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歡成自傳-我的優化創新努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71692
- 條形碼:9787010171692 ; 978-7-01-01716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歡成自傳-我的優化創新努力 本書特色
江歡成,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工程結構專家,先后在上海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英國和香港ARUP公司、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上海江歡成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工作,長期從事建筑結構設計。
本書記述了江歡成院士的主要業績:上海東方明珠塔的設計總負責人,該塔以其完美的造型、獨特的結構,贏得國內外高度贊譽,成為上海市公認的城市標志;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塔設計總負責人,在和世界一流建筑師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上海金茂大廈業主的設計顧問組組長;作為主要設計者,*次將30米直徑天線衛星地面站成功地設計在軟土地基上,獲*次全國科學大會獎;長期致力于創新和優化設計,并在全國各地宣講,得到業界普遍認可。
江歡成自傳-我的優化創新努力 內容簡介
江歡成,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工程結構專家,先后在上海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英國和香港ARUP公司、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上海江歡成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工作,長期從事建筑結構設計。 本書記述了江歡成院士的主要業績:上海東方明珠塔的設計總負責人,該塔以其完美的造型、獨特的結構,贏得國內外高度贊譽,成為上海市公認的城市標志;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塔設計總負責人,在和世界一流建筑師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上海金茂大廈業主的設計顧問組組長;作為主要設計者,**次將30米直徑天線衛星地面站成功地設計在軟土地基上,獲**次全國科學大會獎;長期致力于創新和優化設計,并在全國各地宣講,得到業界普遍認可。
江歡成自傳-我的優化創新努力 目錄
一、彈指一揮間,寫書有點難
二、激情猶在,余熱冉冉
**編 “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
**章 20世紀60年代——前輩點撥,受用終生;遵義三線,歷練3年
做一名普通勞動者
初生牛犢不怕虎
經驗之談
復雜問題簡單化
山散隱,干打壘
打倒“當權派”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第二章 201世t紀70年代——促生產,攻疑難;首次出國,樣樣新鮮
軟土上建大天線
有了點小名氣
80米沉井的世界紀錄應是一個教訓
闖勁有余,慎重不足
勞者多能,能者多勞
贊比亞的美好回憶
不懂英語不行
第三章 20世紀80年代——英國、香港開眼界,總工不“總”想闖關
學英語,交朋友,闊視野,樹信心
總工程師的責任——把關與闖關
**把火——仙霞型高層住宅的優化設計
第二件大事——東方明珠塔的設計、建造與發展
第四章 20世紀90年代——“額角頭碰到了天花板”,“雅塔”
基坑曬了10多年
從金茂大廈設計監理到設計代表
從東方明珠到亞洲巨人
魯山大佛偉岸慈祥,“鐘”罩鐘設計未果
榮譽超過貢獻,天上掉下餡餅
從報考會員被拒到資深會員中選
英國聯合年會上,我作為首位結構工程師作報告
從上海市人大代表到全國政協委員
第五章 21世紀頭10年——搭個平臺好唱戲唱好戲,把設計做得
好些再好些
總以為還是“小江”
66歲“下海”了
做得好些再好些
煮熟的鴨子也會飛
奉獻老者一根壽杖
汶川大地震所見所學所想
優化就是合理化
第六章 21世紀第二個10年——小車不倒,探索不停
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江春加盟,轉型發展
第二編 東方明珠的故事
第七章 東方明珠的開篇 ——立項選址、競賽融資的8年
第八章 東方明珠的創作——華東建筑設計院集體智慧的結晶
第九章 東方明珠的結構——帶斜撐的巨型空間框架
第十章 東方明珠的建設——多個世界之*的實現
第十一章 東方明珠的科研——三大課題,多方支持
第十二章 東方明珠與龔學平——從決策到細則
第十三章 東方明珠與領導支持——可惜,倪天增副市長沒看到
第十四章 12年奮戰終成正果——媲美埃菲爾鐵塔
第十五章 東方明珠的遺憾——二期工程落低二三十米就好了
第十六章 全透明觀光環廊——云空漫步,明珠花開
第十七章 修繕立面,煥發青春
第十八章 開發屋頂,開放廣場
第三編 優化設計的探索和實踐
第十九章 大膽打出優化設計的旗號
合理的結構成就建筑的美
優化空間來自何方
可持續發展與結構優化設計
第二十章 優化設計工程實例
重慶朝天門濱江廣場大廈
上海陸海空大廈
上海湖北大廈
深圳會展中心
深圳保利文化中心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
河南省廣播電視塔(中原福塔)
上海中信城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鄭州文化產業大廈
研祥國際金融中心
河南鄭州東站
某大型交通樞紐關鍵節 點
西安綠地中心
廈門國際交流中心
上海國際航空服務中心
一項夭折的優化設計工程
第四編 設計創新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十一章 關于創新的學習札記
只有創新才能驅動發展
創新也需要驅動,體制機制不改革難以創新
規范是一把雙刃劍
松綁、突破的要求正在成為一股暗流
傳統產業創新行動的萌動和探索
第二十二章 江歡成及其公司在創新方面的案例
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塔
上海怡豐大廈頂層改為大會議室——新型預應力法成功拔柱
上海音樂廳整體提升、遷移
上海思南公館優秀建筑的保護和新生
海南三亞鳳凰島工程、廣西北海北部灣一號及福建廈門海峽明珠
大廈的隨形設計
上海證大喜馬拉雅工程異型混凝土空心柱及砼殼體屋頂
某會所的免震結構
鹽城塔的雙鋼板混凝土剪力墻
福建廈門世僑大廈的巨型網格筒體結構
樁土承載力調節 裝置專利
天橋結構無縫連接設計
某交通樞紐折梁框架
無錫河湖治理研究基地試驗中心
無錫某生態園
第五編 從工程事故中吸取教訓
第二十三章 對建筑設計八字方針的結構演繹
第二十四章 參與處理的幾個工程事故
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倒樓事故
南京某住宅樓傾斜事故
上饒某住宅樓傾斜事故
寧波徐戎三村倒樓事故
奉化倒樓的教訓
第六編 我的建筑師夢——一個結構工程師對建筑的追求
第二十五章 結構工程師喜獲建筑創作大獎
第二十六章 我做過的建筑方案——致力于建筑、結構完美結合
夢幻錢湖
上海徐家匯人行天橋
北京煙囪美化
上海展覽中心整體抬升8米
上海火車站開發、整治
廈門財富中心
大連世界金融中心
無錫河湖治理研究基地
武漢南岸嘴
北京奧體公園標志塔
上海萬眾大廈
白俄羅斯明斯克塔
廣州塔
鹽城塔
無錫塔
太陽塔
上海世博會入口建筑方案
向天借地——為新型城鎮化出主意
第二十七章 群體高層建筑天空城市的構想
眾多建筑師與企業家的理想和追求
城市建設用地的三條出路
高層建筑的三大瓶頸
天空城市兩大核心技術
群體高層建筑天空城市試設計
學習自然,效法自然
群體高層建筑天空城市的結構
人工造地要花多少錢
群體高層建筑天空城市建設研究課題
我的小檔案
一、1988年寫給朱镕基市長的信——上海應該搞一個什么樣的電視塔
二、1994年寫給龔學平副市長的信——關于東方明珠塔二期工程
三、上海市第十屆人代會代表建議——對東方明珠塔二期工程的決策宜慎重
四、原建設部黃衛副部長的信——祝賀上海江歡成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揭幕開業
五、致高層建筑超限審查專家委員會的信
六、“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技術要點”讀后意見
七、關于《抗震設防審查技術要點征詢意見函》的回復
八、江歡成的新年祝詞
九、江歡成大事年表
十、江歡成學術講座一覽(部分)
跋
一、華東建筑設計院老同事和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領導的評價與鼓勵
二、中國工程院領導和院士的鼓勵
三、江春在江歡成院士從業50周年慶典上的答謝詞
后記
江歡成自傳-我的優化創新努力 作者簡介
江歡成,1938年生,廣東省梅州市人,土木結構專家、中國勘察設計大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57年至1963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土木建筑工程系,畢業后至今,先后在華東工業建筑設計院,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江歡成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工作。其間,1980年至1982年,作為訪問學者,在倫敦和香港的Ore Arup顧問公司工作。原任華東建筑設計院總工程師、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總工程師,現任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資深總工程師,上海江歡成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事建筑工程設計與研究50多年,成功地參與設計了許多重大工程,包括大屯煤礦、上海衛星地面站、贊比亞聯合民族獨立黨總部大樓、上海東方明珠塔、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塔。上海碧玉藍天大廈等,是金茂大廈業主的設計監理組和設計公司SOM設計代表組的負責人。作為結構設計負責人,成功地將30米天線衛星地面站設計在軟土地基上,獲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獎;總負責設計的上海東方明珠塔(463米高),以其完美的造型和獨特的結構成為上海的標志,江歡成榮獲新中國成立60周年建筑創作大獎總負責設計的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塔(558米高,面積40萬平方米)。在國際競賽中中標,為我國建筑設計開拓國際市場做出了貢獻。該塔正在建設中。長期致力于結構優化設計。在重慶朝天門濱江廣場大廈,上海陸海空大廈、上海湖北大廈等工程優化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2009年6月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倒樓事故中,擔任調查組專家組組長。 中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香港注冊結構工程師,英國ICE、IStructE資深會員。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原副主任。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十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原參事。1994年度上海市勞動模范。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