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2584840
- 條形碼:9787532584840 ; 978-7-5325-8484-0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該書稿由作者關(guān)于先秦名學思想的若干論文集結(jié)而成,分上下兩篇:上篇總論,下篇個案研究。整書集中討論了名思想的歷史,名家的分類,倫理政治向度名家的政治思想,近代以來中國學術(shù)界名學研究乃至諸子學研究的目標和方法等問題。因此本書在先秦兩漢思想史和近代學術(shù)史兩重意義上都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價值。
中國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 內(nèi)容簡介
作者既具有中國學術(shù)研究史的宏觀視野又進行了先秦名思想的文獻微觀考察,將“名”這一在先秦思想史上地位重要的概念作了細致的分類解讀,突出了“名”思想的政治學內(nèi)涵和意義,為我們重新審視中國古代思想史,和近代以來的古代思想史研究方法提供的有價值的啟發(fā)性觀點。
中國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 目錄
序言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學研究的新思路
一先秦秦漢之際“名”是一個流行的話題
二為何以“名”的政治思想為研究對象
三名家與名學研究走向偏差的歷史原因
四“名”的政治思想研究之范圍與方法
附:本書概要
上編與“名”相關(guān)的各種政治問題
**章關(guān)于名稱的政治禁忌
前言
一名稱與人之間的禁忌
二名稱與物之間的禁忌
余論
第二章作為一種政治思想的“形名論”、“正名論”、“名實論”
一作為一種政治思想的“形名論”
二作為一種政治思想的“正名論”
三作為一種政治思想的“名實論”
第三章兩種名家
第四章“名”與“法”的接點
前言
一戰(zhàn)國秦漢時期“名”“法”對舉的普遍現(xiàn)象
二“名”“法”對舉形成的原因--從思想史的角度
下編個案的分析與研究
**章孔子“正名”新考
前言
一至今為止關(guān)于孔子“正名”的各種解釋
二《論語》中所見的“名”和歷史上關(guān)于孔子“正名”的引用
三孔子“正名”是“名分”論和“名實”論嗎
余論
第二章《荀子》“正名”新論
前言
一不能簡單照搬西方學術(shù)概念研究《正名》篇
二為何要尋求“正名”,尋求怎樣的“正名”,誰能獲得“正名”
三怎樣才能獲得“正名”
余論
第三章《管子》四篇和《韓非子》四篇所見名思想研究
一為何以《管子》四篇與《韓非子》四篇為研究對象
二黃老道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管子》所見君主與“名”的關(guān)系
四《韓非子》所見君主與“名”的關(guān)系
余論
第四章《黃帝四經(jīng)》所見“名”思想之研究
前言
一《黃帝四經(jīng)》所見“名”的分類
二《黃帝四經(jīng)》中的“審名”活動
三“執(zhí)道者”與“名”的關(guān)系
四“名”與“法”的關(guān)系
余論
第五章《呂氏春秋》所見“名”的政治思想研究
一《呂氏春秋》的實用主義思想傾向
二前人對《呂氏春秋》所見名思想的研究
三要區(qū)別兩種“名家”和兩種名思想
四對《呂氏春秋?正名》之分析
五對《呂氏春秋?審分》之分析
余論
第六章《尹文子》所見“名”思想研究153
前言153
一《尹文子》的真?zhèn)螁栴}154
二《尹文子》的思想屬性與成書時代
三《尹文子》名思想之集大成性
余論171
結(jié)語173
附論一《語叢》一、三兩篇所見“名”的研究
附論二馬王堆帛書“物則有形”圖圓圏內(nèi)文字新解
附論三《老子》首章與“名”相關(guān)問題的重新審視――以北大漢簡《老子》
的問世為契機
附論四先秦道家的“無名”與“有名”
附論五回到諸子:無法之法
主要參考文獻一覽
中文部分(按拼音順序)
日文部分(按五十音圖順序)
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曹峰畢業(yè)于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為人民大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先秦名學與黃老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