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等孩子自己長大:“輸”在起跑線的德國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43339
- 條形碼:9787568243339 ; 978-7-5682-4333-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好的教育是等孩子自己長大:“輸”在起跑線的德國教育 本書特色
德國教育是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德國僅僅8200萬人,卻分享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但是和中國不同,德國的小學4年,以玩和運動為主,他們的家長也鼓勵孩子多玩耍、多動手、多旅行,好好享受生活。為什么德國教育“輸”在起點卻能*終贏在終點?
德國教育注重保護孩子的天性,教會孩子生活,讓孩子自己慢慢長大的!他們堅信,這種又“慢”又“笨”的教育方式,才是根基的教育,才是zui好的教育。用這種方式教出的孩子,擁有自信、獨立、愛思考、有教養、有責任心、自我認同的人格,不僅具有競爭力,也懂得如何去幸福生活。——而這一切,正是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所欠缺的。
知名親子專家、《沒有邊界的教室》《旅行,是*好的教養》等親子暢銷書作者沈佳慧老師,旅居歐洲近六年,帶我們近距離觀察德國的教育,學習其中的精髓!
最好的教育是等孩子自己長大:“輸”在起跑線的德國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六章, 主要內容包括孩子的天性全球相同、德國的基礎教育保護孩子的天性、德國父母重視“生活即教育”、旅行也是一種教育、德國父母認為, 生活教育比100分重要和在德國感受到, *好的教育是等待孩子長大。
最好的教育是等孩子自己長大:“輸”在起跑線的德國教育 目錄
歐化的教育讓兒子變成“怪小孩”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大的支撐點
生活細節決定孩子人格的養成
學習是為了以后獨立生活
讓愛告狀的孩子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認清自己和努力的方向比“成績”更重要
理性的尊重,是給孩子*好的禮物
“無聊”是孩子自己擁有的美好時光
打孩子,是因為你沒有耐心和他溝通
快樂學習其實是主動探索的品格培養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不要隨便給孩子標準答案
第二章 德國的基礎教育保護孩子的天性
健康管理是德國學校的頭等大事
玩是引導孩子*佳的學習方式
母語教學在德國極為受重視
在學校學習到建立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把閱讀變成全家人的樂趣
想象力比成績更重要
第三章 德國父母重視“生活即教育”
小孩需要大量的玩耍和運動時間
德國父母樂于讓孩子自己找答案
德國進行的交通安全教育
教學從生活開始——用嘴說不如動手做
旅行和閱讀,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體驗
第四章 旅行也是一種教育
夏令營是孩子獨立面對生活的體驗
旅行帶給孩子和家庭的意義
旅行是孩子獨立人生的歷練
全家人一起運動是對孩子*好的陪伴
第五章 德國父母認為,生活教育比100分重要
生活態度是德國父母給孩子*好的禮物
聊一些無聊的事也是一種陪伴
忘了帶東西,請孩子自己想辦法
從德國人身上學到,孩子要承擔自己的錯誤
電子產品時代如何培養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發性學習比考100分重要
爸爸失業的時候對孩子的正面教育
第六章 在德國感受到,*好的教育是等待孩子長大
學會和孩子聊天
教出講理、自律的孩子
培養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在德國,玩是孩子的**堂課
不要剝奪孩子簡單的快樂
被信任的孩子不撒謊
不急,等孩子慢慢長大
孩子叛逆,是為了證明自己長大了
最好的教育是等孩子自己長大:“輸”在起跑線的德國教育 作者簡介
沈佳慧,英文名Monica,臺灣地區著名旅游節目主持人。念過淡江大學日文系與中文系,畢業后從事媒體工作。27歲前,沒有出國旅游的經歷,從30歲起,才為了兒子開始勇敢出游,并在旅游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教養樂趣,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教養方法。她的這段故事,被很多華人父母稱為“值得借鑒的教養故事”。
沈老師旅居歐洲近六年,懂中、英、德、日四國語言,喜歡體驗各種不同文化的旅行與生活,是個落實旅行與生活結合的人。
目前專職寫作,曾出《沒有邊界的教室》《旅行,是*好的教養》等親子暢銷書。
- >
煙與鏡
- >
推拿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