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9375
- 條形碼:9787516189375 ; 978-7-5161-8937-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史 內容簡介
教育史學史是對教育史學科的反思。《美國女性教育史學史》的主要任務是闡述美國女性教育史學自身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解釋女性教育史學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間的關系,批判地總結主流男性話語霸權下的美國教育史學傳統,為消融教育史學科危機、促進教育史學的發展和繁榮提供成果借鑒和歷史思考。全書主要分為導論、正文和結語三個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括五章內容。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史 目錄
一、選題的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相關概念界定
四、本書結構和研究方法
**章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創立
**節 殖民地時期: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缺席
第二節 溯源意識的興起: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發端
一、“美國婦女教育協會”及其年度報告
二、教會史中的女子教育
三、演講稿、沉思錄與書信中關于婦女教育的記載
四、精英婦女史中有關婦女教育的零星記錄
第三節 女子學院史學: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初步創立
一、歐洲女權運動和歐洲女性高等教育史學
二、美國女權運動和美國女子學院史學
第四節 《美國女性教育史》: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確立
一、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確立的宣言書
——古德賽爾的《女性教育》
二、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確立的標志
——托馬斯·伍迪的《美國女性教育史》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創立者托馬斯.伍迪
**節 國家榮譽勛章 獲得者
第二節 進步主義史觀影響下的美國女性教育史
一、新史學背景下的進步主義史學思潮
二、沖突、改革與進步的女性教育史觀
第三節 美國女性教育的歷史贊歌
一、“女性教育”的一個嶄新概念
二、女性教育與女性解放二者之間的關系
三、在特定社會背景下對女性教育的三個思考
四、美國女性教育直線進步的四段歷程
第四節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里程碑
一、新舊史學罅隙中的“中間模式”
二、《美國女性教育史》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戰后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發展
**節 戰后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發展的歷史背景
一、美國教育史學的內部危機
二、女性主義介入美國教育史學的外部動力
第二節 “女性主義教育批判派”對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
修正
一、批判的前提假設:規律一致性
二、批判美國教育史學中的“性別主義”
三、對美國傳統女性教育史觀的批判
四、“女性主義教育批判派”代表人物吉爾·凱·康威
第三節 “女性中心論派”對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修正
一、“女性中心論派”先驅格爾達·勒納的美國女性史
研究
二、“女性中心論派”的女性教育史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女性中心論派”代表人物所羅門
**節 哈佛學院首位女副院長
第二節 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美國女性教育史
一、受教育權:揭秘美國女性教育史的鑰匙
二、遭遇:影響女性大學經歷的多重因素
三、進步:女性主義理論和實踐推動女性教育的發展
第三節 豐富女性的集體記憶:所羅門的整體教育史觀
一、女性內在愿望與外在影響之間的互動
二、女性史、機構史和性別史的融合
三、顯性史實與隱性史實的結合
第四節 走向綜合:美國女性教育史研究的新模式
一、走向綜合
二、《與知識女性同行:一部美國女性與高等教育史》的歷史
評價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新文化史語境下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轉向
**節 歷史學的語言轉向和文化轉向
一、后現代主義與語言學轉向
二、從歷史主義到新歷史主義
三、從新社會史到新文化史
第二節 艾森曼的女性教育史學思想
一、艾森曼的生平及著作
二、意識形態競爭:艾森曼的女性教育史觀
三、培養女性公民:艾森曼的女性教育目的觀
四、歷史詞典:艾森曼的女性教育史學編纂模式
第三節 全球史觀下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分析框架
一、全球史觀下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呈示
二、未來可供選擇的分析框架
本章小結
結語
一、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發展的三個歷史時期
二、學術化與政治化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的雙重特征
三、美國女性教育史學對我國教育史研究的啟示
參考文獻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史 節選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史》: 二、沖突、改革與進步的女性教育史觀 托馬斯·伍迪處在美國進步主義史學思潮盛行的時代,沖突論史觀深刻影響了他的思想,其《美國女性教育史學》以社會主義進化論為其理論依據,在早期自由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將沖突、改革與進步結合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女性教育史觀,這種女性教育史觀充滿理性、正義和進步的信念。 (一)沖突史觀是進步主義史學的主旋律. 美國史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沖突:特納從地域的角度分析沖突,帕林頓從文化的角度分析沖突,比爾德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沖突,托馬斯·伍迪則運用沖突史觀解釋美國女性教育史上的三個爭論:關于男性和女性智力平等方面的爭論,關于女性接受大學教育的爭論,以及關于男女同校教育方面的爭論。 首先,“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是否平等”問題上的爭論。一派以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為代表,強調在智力上女性比男性弱且更具變化性。這種觀點在當時的英國、法國和德國很普遍,在美國也是一種主導思想。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指出:“金森上校問男女在智力上是否不一樣,我要說的是不但不一樣而且區別很大。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普遍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思想和身體上。”②另一派則試圖運用實證的方法證明男性心理特征更具有變化性的觀點不成立。在伍迪看來,如果僅從工作完成的情況來看,女性完全有能力完成更高層次的學術工作,甚至有時會超過男性。但這并不意味著男女之間沒有區別,二者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但是如果不是因果關系,為什么很少有女性留下深刻的歷史烙印呢?人們不能回避一個問題——女性是天生就低男性一等嗎?還是文明的態度堵死了女性邁向卓越的通道? 其次,“女性是否應該接受大學教育”的爭論。美國詞典編纂家諾亞·韋伯斯特、皮爾斯、、英國小說家奧維達、布林摩爾學院校長托馬斯等反對派的主要觀點是:大學教育對男性是非常有益的,但對女性則百害而無一益,女性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行為得體、對家庭的責任心以及對社會的認同感。如果教育超出了女性的職責范圍,這種教育就是完全錯誤的。而巴納干、喬治·皮爾斯、希金森、馬薩·托馬斯、海德等支持派則堅定地認為男女在智力上是平等的,要給予女性更多的和更自由的教育。尼爾森博士還通過實驗證明,在本科教育中女性優于男性,但在研究生教育階段男性的學業優于女性。伍迪是比較贊同支持派的觀點,認為盡管大部分人懷疑女性接受大學教育的能力問題,但也有一些教師和心理學家科學公正地審視這個問題,堅信男女擁有平等的智力,女性也可以進入大學學習。 *后,關于“男女同校制度”的爭論。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七個方面:**,經濟因素是否是男女同校制取得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第二,男女同校制是否體現了民主進步的精神。第三,男女同校制是否符合人的特質。第四,男女同校制是否會使男女都受到影響。第五,男女同校制是否有利于學校管理。第六,男女同校制是否能促進學習。第七,男女同校制是否能讓兩性對彼此有一種理解。伍迪認為,男女同校制只是一種促使每個人都有權利進入高等教育機構的手段,一旦男女都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他們就可以平等地接受基礎教育、中等教育。 ……
美國女性教育史學史 作者簡介
諸園,女,(1980-)安徽安慶市人,安慶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史、高等教育、比較教育。2003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獲教育學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15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獲教育學博士學位。先后在《比較教育研究》《中國高教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高教探索》《中國青年研究》《學術界》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先后主持安徽省高校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創新工程項目等多項課題,2015年,博士論文《美國女性教育史學史研究》獲得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首屆博士論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