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金陵醫派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156305
- 條形碼:9787564156305 ; 978-7-5641-5630-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陵醫派研究 本書特色
謝英彪、虞鶴鳴主編的《金陵醫派研究/金陵醫派叢書》主要探討、研究金陵醫派的淵源,其形成、奠定、發展的脈絡和軌跡,其學術思想等。全書分為九大章節,以金陵醫派中醫大家為線索,對金陵醫派的淵源與脈絡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對歷代金陵醫派名醫大家的成才之路做了有益的分析;對金陵醫家反廢止求生存、成立“中央國醫館”、辦國醫傳習所的艱辛路程做了逐一介紹;對金陵醫派歷代著作進行簡要梳理;對傳承世家做了深入探討;對23位已故近代金陵醫派名中醫和48位健在近代金陵醫派名中醫的成就與學術思想、臨床經驗逐一進行了闡述。本書可為金陵醫派研究學者、中醫藥臨床醫生、中醫藥院校師生理想的參考之用。
金陵醫派研究 內容簡介
謝英彪、虞鶴鳴主編的《金陵醫派研究/金陵醫派叢書》主要探討、研究金陵醫派的淵源,其形成、奠定、發展的脈絡和軌跡,其學術思想等。全書分為九大章節,以金陵醫派中醫大家為線索,對金陵醫派的淵源與脈絡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對歷代金陵醫派名醫大家的成才之路做了有益的分析;對金陵醫家反廢止求生存、成立“中央國醫館”、辦國醫傳習所的艱辛路程做了逐一介紹;對金陵醫派歷代著作進行簡要梳理;對傳承世家做了深入探討;對23位已故近代金陵醫派名中醫和48位健在近代金陵醫派名中醫的成就與學術思想、臨床經驗逐一進行了闡述。本書可為金陵醫派研究學者、中醫藥臨床醫生、中醫藥院校師生理想的參考之用。
金陵醫派研究 目錄
第二章 金陵醫派奠定于清末與民國
**節 “濟世名醫”——“三卿一石”
一、隨仲卿
二、朱子卿
三、武俊卿
四、王筱石
第二節 “當代醫宗”——張簡齋
一、張簡齋的傳奇人生
二、張簡齋的主要傳世弟子
三、后世弟子及學者有關張簡齋的學術論文匯集
四、“張簡齋國醫國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節 民國時期的金陵四大名醫
一、“一代名醫”——張簡齋
二、“國醫泰斗”——張棟梁
三、“名門之后”——隨翰英
四、“醫理高明”——楊伯雅
第四節 金陵醫派與“廢止舊醫案”的抗爭及成立中央國醫館
第五節 金陵醫派與南京國醫傳習所
一、南京國醫傳習所的創建背景
二、南京國醫傳習所的創建歷程
三、南京國醫傳習所的主要業績
四、籌而未成的中央國醫專門學校
第六節 民國時期中醫概況
第三章 金陵醫派的發展在近代
**節 南京市中醫院成為金陵醫派的“大本營”
第二節 金陵醫派的著名傳承世家
一、丁氏痔科醫術傳承世家
二、梁氏接骨醫術傳承世家
三、洪氏眼科醫術傳承世家
四、胥氏婦科醫術傳承世家
五、徐氏外科醫術傳承世家
六、謝氏內科醫術傳承世家
第四章 已故金陵醫派名中醫
一、張仲梁
二、傅宗翰
三、濮青宇
四、侯席儒
五、鄒云翔
六、丁澤民
七、汪六皆
八、曹渭漁
九、王問儒
十、楊紹伯
十一、郭受天
十二、謝昌仁
十三、曹光普
十四、朱金山
十五、陳壽春
十六、隨建屏
十七、趙國英
十八、孫培孫
十九、劉郁周
二十、張濟群
二十一、嚴筱鄉
二十二、李柏年
二十三、莫燕新
第五章 健在金陵醫派名中醫
一、劉永年
二、丁義江
三、丁義山
四、王業皇
五、謝英彪
六、徐衛義
七、王湘
八、吳繡蓮
九、虞鶴鳴
十、樊志敏
十一、吳素玲
十二、龍家俊
十三、張工或
十四、侯俊
十五、汪季直
十六、鄒偉俊
十七、黃永澄
十八、梁冠榮
十九、施益農
二十、李果烈
二十一、李繼英
二十二、吳學蘇
二十三、張鐘愛
二十四、夏公旭
二十五、鈕曉紅
二十六、趙楊
二十七、顧寧
二十八、徐蕾
二十九、孔薇
三十、冉穎卓
三十一、石紅喬
三十二、陳霞
三十三、張曉甦
三十四、于紅娟
三十五、周玉艷
三十六、駱天炯
三十七、李裕順
三十八、周華龍
三十九、劉孔江
四十、丁曙晴
四十一、朱翔
四十二、郭秀君
四十三、徐建云
四十四、于思強
第六章 金陵醫派著作簡介
**節 金陵醫派古代醫家醫著述要
第二節 金陵醫派傳人著作簡介
第七章 金陵醫派學術與傳承研討會
第八章 南京金陵醫派中醫藥研究中心
第九章 金陵醫派的學術思想與特色
**節 文史哲基礎深厚
第二節 中醫理論功底扎實
第三節 敢于診治瘟疫病等急性傳染病
第四節 善于攻克疑難性疾病
第五節 辨證細膩,精于立法
第六節 用藥輕靈簡便
第七節 處方用藥處處顧及脾胃
第八節 祖傳師承,代代相傳
第九節 跟師臨床、重視侍診乃成才捷徑
第十節 學好現代科學,洋為中用,西為中用,衷中參西
第十一節 傳承又創新才能發展金陵醫派
第十二節 重視非藥物療法
第十三節 倡導“治未病”,重視養生保健
金陵醫派研究 作者簡介
謝英彪 (編者, 叢書主編), 虞鶴鳴 (編者, 叢書主編), 陳延年 (叢書主編) 主任醫師,教授。男,1942年4月出生,江蘇僳水人。農工黨員。畢業于南京中醫專科學校。現任職于南京市中醫醫院內科臨床研究室。中國中醫藥學會藥膳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營養食療專家委員會委員,南京自然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及南京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