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我和你: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81125
- 條形碼:9787213081125 ; 978-7-213-08112-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和你: 本書特色
在當代中國學人的視野中,有個名字總是若隱若現地在人們的面前閃過。人們似乎知道他,但似乎又不太了解。他就是馬丁·布伯,當代重要有影響的猶太宗教哲學家。布伯的關系本體論是要在西方哲學中重建永恒之你這個維度,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尋找到存在意義之源泉,才能抑制膨脹的自我,才能正確對待世界。 ——孫向晨,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院長 1923年,馬丁·布伯發表了他的小書《我和你》。這是本很有趣、很重要的書,他的理論的根據說明了他的實存(存在)主義的傾向。布伯的思想著重指出“你”的關系的本源性,而把“你”向“他”的轉化視為疏遠化、對象化、客觀化的必然趨勢。“你”的關系才是基礎的,它是文明的根基,但又是文明所揭示的,是文明所養育、維護的。 ——葉秀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布伯所開辟的沉思圖景是如此豐富,至今還如此新穎,以至造成了這種可能,使某種意義的視野至少在開始的時候,從開拓者所指示出的小路的角度,并不總被看到。這就是與事件相遇本身,就是在對話中來自自身的思想噴發,而遠非理智的認知。 ——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
我和你: 內容簡介
《我和你》通過探討“我和你”與“我和它”兩種關系范疇, 區分出經驗世界與關系世界, 對西方近代以來的哲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關系存在于兩個能動的主體之間, 不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 而是兩個主動主體的相遇和對話。
我和你: 目錄
**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后記
參考文獻
德漢術語對照索引
我和你: 節選
《我和你》: 但我們的苦命有著一份崇高的憂郁,我們世界里的每一個“你”一定都會變成“它”。哪怕在直接的聯系里,“你”曾是那樣一對一地就在眼前:只要聯系發揮出作用,或者有手段滲入聯系,“你”就變成眾多對象里的又一個對象,哪怕是*別致的一個,終究已是其中一個,有尺度有邊界。作品之為成真,同時也是失真(Entwirklichung)。純正的直觀,其實太短暫;自然生命(Naturwesen)剛剛在秘密的相互作用中向我打開,就又成為可以描述可以拆卸可以歸類的,成為多重規律圓圈的交集。愛也不可能停在直接的聯系里;愛當然會延續,卻是在活躍和沉寂之間往復。至于人,剛剛孤零零,剛剛沒有什么性質了,剛剛不再是方便取用的而是就在眼前的,剛剛不是可以感受的而是可以撫摸的,就又成為一個“他”或“她”,成為一堆屬性的集合,成為一個有模有樣的量。我又從這人身上取來頭發的顏色,說話的顏色,或者品德的顏色;但只要我能做這樣的事情,這人就不再是我的“你”,而且(一下子)還不會重新變回去。 ……
我和你: 作者簡介
馬丁·布伯(Martin Buber, 1878—1965),生于奧地利,猶太宗教哲學家、翻譯家、德語文體大師。著述領域包含猶太神秘主義、社會哲學、圣經研究、宗教現象學等。布伯的哲學關注人與其他事物的“相遇”或“對話”。《我和你》是表達其哲學觀點的代表作。 楊俊杰, 1978 年出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德國和古希臘的文學與思想以及中西比較文學。專著有《藝術的危機與神話:謝林藝術哲學探微》《延異之鏈:俄狄浦斯王影響研究新論》。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