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復旦談譯錄:第一輯: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0367
- 條形碼:9787542660367 ; 978-7-5426-6036-7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復旦談譯錄:第一輯:Ⅰ 內容簡介
有鑒于當下翻譯研究所面臨的新動向、新契機和新挑戰,復旦大學文學翻譯研究中心推出《復旦談譯錄》(輯),精選25篇由中心翻譯研究者撰寫的論文,從“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契機與反思”“翻譯模式與理論的構建”“翻譯文學與批評新進展”“跨學科視野中的翻譯”“譯者雅言與雅集”五個專題,對文學界以及海內外譯者所困惑的種種翻譯問題做出獨立思考和探求。
復旦談譯錄:第一輯:Ⅰ 目錄
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契機與反思
陳思和對中國文學外譯的幾點看法
謝天振中國文學走出去 問題與實質
王建開從本土古典到域外經典 英譯中國詩歌融入英語(世界)文學之歷程
陶友蘭經典的通俗化 論《論語》當代英譯走向民間之良策
海岸翻譯與傳播 中國新詩在英語世界
翻譯模式與理論的構建
陳德鴻在三門通用語的陰影下 翻譯在東亞的重新定位
楊乃喬比較詩學的翻譯與譯者詩學的操控 兼論21世紀后孔子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
楊承淑譯者與贊助人 以林獻堂為中心的譯者群體
鄒振環西學漢譯文獻與中國翻譯史研究
戴從容實驗性文學的實驗性翻譯 從《芬尼根的守靈夜》的中文翻譯說起
王柏華“棲居于可能” 翻譯狄金森有幾種方式?
高天忻闡釋學對翻譯理論的意義 從施萊爾馬赫、弗里茨·帕埃譜克到史托策
翻譯文學與批評新進展
王宏志“人的文學”之“哀弦篇”299 論同作人與《域外小說集》
洪昔杓“譯述”的翻譯慣習和現代翻譯慣習的沖突 1930年代初《阿Q正傳》的韓文翻譯及對其反應
李征翻譯詞“文學”考 艾約瑟《希臘為西國文學之祖》與近代中國、日本
金雯感傷主義的跨國之旅 《苦社會》與林紓的譯作《黑奴吁天錄》
姜倩l20世紀科幻小說在中國的譯介與發展
跨學科視野中的翻譯
陳引馳印度佛教故事口傳入華之途徑與口語交際
馬克諾思斯J對《呼吁野性字幕》一文的思考或影視翻譯中
虧欠的多模態
紀萌基于數字化多語言數據庫對早期漢語科學翻譯的研究
劉敬國譯者的神化 對玄奘翻譯成就和影響力的重新審視
范若恩“豬玀般的”群眾與改寫之改寫 莎士比亞、阿里斯托芬與17-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群氓
譯者雅言與雅集
朱靜心與心的對話 談我對Al'Orientdetout一書的翻譯
包慧怡解謎與成謎,602 詩歌翻譯漫談
趙英暉不只是互文理論家 《克里斯蒂娃自選集》譯者前言
附錄
英文標題與摘要(English Titlesand Abstracts)
復旦大學文學翻譯研究中心簡介
復旦大學文學翻譯研究中心大事記
征稿簡則(CallforPapers)
復旦談譯錄:第一輯:Ⅰ 作者簡介
戴從容,女,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上海市曙光學者,曾任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客座副教授、愛爾蘭科克大學訪問學者。出版專著《喬伊斯、薩義德和流散知識分子》《自由之書:〈芬尼根的守靈〉解讀》《喬伊斯小說的形式實驗》,翻譯了詹姆斯·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弗蘭克·富里迪的《知識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戴維·錢尼的《文化轉向:當代文化史概覽》和喬治·拉倫和《意識形態與文化身份:現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場》,并在國際和國內的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六十余篇。范若恩,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副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文學翻譯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英國文學、比較文學和翻譯研究。著有《麻木的群氓》。譯作、詩歌與散文作品散見于《文學》《新民晚報》《澎湃新聞》《中華讀書報》和POUI等。在《外國文學評論》《中國比較文學》等權威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