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7-1938.10)-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295927
- 條形碼:9787122295927 ; 978-7-122-29592-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7-1938.10)-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 本書特色
歷史是*好的教科書。 “幢幢華裔,將即為奴;寂寂江山,日變其色”。1931年,侵華日軍蓄意制造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到1938年10月,武漢、廣州等地相繼失守,華北、華中、華南等大片河山淪陷。 中華民族被推到了懸崖邊上。生存還是毀滅,獨立還是亡國,要自由還是被奴役?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長城內外、大江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甘屈辱的中華兒女共同發出了血戰到底的怒吼。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取得了中華民族歷*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勝利。 四卷本《中國抗日戰爭史》由抗戰史專家張憲文教授領銜,組織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多名學者集體編寫,洋洋百萬言,完整敘述了從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戰的烽火歷史,編織了一幅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抗戰圖卷,是一部全面系統、客觀科學的抗戰史巨作。 《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時間跨度為1937年7月—1938年10月。以盧溝橋事變為開端,日本拉開了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與此同時,中國也進入了全面抗戰時期。本卷內容主要涉及平津地區的陷落、淞滬會戰、平型關大捷、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中州之戰、武漢會戰等,全面抗戰不斷深入并迎來高潮。
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7-1938.10)-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 內容簡介
1.經典。本套書前身為南京大學張憲文教授承擔的國家"七五"社科重點基金項目,由省內外學術單位的13名學者歷10年合作完成。2.詳盡。從1931年到1945年,對14年中國抗戰歷程做了全方位全視角的講述。3.圖文并茂。本版除了在原版基礎上進行了內容的增訂外,還增加了許多老照片,由文到圖,由圖到文,多維度地展現了14年中國抗戰史。
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7-1938.10)-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 目錄
第1章 盧溝橋事變
一、盧溝橋見證日軍蓄意挑釁/003
二、中國守軍武力回擊/007
三、中日關于盧溝橋事變的談判/010
四、冀察當局的軟弱/013
第2章 平津地區的陷落
一、日本決心擴大侵略/016
二、中國政府戰與和的矛盾/019
三、廊坊事件/023
四、北平失守/024
五、天津失陷/028
第3章 國民政府的抗戰決策及部署
一、國防聯席會議的抗戰決策/031
二、戰時機構的建立與《自衛抗戰聲明書》的發表/035
三、國民政府西遷重慶/037
四、工廠與文化教育機構的內遷/039
第4章 淞滬會戰
一、大山事件與中日雙方的軍事部署/042
二、中國軍隊主動進攻與封江戰役/045
三、日軍增援與沿江爭奪戰/050
四、戰事的擴大與膠著/055
五、日軍登陸杭州灣與上海失陷/059
第5章 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提出和八路軍出師抗戰
一、洛川會議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063
二、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068
三、八路軍主力出師山西/069
小結/072
第二部分 日本全面擴大侵略戰爭
第6章 華北戰事的發展
一、平綏線重鎮的失陷/075
二、戰區的設立/081
三、中國軍隊在津浦路的潰敗/083
四、平漢線北段作戰與保定、石家莊的陷落/087
第7章 中日軍隊在山西的鏖戰
一、雁門關內長城一帶的戰事/092
二、八路軍首戰平型關/096
三、忻口會戰/100
四、八路軍夜襲陽明堡/104
五、晉東門戶娘子關失守/108
六、太原城防之戰/111
第8章 八路軍開辟敵后戰場
一、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山地游擊戰方針的貫徹/114
二、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的戰略展開/118
三、打退日軍對晉察冀軍區的首次圍攻/125
四、粉碎日軍對晉西北、晉東南和陜甘寧邊區的進犯/128
第9章 南京保衛戰的失利
一、蘇嘉錫國防線的崩潰/135
二、南京保衛戰的部署/140
三、南京失守/146
第10章 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一、日軍瘋狂屠殺平民與戰俘/150
二、日軍強暴婦女、劫奪財物/155
小結/158
第三部分 全面抗戰的深入
第11章 南京陷落前的國內外政局
一、毫無效力的“國際調停”/163
二、“英美干涉”幻想的破滅/166
三、陶德曼調停的失敗/170
四、《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174
五、南北漢奸政權的建立/176
六、中日雙方變更作戰部署/180
第12章 徐州附近的會戰
一、韓復榘輕棄黃河泰山防線/185
二、華中日軍侵入淮河流域/190
三、中國軍隊反攻濟寧、汶上/193
四、滕縣保衛戰/196
五、板垣師團受挫于臨沂/199
六、血戰臺兒莊/205
七、日軍合圍徐州計劃與魯南拉鋸戰/212
八、中國軍隊自徐州突圍/218
第13章 中州之戰
一、中國軍隊在豫北的潰敗/223
二、蘭封會戰/227
三、歸、碭棄守,日軍西攻開封、鄭州/231
四、花園口決堤/236
第14章 新四軍的組建和華中敵后游擊戰的初步開展
一、新四軍的成立/240
二、中共中央關于新四軍行動的部署/242
三、新四軍挺進蘇南/244
四、新四軍戰斗在皖南、皖中/248
五、新四軍東進豫、皖、蘇邊/252
小結/254
第四部分 全面抗戰的高潮
第15章 武漢會戰前的政局
一、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和《抗戰建國綱領》/259
二、國民參政會的召開與全國各黨派、各階層抗日熱忱的高漲/262
三、德國停止對華軍事援助/265
四、張鼓峰事件的影響/267
第16章 武漢會戰
一、中國防衛武漢的戰略部署/270
二、長江沿岸的前哨戰/272
三、黃梅、廣濟方面的作戰/277
四、大別山麓阻擊戰/280
五、南潯路大戰/284
六、瑞昌及其以西地區作戰/288
七、武漢棄守/290
第17章 閩粵作戰
一、日軍侵奪廈門及閩粵沿海島嶼/294
二、日軍登陸大亞灣,粵軍輕失廣州城/296
三、海南島及潮州、汕頭失守/300
第18章 中國海軍的抗戰
一、沿海及長江沿線的作戰/303
二、長江中上游及內湖的作戰/309
第19章 中國空軍的抗戰
一、七七事變前中日空軍戰力的比較/312
二、獨立作戰時期戰績驕人/314
三、與蘇聯航空志愿隊聯合作戰/318
第20章 抗戰初期蘇聯對華軍事援助
一、軍火物資的援助/322
二、蘇聯軍事顧問協助中國抗戰/324
三、蘇聯航空志愿隊來華參戰/326
四、諾門罕事件中蘇聯紅軍重創關東軍/331
五、《蘇日中立條約》的簽訂/333
第21章 山西、山東、河北等地民眾抗日武裝的建立和游擊戰爭的開展
一、山西新軍的組建與發展/335
二、河北民眾抗日武裝的建立/339
三、山東民眾抗日武裝起義/341
四、東北抗聯配合全國抗戰/345
第22章 華北抗日游擊戰由山地向平原的發展
一、中共中央關于發展平原游擊戰的指示和部署/348
二、八路軍在平原地區的初步展開/349
三、中國共產黨關于持久戰的理論和主張/354
小結/360
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7-1938.10)-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 作者簡介
張憲文,山東泰安人,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中國抗日戰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江蘇智庫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院長、中國現代史學會名譽會長等。 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專業教學與研究約60年。出版《中華民國史》、《中華民國專題史》、《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南京大屠殺史料集》、《南京大屠殺全史》等十余種。多次主持國家及部省重大科研項目、多次獲國家和部省獎勵,并出國訪問講學。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