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復原圖的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467683
- 條形碼:9787115467683 ; 978-7-115-4676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復原圖的世界 本書特色
關于恐龍,無論是紀錄片、科幻電影還是小說都著墨頗多,這一神秘的古生物長久地激發著現代人類的想象力。對于幻迷來說,除了反復欣賞回味波瀾壯闊的電影大片外,收藏與奇幻生物相關的物品,討論和研究所有與奇幻相關的話題,甚至也會手繪一張奇幻色彩的畫稿。 這是一本介紹恐龍復原圖的繪畫方法的圖書。復原圖的創作屬于科學繪畫一個很有特色的領域。本書中,作者詳細敘述了復原畫的繪制過程,從進行科學繪畫創作的7項規則,到帶背景的復原圖的繪畫技巧,到表現恐龍大小的技巧;從通過細心觀察來素描底圖,到恐龍骨骼和肌肉的表現方法,到通過剪影法來表現光影,讓恐龍的描繪更具有真實感。書中還例舉了劍龍和阿馬加龍兩種恐龍的底圖的素描過程,以及大家所熟知的霸王龍、半鳥龍、食肉牛龍等11種恐龍的詳細著色過程。 本書圖文并茂,講解系統,適合對奇幻生物感興趣的讀者、研究人員,以及影視方面的工作人員閱讀。
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復原圖的世界 內容簡介
恐龍一直是大家喜愛的主題之一,無論是紀錄片、科幻電影還是小說都著墨頗多,這一神秘的古生物長久地激發著現代人類的想象力。像90年代上映的《侏羅紀公園》就風靡一時,如今恐龍仍然是兒童以及成人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之一。 本書中,作者所描寫的復原畫的過程,從草圖設計到完成為止的過程都有詳細介紹。特別是繪制這種滅絕的生物的時候,要讓描繪更具有真實感。
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復原圖的世界 目錄
Chapter 2 22 制作復原圖
22繪畫工具
25各種畫具的使用方法
27繪畫的技巧
28帶背景的插圖的繪畫技巧
28表現出深邃感、空氣感
28考證植被的年代
29讓顏色貼近自然
29觀察生存在現代的植物和自然界的顏色
30表現細節的方法
30描繪細節,展現重量感
31濕潤的滑膩感、干燥的皮膚質感
31畫羽毛
32“素雅”與“華麗”的色調要分開使用
33考察皮膚的顏色
34讓投射的影子看起來很自然的方法
34光與影的關系
35骨骼和肌肉的表現方法
35肌肉的表現方法
36構圖方法
36用裁切來改變形象
36縱向好還是橫向好
37遠近法產生的效果
37視點變化的效果
37一點透視法、兩點透視法的效果
38表現物體大小的技巧
39COLUMN-1根據DNA設定恐龍的顏色,這一天會到來嗎?
40科學繪畫的7項規則
41Rule 1根據:要有科學依據
42Rule 2想像:展現出研究者所想像的形象
42Rule 3骨骼:重視骨骼這一重要支撐
42Rule 4資料:以深入調查的資料為基礎
44Rule 5生命力:考察恐龍活著的時候的動態
44Rule 6*新:復原圖也在進化發展
45Rule 7自然:古生物存在于自然之中
Chapter 3 50 復原圖整體繪制過程
50底圖篇
52劍龍 Stegosaurus
58阿馬加龍 Amargasaurus
64COLUMN-2科學繪畫的25年
65著色篇
Chapter 4 74 畫出各種恐龍的復原圖
76霸王龍 Tyrannosaurus
84半鳥龍 Unenlagia
90食肉牛龍 Carnotaurus
96伶盜龍 Velociraptor
100棘龍 Spinosaurus
104三角龍 Triceratops
108古魔翼龍 Anhanguera
112雷神翼龍 Tupandactylus
116禽龍 Iguanodon
120梁龍 Diplodocus
124腕龍 Brachiosaurus
129COLUMN-3禽龍的挖掘與恐龍的發現
Chapter 5 130 迄今為止制作過的復原圖
140恐龍各個部位與骨骼的名稱
141索引
142后記
143參考論文·資料
恐龍的科學繪畫方法-復原圖的世界 作者簡介
伊藤丙雄畫·著 東京工科大學設計系副教授 1966年出生于千葉縣市川市。1990年畢業于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系設計科,1992年獲得該系形成設計專業的碩士學位。與1992年導1995年期間擔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系設計科的兼課講師,2010年起擔任東京工科大學設計系副教授(在職)。日本設計學會會員。專業領域:插圖及平面設計。 著作:《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新版 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插圖為合著)(以上為丸善株式會社出版) 主要業績:“滅絕的大型哺乳動物展”、“大型恐龍展1998”、“大型恐龍展2009”、“大型哺乳動物展”的復原圖、國立科學博物館地球館展示板復原圖、人物形象·黏土動畫制作(精工愛普生(Seiko Epson)等)、刊登插圖(國家地理、小學館圖鑒NEO等),還主辦過多次個展、群展,平面設計整體都有很廣泛的參與。 富田幸光 主編 國立科學博物館生命進化史研究小組組長 1950年出生于愛知縣瀨戶市。橫濱國立大學教育系畢業后,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生院留學。獲得博士(Ph.D.)學位。1981年起擔任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1995年擔任該館的古生物第三研究室室長,2012年起擔任該館的生命進化史研究小組組長(在職)。專業為古脊椎動物學(特別是哺乳動物化石)。不只是日本各地,至今為止曾到過美國的落基山脈地區、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國內蒙古和安徽省等進行野外調查,主要研究小型哺乳動物和早第三紀的早期哺乳動物的化石。主要的著作有,《恐龍們的地球》、《恐龍和我們哺乳動物》、《美洲大陸自然雜志1》(合編)、《廣辭苑·第6版》(分擔執筆)(以上為巖波書店出版)、《古生物學事典·第2版》(合著,朝倉書店)、《圖解非洲哺乳動物—進化與古代環境的變遷--》(譯著)、《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新版 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以上為丸善株式會社出版)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