的秋天(小提琴與樂隊的“浪漫曲”)(單樂章)、第二交響曲(四樂章)等。
郭祖榮交響曲選集:總譜:手稿修正版:scores:revised version of manuscript 目錄
郭祖榮交響曲選集:總譜:手稿修正版:scores:revised version of manuscript 作者簡介
郭祖榮,1928年12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榮譽顧問、福建省文化廳藝術指導委員會顧問、福建省音樂家協會顧問,曾先后任福建師范大學音樂系教授、福建藝術研究院一級作曲家、華僑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兼職教授,目前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當代作曲家朱踐耳評價其為“雅樂圣殿一奇人”,英國BBC贊譽其為中國的布魯克納,美國CNN稱其為中國的馬勒,中國臺灣學者稱其為“中國大陸交響樂教父”。
郭祖榮先生幼年就喜歡繪畫、音樂與古詩詞,1946年秋天,讀初中三年級時,他第一次聽到交響樂,為之震撼,便立志創作有中國民族風格的交響樂,1947年,18歲的郭祖榮寫出小提琴與樂隊的《春之沉思》,從此,“八閩大地”上有了自己本土成長的交響樂作曲家。隨后幾年間,他為古詩詞及新詩譜寫了總計一百多首藝術歌曲;1949年后,他開始寫作鋼琴奏鳴曲及各種類型的鋼琴獨奏曲;1955年12月至第二年的8月就創作了《第一交響曲》。近六十年來,他平均一年創作兩部交響性音樂作品,被業界認為是“新中國創作交響樂最早也是最多的作曲家”,也是新中國第一位創作鋼琴協奏曲的作曲家,可謂著作等身。郭祖榮,1928年12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榮譽顧問、福建省文化廳藝術指導委員會顧問、福建省音樂家協會顧問,曾先后任福建師范大學音樂系教授、福建藝術研究院一級作曲家、華僑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兼職教授,目前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當代作曲家朱踐耳評價其為“雅樂圣殿一奇人”,英國BBC贊譽其為中國的布魯克納,美國CNN稱其為中國的馬勒,中國臺灣學者稱其為“中國大陸交響樂教父”。
郭祖榮先生幼年就喜歡繪畫、音樂與古詩詞,1946年秋天,讀初中三年級時,他第一次聽到交響樂,為之震撼,便立志創作有中國民族風格的交響樂,1947年,18歲的郭祖榮寫出小提琴與樂隊的《春之沉思》,從此,“八閩大地”上有了自己本土成長的交響樂作曲家。隨后幾年間,他為古詩詞及新詩譜寫了總計一百多首藝術歌曲;1949年后,他開始寫作鋼琴奏鳴曲及各種類型的鋼琴獨奏曲;1955年12月至第二年的8月就創作了《第一交響曲》。近六十年來,他平均一年創作兩部交響性音樂作品,被業界認為是“新中國創作交響樂最早也是最多的作曲家”,也是新中國第一位創作鋼琴協奏曲的作曲家,可謂著作等身。
郭祖榮先生最突出的作品體裁為無標題交響曲。他創作了交響曲31部、協奏曲14部、其他交響性音樂作品(如交響音畫、交響詩、交響大合唱等)19部、鋼琴協奏曲9部、小提琴協奏曲4部、鋼琴奏鳴曲及獨奏曲41部、重奏曲11首、各種器樂獨奏曲12首,以及藝術歌曲100多首、合唱曲7首,不勝枚舉。其小提琴協奏曲《金色的秋天》和《第八交響樂》2013年被文化部 “中國百年音樂作品典藏”收錄,《第十七交響曲》于2010年入選《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第十四交響曲》與《降D調鋼琴與樂隊》于2010年載入《中國交響樂博覽》;出版專著《五聲性調式和聲》,另出版作品《交響音畫“大樟溪”》《樂詩三章》《大江東去——藝術歌曲選》《金色的秋天——室內樂作品選》《郭祖榮交響曲集(五卷)》《郭祖榮協奏曲集(三卷)》《郭祖榮管弦樂曲集(兩卷)》等;近十余年來還發表有關戲曲音樂創作問題的文章十余篇。
郭祖榮先生從事音樂教育67年,其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點到即止、不拘一格的教學風格,令他培養出三代各具風格、各有所長的音樂家,可謂“桃李滿天下”。他是“京·滬·閩現代音樂創作研討會”的發起者。該研討會于1992年首次舉辦,至今已有七屆,在中國大陸、海峽兩岸乃至港澳、東南亞地區產生廣泛影響。
郭祖榮的作品至今有相當一部分鮮為人知,幸逐步得到發現與考證,他于1955年創作的《第一交響曲》是新中國第一部無標題交響曲,他于1971年創作的《第二交響曲》和1976年創作的《第三交響曲》是“文革”期間中國僅有的兩部完整的交響曲……
為人低調,淡泊名利,他的音樂傾注了濃厚的人文情懷,郭祖榮先生于2013年獲得“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