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產品化學-[第十七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14994
- 條形碼:9787518414994 ; 978-7-5184-149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森林產品化學-[第十七卷] 本書特色
本書是芬蘭造紙工程師協會組織編寫的20本造紙書中的一本。本書從木材的微觀結構、化學組分及其特性出發,闡述了木材的脫木素化學原理,介紹了涉及纖維素及其衍生物、木素、半纖維素等組分,蒸煮、漂白及廢水中有機物,造紙過程水中DCS等的分離及分析方法,從高分子化學、表面化學和膠體化學等幾方面論述了木材制漿造紙過程中各體系的相互作用行為,*后闡釋了白度逆轉(返黃)的檢測方法、影響因素,并從發色體形成機理及其動力學特征等方面對抑制返黃提出了相關對策和建議。
本書是一本理論性較強的專業書籍,可供從事制漿造紙和木材化學品研發應用的高效 校師生、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的科研與教學 學參考用書。
森林產品化學-[第十七卷] 內容簡介
《森林產品化學》是芬蘭造紙工程師協會組織編寫的20本造紙書中的一本。本書從木材的微觀結構、化學組分及其特性出發,闡述了木材的脫木素化學原理,介紹了涉及纖維素及其衍生物、木素、半纖維素等組分,蒸煮、漂白及廢水中有機物,造紙過程水中DCS等的分離及分析方法,從高分子化學、表面化學和膠體化學等幾方面論述了木材制漿造紙過程中各體系的相互作用行為,*后闡釋了白度逆轉(返黃)的檢測方法、影響因素,并從發色體形成機理及其動力學特征等方面對抑制返黃提出了相關對策和建議。 《森林產品化學》是一本理論性較強的專業書籍,可供從事制漿造紙和木材化學品研發應用的高效 校師生、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的科研與教學 學參考用書。
森林產品化學-[第十七卷] 目錄
第1章 木材結構和化學組成
1.1 介紹
1.2 木材和纖維的基本結構
1.2.1宏觀結構
1.2.2 細胞類型
1.2.3 細胞壁分層
1.2.4 應力木
1.3 化學組成和分布
1.3.1 總組成
1.3.2 木材成分的分布
1.3.3 木材的化學成分
參考文獻
第2章 木材脫木素基礎化學
2.1介紹
2.2制漿方法
2.2.1概述
2.2.3亞硫酸鹽法制漿
2.3氧堿脫木素
2.3.1概況
2.3.2基礎化學
2.3.3紙漿成分的反應
2.4漂白
2.4.1原理和定義
2.4.2總反應
參考文獻
第3章 分析方法
3.1 引言與范圍
3.2 不同的分析目標和方法
3.2.1 分析目標和計劃
3.2.2 制漿造紙工業中的樣品類型
3.2.3 離線和在線分析
3.2.4 標準方法和研究方法
3.3 常見色譜和光譜技術基礎知識
3.3.1 液相色譜
3.3.2 氣相色譜和質譜
3.3.3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3.3.4 紅外(IR)和拉曼光譜法
3.3.5核磁共振波譜
3.3.6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技術(MALDI-TOF-MS)
3.3.7 用于無機物的儀器分析技術
3.4取樣和樣品貯存
3.5 樣品準備
3.5.1干燥和碾磨
3.5.2水分測定
3.6木材和紙漿組分的分離和結構測定
3.6.1纖維素和半纖維素
3.6.2 木素
3.6.3 抽出物
3.6.4硫酸鹽皂和塔羅油的分析
3.6.5 無機物
3.7木材、紙漿和紙的直接分析
3.7.1木材成分的光譜和色譜法測定
3.7.2官能團的測定
3.8表面成分的光譜測定
3.8.1化學分析電子光譜
3.8.2二次離子質譜(SIMS)
3.9紙張及紙板中非木質(非纖維)成分的分析
3.9.1乳膠及其他涂料成分
3.9.2淀粉
3.9.3 施膠劑
3.9.4 纖維素衍生物
3.9.5其他添加劑
3.10 沉積物及斑點分析
3.10.1 直接分析方法
3.10.2分級及分析
3.11硫酸鹽漿廠溶液和廢水分析
3.11.1硫酸鹽蒸煮廢液中的有機物
3.11.2 漂白廢液和硫酸鹽漿廠廢水中的有機物
3.12 造紙廠過程水和廢液分析
3.12.1 溶解與膠體物質(DCS)的分離
3.12.2一種實用的綜合分析方法
參考文獻
第4章 大分子 表面和膠體化學
4.1 林產品技術中的大分子和膠體化學
4.2 界面、大分子和膠體的基本特性
4.2.1 界面張力
4.2.2 吸附
4.2.3 膠體
4.2.4 膠體系統的動態過程
4.2.5 制漿造紙中的膠體物
4.3 表面張力、表面黏附力和表面潤濕性
4.3.1 表面張力的分子解釋
4.3.2 固體的表面能
4.3.3 接觸角、潤濕、擴散
4.3.4 臨界表面張力
4.3.5 黏附接合點的強度
4.3.6 分子間相互作用
4.3.7 表面的LW和AB性質的定量
4.3.8 楊-拉普拉斯公式
4.3.9 開爾文方程
4.4 吸附
4.4.1 表面濃度
4.4.2 吉布斯吸附方程
4.4.3 氣—液界面的吸附
4.4.4 固—液界面的吸附
4.4.5 氣—液界面的吸附
4.5表面活性劑
4.5.1 兩親性分子
4.5.2膠束
4.5.3影響膠束形成的因素
4.5.4 表面活性劑數量
4.5.5 膠束形成的動力學
4.5.6 溶解
4.5.7 致溶液晶
4.5.8 Krafft 邊界
4.5.9 制漿造紙中的表面活性劑
4.5.10 表面活性劑在固體表面的吸附
4.6溶液中的聚合物
4.6.1 聚合物的化學結構
4.6.2 聚合物溶解度
4.6.3 聚合物溶解度的Flory-Huggins理論
4.6.4 聚電解質
4.7 聚合物與固體表面的相互作用
4.7.1 聚合物吸附的典型特點
4.8 疏液性膠體的穩定性
4.8.1 什么是膠體穩定性?
4.8.2 范德瓦爾斯相互作用
4.8.3 液體中顆粒之間的靜電相互作用
4.8.4 靜電穩定膠體
4.8.5 凝固動力學
4.8.6 電泳遷移率和Zeta電位
4.8.7 通過滴定測得的表面電荷
4.9 聚合物對膠體穩定性的影響
4.9.1 綜述
4.9.2 空間穩定性
4.9.3 聚合物作為絮凝劑
4.9.4 流體動力學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5章 返黃
5.1前言
5.2 返黃/變黃/變色的概念
5.2.1 發色基團的形成
5.2.3光吸收和光散射
5.2.4返黃值計算方法
5.2.5 評價光學性能變化的方法
5.3評價返黃/變黃的標準方法
5.4木材—制漿—造紙流程中的核心問題
5.4.1返黃問題的復雜性
5.4.2 終端產品
5.4.3 返黃問題的對策
5.5返黃行為與紙漿種類
5.5.1機械漿
5.5.2化學機械漿
5.5.3 化學漿
5.6 光化學與熱返黃
5.6.1 光源
5.6.2 表面和整體特性
5.6.3光和熱的共同影響
5.7氧氣和濕度的影響
5.8返黃的影響因素:與成分相關的因素
5.8.1原料
5.8.2工藝用水
5.8.3 金屬離子
5.8.4 pH
5.8.5 抽出物
5.8.6木素與殘余木素
5.8.7 半纖維素
5.8.8纖維素
5.8.9造紙添加劑(助留劑、濕強劑等)
5.8.10 染料
5.8.11熒光增白劑(二次纖維、回收紙)
5.8.12涂料成分
5.9返黃的影響因素:與工藝過程有關的因素
5.9.1制漿方法
5.9.2酶處理
5.9.3磺化
5.9.4漂白
5.9.5堿處理和洗滌
5.9.6微生物污染
5.9.7 干燥
5.9.8儲存和運輸
5.10發色團形成的表征:動力學和機理
5.10.1發色基團的形成動力學
5.10.2光誘導返黃機理
5.10.3高得率漿的單波長照射
5.10.4紙漿和紙張的作用光譜
5.10.5木質纖維紙漿的光致變色循環
5.10.6纖維素紙漿的光致變色
5.10.7熱誘導返黃機理
5.11返黃抑制
5.11.1 整體或表面處理?
5.11.2穩定方法
5.11.3機械漿
5.11.4化學漿
5.11.5表面處理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森林產品化學-[第十七卷] 作者簡介
馮文英[1] ,女,1965年11月出生,漢族,1994年由天津輕工業學院(現天津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后,分配到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從事科研工作,高級工程師。該同志主要從事造紙工業環境保護與廢紙再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幾年她主持完成多項科研項目,包括科技部科研院所技術開發研究專項、科技部科研院所社會公益研究專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