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此岸.彼岸-吳冠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53200
- 條形碼:9787537853200 ; 978-7-5378-5320-0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此岸.彼岸-吳冠中研究 本書特色
《此岸•彼岸 ——吳冠中研究》是作者對吳冠中先生多年研究和寫作的一本專輯,其中包括“傳記”“理論探討”“評述”“展覽策劃”“作品解析”“訪談”以及作者與畫家的信件交往,還有吳冠中生前專門為這本文集設計的“封面”。 通過此書可以了解吳冠中的人生、畫理以及他的思想。
此岸.彼岸-吳冠中研究 內容簡介
吳冠中的繪畫讓人驚嘆不已; 吳冠中的美文讓人津津樂道; 吳冠中的生活簡樸,平民本色; 吳冠中視藝術為生命,寵辱不驚,敢講真話,剛直不阿。 此岸·彼岸是對吳冠中藝術人生所做的概括。吳冠中生在小河的“此岸”,從“此岸”望著“彼岸”,一步步長大,一步步走向“彼岸”,走向人生的理想…… 此岸·彼岸是對吳冠中藝術歷程所做的概括。東方與西方,東方是此岸,西方是彼岸;油畫與水墨,油畫是此岸,水墨是彼岸;具象與抽象,具象是此岸,抽象是彼岸。 此岸·彼岸是對吳冠中作品的誕生與歸宿所做的一個隱喻性描述。生發(fā)在“此岸”的藝術,卻在“彼岸”得到了回響。“琴聲”在此岸,“知音”卻在彼岸。
此岸.彼岸-吳冠中研究 目錄
此岸.彼岸-吳冠中研究 相關資料
他說,“一百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實際上是藝術家的*之言,為了強調美術家也應該具有思想的重要性。有個性的藝術家會下很多斷語,千萬不要一再地摳字眼,他就是表達一種強烈的情緒,因此才把話說得*,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吳先生不是這么說,人們能記住嗎? ——作家莫言 吳冠中可以在油畫、水墨之間自由往來。他不像中國其他藝術家,曾因唯恐失去民族性而困惑!我們從吳冠中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吳冠中并沒有有意識地去尋求中西的結合,而盡力做到水到渠成,單憑他發(fā)表的文字就足以讓他在藝壇上占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樣強烈、簡練與坦誠的表達方式,可與他所崇拜的凡·高媲美。 ——評論家蘇立文 吳冠中代表著重新崛起的一個世間*偉大的藝術流派,西方的現(xiàn)代繪畫在他面前相形見絀。 ——評論家梅利·柯恩 吳冠中是20 世紀后期中國畫壇無法忽略也無可代替的人物。像他那樣保持和張揚自己個性的人,在他同代藝術家中十分罕見。如果我們對他和同時代的畫家從思想、藝術觀念和行事方式等方面做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有多么顯著的差異,就會驚奇在同一個時代怎么可能出現(xiàn)如此不同的美術家,也就會懂得吳冠中遭遇到反復討伐是多么自然。 ——評論家水天中 吳冠中一生都是在是是非非中度過。但這也正是作為一個開拓者必然要經歷的命運。誰都可以不負責任地詆毀他,但歷史不會。 評論家賈方舟
此岸.彼岸-吳冠中研究 作者簡介
賈方舟1940年5月生于山西省壺關縣,1964年畢業(yè)于內蒙古師范學院藝術系。曾三次參加全國美展,1980年加入中國美協(xié),1982年轉向美術理論研究,1988—2001年任內蒙古美協(xié)副主席,1996年被評為國家一級美術師,1995年后以批評家和策展人身份主要活動于北京。 先后發(fā)表理論和評論文章約計二百萬字,文章主要收在《走向現(xiàn)代-新時期美術論集》《多元與選擇》《中國現(xiàn)代美術理論批評文叢·賈方舟卷》《柳暗花明:新水墨論集》等四本文集之中,以及專著《吳冠中》。先后多次參加全國或國際性學術研討會、擔任全國性大展的評委,先后策劃、主持“中國藝術大展·當代油畫藝術展”“世紀·女性藝術展”“第四屆成都雙年展”等學術性展覽;主編了《批評的時代》三卷本批評文集,創(chuàng)辦并主持《中國藝術批評家網》,策劃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并擔任第一屆輪值主席。 先后被聘為:天津美院客座教授、西安美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四川美院客座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吳冠中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文化部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第六和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委會輪值主席、中國新水墨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CCAA第8屆當代藝術獎評委等。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