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漁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168490
- 條形碼:9787564168490 ; 978-7-5641-6849-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漁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 本書特色
《漁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規劃理論與實踐叢書》研究回顧了國內外關于湖泊漁文化、江河漁文化、海洋漁文化的保護與利用研究成果,對國內外漁文化生態相關保護實踐進行剖析與對比研究,以洪澤湖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研究案例,系統梳理漁文化生態保護區內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劃定文化核心區、文化傳播區、文化影響區和文化傳播路線,確定漁文化的展示、傳承、傳播的重點區域和文化空間,有針對性地提出保護方式與保護措施,指出漁文化合理利用方式,探索漁文化生態保護區限制性開發措施,保護水鄉、漁村和船塘。
《漁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規劃理論與實踐叢書》可供從事城鄉規劃、文化遺產保護等人員使用,亦可供相關高等院校師生閱讀和參考。
漁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回顧了國內外關于湖泊漁文化、江河漁文化、海洋漁文化的保護與利用研究成果, 對國內外漁文化生態相關保護實踐進行剖析與對比研究, 以洪澤湖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研究案例, 系統梳理漁文化生態保護區內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劃定文化核心區、文化傳播區、文化影響區和文化傳播路線。
漁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 目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漁文化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1.2.2 洪澤湖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的重要意義
2 研究框架
2.1 概念解析
2.1.1 漁文化
2.1.2 海洋漁文化
2.1.3 湖泊漁文化
2.1.4 江河漁文化
2.1.5 漁文化生態保護區
2.1.6 洪澤湖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2 研究對象
2.3 理論基礎
2.3.1 漁文化生態學理論
2.3.2 漁文化遺產學理論
2.3.3 漁文化景觀學理論
2.3.4 漁文化地理學理論
2.4 總體思路
2.4.1 研究思路
2.4.2 保護原則
2.4.3 研究目標
2.4.4 主要任務
2.5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2.5.1 研究方法
2.5.2 技術路線
3 國內外研究進展
3.1 國外漁文化研究進展
3.1.1 漁業生產文化
3.1.2 漁家生活文化
3.1.3 漁村營建文化
3.2 國內漁文化研究進展
3.2.1 漁業生產文化
3.2.2 漁家生活文化
3.3.3 漁村營建文化
4 國內外漁文化保護相關案例借鑒
4.1 湖泊漁文化
4.1.1 鄱陽湖
4.1.2 洞庭湖
4.1.3 太湖
4.1.4 巢湖
4.1.5 邵伯湖
4.1.6 北美五大湖
4.1.7 貝加爾湖
4.2 江河漁文化
4.2.1 長江
4.2.2 黃河
4.2.3 珠江
4.2.4 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
4.3 海洋漁文化
4.3.1 東海
4.3.2 渤海
4.3.3 南海
4.3.4 黃海
4.4 案例與借鑒啟示
4.4.1 案例總結與評析
4.4.2 案例借鑒與啟示
5 文化生態資源與文化生態分析
5.1 地理與歷史文化
5.1.1 地理環境
5.1.2 歷史沿革
5.1.3 漁民漁業情況
5.2 遺產現狀分析
5.2.1 非物質文化遺產
5.2.2 物質文化遺產
5.3 特點與價值評估
5.3.1 文化生態特點
5.3.2 非物質文化遺產存續現狀概括
5.3.3 價值評估
6 保護對象與保護內容
6.1 縣(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是重要保護項目
6.1.1 漁家生活文化
6.1.2 漁業生產文化
6.1.3 治水文化
6.2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主要保護對象
6.2.1 漁家生活文化
6.2.2 漁業生產文化
6.2.3 治水文化
6.3 文化生態空間是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6.3.1 水域
6.3.2 風景區
6.3.3 建構筑物
6.3.4 水鄉、漁村與船塘
7 保護范圍與重點區域
7.1 建立評價體系
7.1.1 基本因子分析
7.1.2 評價指標體系
7.1.3 評價模型
7.2 確定保護格局
7.2.1 聚類分析
7.2.2 保護格局確定
8 重點保護區域
8.1 洪澤湖漁文化保護范圍
8.1.1 洪澤湖大堤連接的四鎮(街道)是洪澤湖漁文化核心區
8.1.2 洪澤區區域是洪澤湖漁文化傳播區
8.1.3 洪澤湖及周邊縣域是洪澤湖漁文化影響區
8.2 保護區內保護格局
8.2.1 核心區
8.2.2 文化線路
8.2.3 文化節點
8.3 重點項目
8.3.1 十個展示基地
8.3.2 十二個傳習所
8.3.3 三十八個重點項目
9 保護方式與保護措施
9.1 保護方式
9.1.1 搶救性保護
9.1.2 群體性保護
9.1.3 生產性保護
9.1.4 整體性保護
9.2 保護措施
9.2.1 保存
9.2.2 傳承
9.2.3 傳播
10 合理利用
10.1 與文化產業相結合
10.1.1 生產性保護利用
10.1.2 漁文化創意產業
10.2 文化旅游相結合
10.2.1 文化旅游主題
10.2.2 文化旅游路線
10.2.3 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區
10.2.4 漁文化體驗園
10.3 節慶活動相結合
10.3.1 與傳統節慶相結合
10.3.2 與現代節慶相結合
11 文化生態保護與環境整治
11.1 生態環境保護
11.2 生態空間環境整治
11.2.1 綠化美化
11.2.2 水鄉、漁村和船塘整治
11.3 標識系統規劃
11.3.1 標識系統設置
11.3.2 小品設置
12 結論與討論
12.1 主要研究結論
12.2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