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古典文獻研究(第十九輯 下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626386
- 條形碼:9787550626386 ; 978-7-5506-263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典文獻研究(第十九輯 下卷)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17篇論文, 分為文獻文化史研究、文學及文學文獻研究、文史新研、文獻考證、學術綜述五類, 從多方面探究了中國古典文獻在文化建構上的重要性。本書包括17篇論文, 分為五類: 一、文獻文化史研究, 涉及四庫全書、清人日記等, 二、文學及文學文獻研究, 涉及嵇康、蘇軾、陸游及《文選》、古典小說, 三、文史新研。
古典文獻研究(第十九輯 下卷) 目錄
文學及文學文獻研究
文史新研
文獻考證
學術綜述
古典文獻研究(第十九輯 下卷) 節選
《古典文獻研究(第19輯 下卷)》: 雖然《千載佳句》中楊巨源詩句的來源文獻已無從確考,但這些詩句的獨特異文與文獻價值,卻令我們對楊氏作品的流傳狀況充滿疑問。下面本文即對之加以探察! 。ㄒ唬罹拊醋髌返臇|傅問題 察楊巨源生前,其作品尤其是七律已倍受時人稱道,比如元稹《授楊巨源郭同玄河中興元少尹制》曰:“敕具官楊巨源,詩律鏗金,詞鋒切玉。相如有浚云之勢,陶潛多把菊之情。”另外,成書于元和九年至十二年(814-817)之間的敕撰唐詩選集《御覽詩》,也收錄了楊巨源的詩作十四首,其中含五言詩五首,七言詩九首。這些都證明了楊巨源在此時期的詩壇影響力。另外,在時人撰于元和十三年的墓志銘序文中,還稱頌楊巨源為“今之鮑昭”,以致“咸所推服,莫敢敵偶”!磅U昭”,乃“鮑照”之誤。鮑照,是見譽為“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的南朝宋的文學翹楚,擅長樂府詩歌和七言歌行,其樂府詩作甚至被稱作“俊爽絕倫”⑤。故撰者以鮑照比擬楊巨源,愈見楊巨源的文學成就之高及其長于樂府的創作特點。由之,楊氏作品得以東渡扶桑并見收于《千載佳句》,亦非難解。 然而,有關楊氏作品東渡鄰國的攜帶者,史料中卻無明確記載。僅可察知與楊巨源活動時期*為接近的日本入唐者乃是學問僧空海和*澄?蘸T鴮iT致信于當時的越州節度使,尋求“三教之中,經律論疏傳記、乃至詩賦、碑銘、卜醫、五明所攝之教,可以發蒙濟物者,多少流傳遠方,斯則”⑥。即除了佛典要籍,還力搜當時可資學習的外典書籍。不過,在空海攜歸本國的唐物典籍中,雖有朱千乘等不甚知名的詩人作品,卻未見任何楊巨源詩作的痕跡,其著作《文鏡秘府論》、《性靈集》所引用的唐詩資料內,也沒有關于楊詩的記錄。 既然日本方面沒有楊巨源作品東傳的任何記述,那么,王建的“舊卷常抄外國將”和劉禹錫的“渤海歸人將集去”,或可引起思考! ⊥踅ā都臈钍貢贰 〕跻乒潘抡戏,靜是浮山遠是莊。人定猶行背街鼓,月高還去打僧房。新詩欲寫中朝滿,舊卷常抄外國將。閑出天門醉騎馬,可憐蓬閣秘書郎! ⒂礤a《酬楊司業巨源見寄》 壁雍流水近靈臺,中有詩篇絕世才。渤海歸人將集去,梨園弟子請詞來。瓊枝未識魂空斷,寶匣初臨手自開。莫道專城管云雨,其如心似不然灰。 由王建的詩題“寄楊十二秘書”和詩句“新詩欲寫中朝滿,舊卷常抄外國將”,可知至遲白楊巨源擔任秘書郎的元和九年(814)起,楊氏的新作就十分受人關注,而其作品中的“舊卷”則常以轉抄的形式被帶出國外。據劉禹錫的詩題“酬楊司業巨源見寄”與詩句“渤海歸人將集去,梨園弟子請詞來”,可推斷楊巨源別集被渤海人攜出唐土之事,應發生在他擔任國子司業期間,也就是穆宗長慶四年(824)以前。 當然,王、劉二人所述的情況,是否就和楊巨源作品的東渡扶桑存有關聯,還要結合當時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的漢籍流通狀況來加以探討。 自空海歸國的憲宗元和元年即平城天皇大同元年(806)、至文宗開成三年即仁明天皇承和五年(838)的三十二年期間里,日本再未派遣過遣唐使。但在此階段的主要時期,平安朝廷對唐風文化卻十分傾慕,渤海使節的赴日情況也較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頻繁。因此,唐土書籍經由渤海人之手再傳至日本并非無根之談。而這種情況原也有例可援。例如,《類聚三代格》記載文德天皇天安二年(858),渤海使烏孝慎來日,獻《宣明歷》。兩年后,平安朝廷即將遣唐使攜歸的《大衍歷》和《五紀歷》皆行廢止,而改施經由渤海傳來的《宣明歷》。再如,嵯峨天皇弘仁三年(812)二月、天皇與小野岑守因受白居易作于元和四年(809)的“新樂府”的影響,而于平安京神泉苑初次舉辦的花宴上作“落花篇”。針對此事,即有日本學者指出,此時期并無遣唐使的派遣,白居易“新樂府”詩的快速東渡,很有可能要歸因于此階段來日的渤海使節。當然除了渤海使外,渤海商人也是傳播唐物的重要載體,其所持的唐物時常受到日本士庶的歡迎和爭購,以致太政官要向國司發放禁制渤海人在民間貿易唐物的官牒。由之可見,這一時期渤海在唐物東傳日本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何況,楊巨源的立名文壇以及“渤海歸人將集去”等事又皆發生于此階段!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