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意象群及原型意象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598147
- 條形碼:9787560598147 ; 978-7-5605-981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意象群及原型意象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將引入意象和原型意象理論, 以迪金森詩歌的意象為研究對象, 對其進行文本分析, 找出作品里的各類原型, 就有可能全面把握詩人意象的整體性質和意義。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意象群及原型意象研究 目錄
**節(jié) 意象理論與原型意象
第二節(jié)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意象概說
第二章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自然意象群
**節(jié) 自然意象群概說
第二節(jié) 水意象
第三節(jié) 植物意象
第四節(jié) 動物意象
第五節(jié) 四季意象
第六節(jié) 色彩意象
第三章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中的家園意象群
**節(jié) 家園意象的概說
第二節(jié) 家意象
第三節(jié) 門意象
第四節(jié) 庭院意象
第四章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死亡意象群
**節(jié) 迪金森詩歌的死亡觀
第二節(jié) 死亡意象
第三節(jié) 死者意象
第四節(jié) 喪葬禮儀意象
第五章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中的宗教意象群
**節(jié) 迪金森詩歌中的圣事意象
第二節(jié) 宗教人物意象
第三節(jié) 宗教事物意象
結語
參考文獻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意象群及原型意象研究 節(jié)選
《艾米莉·迪金森詩歌意象群及原型意象研究》: 一、花 19世紀著名園藝家Waterman在他的暢銷書《花典》中這樣說:“花的語言近來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熟悉這種語言看來已是定勢,即使不是禮儀教育的必選部分,至少也是一種優(yōu)雅高貴的修養(yǎng),是女士們先生們書房中渴望得到的東西,盡管不一定是必需的東西。”廣泛閱讀英美兩國浪漫主義作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鮮花”意象幾乎是浪漫派作家的一個結構性的意象。每一個浪漫主義作家筆下都有“花”意象出現(xiàn),或做敘事的實際背景,或是抒情的觸媒,抑或是詩人幻夢的棲居之地。在花園這個結構性的意象里,浪漫主義美學的一個核心理念“自然之崇拜”被視覺化了和原型化了。維多利亞時期詩人常用花特別是玫瑰來比喻、象征愛情的甜蜜和忠貞。浪漫主義文人則不僅描繪花卉給人的各種美感享受,還根據(jù)古典神話或民間傳說,運用花卉表達豐富的象征意義,包含了愛情、品德、思想狀態(tài),也常有政治、社會和宗教等方面的意義。 迪金森非常喜歡花,她的父親在14畝的庭園里為她建了一座花房。極具男權文化意識的父親認為,對于一個女人來說,種花是一種比寫詩更適合的職業(yè)。自13歲起,迪金森就開始在自己的花園中種植各種花卉。迪金森在詩歌中喜愛描寫各類花卉,如玫瑰、蒲公英、番紅花、龍膽根、水仙花、銀蓮花、鐵線蓮、郁金香、石竹等等。但由于其生前只發(fā)表了7首詩,所以當?shù)氐娜藗兌贾浪菆@丁,而不知道她是詩人。花卉種植生活啟迪和豐富著迪金森的詩歌創(chuàng)造,里奇指出,迪金森一生在自家小院里培育花卉,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為花卉主題詩歌的創(chuàng)造奠定了基礎。 迪金森十分熟悉各種花卉的特性,在詩中除真實地再現(xiàn)了它們的植物特性之外,她還對它們所代表的象征意義很感興趣,她對花卉的詮釋與當時的流行文化賦予花卉象征意義是大相徑庭的,迪金森所生活的19世紀中葉的美國新英格蘭,是一個典型的父權制社會,在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美國仍是以男性的價值觀和價值標準為依據(jù)的父權社會,女性長期處在社會邊緣的地位,女性只是以男性社會所規(guī)定的社會角色而存在著,即作為男人的妻子、情人或家庭中孩子的母親而存在著,女人被完全限制在家庭生活中,成為合格的女兒、妻子和母親,是她們人生的唯一目標,她們沒有自己的事業(yè),經(jīng)濟上依附于丈夫,在家庭和社會活動中都沒有話語權。一個典型的維多利亞傳統(tǒng)家庭,父親在家中有絕對的權威,母親則扮演著‘房中的天使’;男孩被送到學費高昂的學校讀書,女孩則被關在家里接受廉價的家庭教師的指導。而“家庭天使”是人們對完美女性形象的要求,也成為一種主流文化,對各階層女性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首先外形上要求婦女能優(yōu)雅,以滿足男性的感官需求,其次,女性需要培養(yǎng)含蓄、謹慎、貞潔、節(jié)儉尤其是貞潔與服從的品質,努力提高她們自身的魅力以勝任家庭主婦這一角色。而女性要爭得文學領地的~席之地,則受到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的阻礙與拘束,要擺脫文化中的這種拘禁,需要女性作家抵制文化價值體系中的女性自我犧牲的信條在男性世界中積極探索和定義女性身份,迪金森深諳此理:“要說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說——/成功之道,在迂回,/我們脆弱的感官/承受不了真理/過分華美的宏偉”。因而迪金森將自己的女性意識和女性經(jīng)歷雜糅到自然意象中,委婉地說出了關于女性在這個父權制社會下生活的“全部真理”,同時迪金森選擇了與眾不同的生活道路,她拒絕成為那些被迫顧影自憐,失去個體獨立性,成為男性附屬品的傳統(tǒng)女子,而是勇敢地選擇做一位倍受關注但毫無權利和自由的人,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女詩人是自我發(fā)展中的不懈追求,她勇于像男人一樣維護她的自尊、獨立和價值。 ……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