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74175
- 條形碼:9787514174175 ; 978-7-5141-741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 本書特色
本書為中國區域科學協會與西南民族大學共同舉辦的“全國貧困地區精準脫貧學術研討會”文集,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金融發展與精準扶貧”、“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研究”、“五個一與精準扶貧研究”、“精準扶貧政策實踐研究”和“精準扶貧理論與實證研究”。
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區域科學協會與西南民族大學共同舉辦的“全國貧困地區精準脫貧學術研討會”文集,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金融發展與精準扶貧”、“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研究”、“五個一與精準扶貧研究”、“精準扶貧政策實踐研究”和“精準扶貧理論與實證研究”。
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 目錄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現實研判、經驗證據與政策評估——“全國貧困地區精準脫貧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
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現實研判
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面臨的問題
三、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的影響機制與經驗證據
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評估
五、我國脫貧攻堅的前沿問題
**部分 精準扶貧的理論研究
1.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精準扶貧機制構建邏輯與路徑再造
1.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1.2 精準扶貧是以人民為中心經濟發展的具體實踐
1.3 堅持人民主體性:中國精準扶貧有效開展的基礎和前提
1.4 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精準扶貧機制再造的邏輯和路向
2.新常態下我國政府農村扶貧創新的路徑選擇
2.1 引言
2.2 新常態前我國政府農村扶貧的路徑分析
2.3 新常態對我國農村扶貧的影響
2.4 新常態下我國政府農村扶貧的路徑創新
3.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政策:驅動增長、縮小差距還是政策失靈——基于PSM- DID方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政策背景與理論假說
3.3 模型與估計方法
3.4 數據、變量與描述性統計
3.5 實證結果分析與穩健性檢驗
3.6 結論與啟示
4.精準扶貧政策的地方實踐研究——基于貧困縣案例
4.1 引言
4.2 精準扶貧實踐的案例現狀
4.3 精準扶貧政策的經驗總結
4.4 精準扶貧政策的訴求建議
4.5 結論與展望
5.專業化、多樣化與產業結構減貧效應的動態異質表現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綜述與理論機制
5.3 計量模型設定、變量選擇與數據來源
5.4 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5.5 產業結構減貧效應的穩健性檢驗
5.6 結語與政策啟示
6.中國農村減貧進程及效果評價分析
6.1 貧困現狀
6.2 中國農村減貧進程
6.3 中國農村減貧方向
7.扶貧理論與政策的演化發展對精準脫貧的借鑒
7.1 引言
7.2 文獻綜述
7.3 國外反貧困理論與政策的演化發展
7.4 我國扶貧理論與政策的演化發展
7.5 對我國精準脫貧的啟示與借鑒
8.社會資本、風險緩沖能力與農戶貧困——基于1989家農戶的調查數據
8.1 引言
8.2 文獻述評
8.3 數據來源、變量選取與描述性統計
8.4 計量模型與回歸結果
8.5 結論
9.關于扶貧理念與脫貧成效的理論思考——習近平的扶貧觀與科技扶貧的實踐探索
9.1 與時俱進的扶貧理念
9.2 卓有成效的扶貧實踐
9.3 攻堅克難的扶貧部署
9.4 科技扶貧的積極探索
10.精準扶貧背景下貧困農戶的精準識別研究
10.1 引言
10.2 數據說明和研究方法
10.3 維度及權重的選取
10.4 多維貧困與收入貧困的一致性分析
10.5 結論與建議
11.西部地區農村精準扶貧的模式、困境與對策研究
11.1 成都農村精準扶貧的基本做法與經驗
……
第二部分特殊人群貧困治理
第三部分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
第四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減貧與發展
第五部分金融精準扶貧
展開全部
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 作者簡介
鄭長德(1962~),男,四川省廣元市朝天鎮人,經濟學博士,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湖南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教學名師。長期從事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區域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20余部,主要有《中國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發展金融學》等,在CSSCI、中文核心刊物和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10余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