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紡授堂詩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27554
- 條形碼:9787100127554 ; 978-7-100-12755-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紡授堂詩文集 本書特色
本書是研究明遺民曾異撰生平學行及福建地方歷史的重要文獻。
《紡授堂集》八卷,卷首一卷。卷首分載李世熊、潘曾鈜二序。輯錄四言樂府、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絶句、排律等諸體之詩七百余首。《紡授堂二集》十卷,輯錄諸體詩六百四十余首,其中卷十“詩余”部分,則載《長相思》、《滿庭芳》、《如夢令》、《一剪梅》等詞七首。《紡授堂文集》八卷,卷末有異撰孫曾天采跋語,輯錄序、跋、記、策、札、牘、銘、偈等諸體之文百余篇,涉獵廣泛,文辭古雅,既記載了明末福建泉州諸多史實,且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泉州文庫》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決定將地方文獻叢書出版工作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一項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庫》整理出版委員會”,著手對分散庋藏于全國各大圖書館及民間的古籍進行調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庫備考書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一十四種,以后又陸續檢索出遺漏書目近百家一百八十余種。經過省內外專家學者多次論證,*后篩選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種著作,組成一套有一定規模、自成體系、比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風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發展脈絡的地方文獻叢書,取名《泉州文庫》。本書是研究明遺民曾異撰生平學行及福建地方歷史的重要文獻。
《紡授堂集》八卷,卷首一卷。卷首分載李世熊、潘曾鈜二序。輯錄四言樂府、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絶句、排律等諸體之詩七百余首。《紡授堂二集》十卷,輯錄諸體詩六百四十余首,其中卷十“詩余”部分,則載《長相思》、《滿庭芳》、《如夢令》、《一剪梅》等詞七首。《紡授堂文集》八卷,卷末有異撰孫曾天采跋語,輯錄序、跋、記、策、札、牘、銘、偈等諸體之文百余篇,涉獵廣泛,文辭古雅,既記載了明末福建泉州諸多史實,且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泉州文庫》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決定將地方文獻叢書出版工作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一項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庫》整理出版委員會”,著手對分散庋藏于全國各大圖書館及民間的古籍進行調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庫備考書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一十四種,以后又陸續檢索出遺漏書目近百家一百八十余種。經過省內外專家學者多次論證,*后篩選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種著作,組成一套有一定規模、自成體系、比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風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發展脈絡的地方文獻叢書,取名《泉州文庫》。
《泉州文庫》始唐迄清,原著點校,收錄標準著眼于學術性、科學性、文學性、地域性、原創性、權威性,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和著名歷史人物的代表作優先。所錄著作涵蓋泉州各縣(市、區),包括金門縣及歷史上泉州府屬同安縣,曾在泉州任職、寄寓、活動過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則取其內容與泉州密切相關的專門著作。文庫采用繁體字橫排印刷,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哲學、宗教、軍事、語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領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舊槧秘籍,堪稱溫陵文獻之幟志。
另外,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饒宗頤先生特為本叢書題簽。
紡授堂詩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明代遺民曾異撰的代表作,包括《紡授堂集》、《紡授堂二集》和《紡授堂詩文集》三種,前兩種均為詩集,后一種為各體文集。其母作女紅而課之讀,故堂名“紡授堂”。由于作者自視為明朝臣子,而對清朝保持了敵視和貶斥態度,書中多次將滿洲視為“虜”,乾隆年間被列為禁書。書中對明清之際的社會、政治、時局和士林均有所涉及,既是研究改朝換代之際歷史實相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福建地方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 此外,本書經李偉國先生(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中國辭書學會顧問、上海史學會副會長等)全文審讀。
紡授堂詩文集 作者簡介
曾異撰(1591—1644),字弗人,明末晉江(今屬福建人),家于侯官。崇禎年間舉人,《明史》附曹學佺傳。個性耿介,終身不求仕進。家境貧寒,善為長詩與古文,著有《紡授集》,乾隆年間被列為禁書。其母作女紅而課之讀,故堂名“紡授堂”。紡授堂在甘液里,或云即今之豐井營,或云今之水玉巷,又云即今之三官堂,大抵在光祿坊附近。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