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邁向法治新時代-我的治學理念和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80588
- 條形碼:9787010180588 ; 978-7-01-01805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邁向法治新時代-我的治學理念和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是“法治三老”之一的李步云教授論述法學理論和法學實踐問題的專輯,圍繞法學認識論與方法論、依法治國、保障人權、發展民主四個方面的議題,強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歷史必然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跨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在改革、發
邁向法治新時代-我的治學理念和實踐 目錄
**章 法學認識論與方法論
一、我的治學八字經
二、法哲學為法學研究提供智慧
三、法哲學的研究對象和意義
四、擯棄"五個主義" 中國法學60年反思
第二章 依法治國
一、論以法治國
二、依法治國的里程碑
三、法治與人治的根本對立
四、法治概念的科學性
五、現代法的精神論綱
六,良法之真善美
七、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官
八,依法治國重在依憲治國
九、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里程碑
十、堅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十一、司法獨立的幾個問題
十二、建立違憲審查制度刻不容緩
十三、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十四、論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系
十五,黨委審批案件的制度需要改變
十六、法治中國的十項標準
第三章 保障人權
一、社會主義人權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二、人權制度與理論的歷史發展
三、人權的主體
四、人權的內容
五、論人權的三種存在形態
六、論人權的本原
七、論個人人權與集體人權
八、再論人權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九、人權的政治性和超政治性
十、國家主權與人權國際保護
十一、人的權利與義務的辯證統
十二、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十三、論我國罪犯的法律地位
十四、發展權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十五、關于信息公開的幾個理論問題
十六、什么是人權法
十七、人權實現的義務主體
卜八、人權保障的司法體制
十九、人權實現的社會條件
二十、憲法是人權保障書的理論依據
第四章 發展民主
一,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
二、取消國家領導職務實際終身制的意義
三、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思考
四、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五、建立和健全我國的律師制度
附錄一(人民日報)專訪
附錄二專家評論
邁向法治新時代-我的治學理念和實踐 節選
《邁向法治新時代 我的治學理念和實踐(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書系)(**輯)》: 向與制約,都要由一定歷史時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制度文明的發展程度所決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當將應然與實然、理想與現實統一起來予以認識和把握。例如,只要是“人”,不論其性別、種族出身、財產狀況、教育程度、思想信仰等等有何差異,都應當平等地享有各種權利,這是一種應然的理想的狀態。但是現實情況并非完全如此。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加以分析:一是人們不能超越一定的歷史條件去評價或要求那些不可能實現的人權狀況;二是人們又必須去否定和批判那些本來可以實現,但又沒能實現的人權狀況。人權的徹底實現,有一個合乎規律的發展過程;同時它又需要無數仁人志士為其實現而不懈奮斗。 人權主體的歷史演變,主要有兩個發展過程:其一是從古代的單純以個人為人權主體的狀況,發展到近代的人權主體以個人為主,同時又出現了國內集體人權:再發展到二戰后人權保護進入國際領域,出現了國際集體人權;其二是個人作為人權的基本主體,經歷了一個從非普遍性到普遍性的發展過程。而后一個過程比前者更顯艱難。 公元前5世紀,自然正義觀已在古希臘自然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并開始了人權意識的歷史傳統。*早使用人權字眼的希臘悲劇作家歐里庇德斯認為,根據自然的法則,奴隸和自由民應該是一樣的,奴隸之所以成為奴隸,不是因為他們愚笨,而是社會制度和城邦法律所造成的。①當時的雄辯家阿爾西瑪達也說,“神使人生而平等,自然并未使任何人成為奴隸”。但是,現實生活中,古希臘與羅馬都普遍實行奴隸制,而且這種把人視為工具,可以隨意買賣的奴隸制,還得到一些著名思想家的肯定,如亞里士多德就認為,“世上有些人天賦有自然的本性,另一些人則自然地成為奴隸,對于后者,奴隸既屬有益,而且也是正當的”。 ……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