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少數民族地區邁向生態文明形態的跨越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1193
- 條形碼:9787509651193 ; 978-7-5096-511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數民族地區邁向生態文明形態的跨越發展 本書特色
本書提出了一個主要思想:經濟社會較為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不用像其他地區那樣,在完全經過工業文明形態之后再發展到邁向生態文明形態,而是直接從農業文明形態跨越發展到生態文明形態。圍繞上述主要思想,本書在理論上闡述了生態文明的內涵及主要特征,從理論上借鑒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形態跨越發展的學說,從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歷史與現狀,分析了少數民族地區的跨越發展與兩種選擇。對少數民族地區這一文明形態跨越,闡述了它的歷史起點、發展方向與支撐條件,預測了其生態文明的前景。圍繞這一跨越發展目標,論述了少數民族地區文明形態跨越的基本思路與發展措施,如吸收外界文明發展成果等一系列的思路,對資源深度開發與利用、以旅游發展帶動多項產業、持續開展生態建設等一系列措施。
少數民族地區邁向生態文明形態的跨越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了一個主要思想:經濟社會較為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不用像其他地區那樣,在完全經過工業文明形態之后再發展到邁向生態文明形態,而是直接從農業文明形態跨越發展到生態文明形態。圍繞上述主要思想,本書在理論上闡述了生態文明的內涵及主要特征,從理論上借鑒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形態跨越發展的學說,從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歷史與現狀,分析了少數民族地區的跨越發展與兩種選擇。對少數民族地區這一文明形態跨越,闡述了它的歷史起點、發展方向與支撐條件,預測了其生態文明的前景。圍繞這一跨越發展目標,論述了少數民族地區文明形態跨越的基本思路與發展措施,如吸收外界文明發展成果等一系列的思路,對資源深度開發與利用、以旅游發展帶動多項產業、持續開展生態建設等一系列措施。
少數民族地區邁向生態文明形態的跨越發展 目錄
少數民族地區邁向生態文明形態的跨越發展 作者簡介
李欣廣,1949年9月出生于廣西桂林市,廣西大學商學院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生態經濟發展研究院副主任,中國生態經濟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1995年12月被聘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9年被評為“廣西高校首屆杰出科技人才”。代表作有《生態文明與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創新》、《“科學發展”理論探索》、《生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導論》、《文明形態演進與人的發展》等。 唐擁軍,1963年9月出生,分別在北京大學、廣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在德國經濟合作部“國民經濟與財政金融學者高級研修班”學習并畢業。曾任廣西大學商學院院長,廣西大學研究生處處長,廣西財經學院副院長,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助理,百色學院院長。現任百色學院黨委書記,二級教授,廣西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與產業經濟學專業碩士生導師、MBA導師。主持的科研成果獲廣西區級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項,主持完成省級課題4項、廳級課題12項。另主持完成30多項區內外企業和地方政府部門管理咨詢課題。 楊紅波,1976年出生于湖南安鄉縣,碩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生態經濟學、高等教育研究等。在《教育評論》、《教育探索》、《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思想教育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篇,發表各類論文共17計篇。 謝品,1982年7月出生于貴州安順市,廣西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師,廣西大學商學院國際交流辦常務副主任,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生態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副研究員。2013年12月畢業于江西財經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9年以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4篇(含CSSCI、EI),參與編寫著作1部,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省部級課題8項。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