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宋代民俗與詩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05372
- 條形碼:9787520305372 ; 978-7-5203-0537-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民俗與詩歌研究 內容簡介
宋代科舉制度的發展促進了庶族地主階層的興起,百姓的地位悄然改變,進入“平民發展”的時代。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日益受到廣泛關注,民俗詩歌興盛于宋成為一個突出的文學現象。而在古代文學研究中,文學與民俗的交叉則是一個具有誘人發展空間的研究視角。民俗學研究者往往用民俗學的眼光去觀照詩歌中呈現出的民俗事象、民俗觀念等。《宋代民俗與詩歌研究/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叢書》不同于這類研究方式,而是以文學為本位,研究宋代民俗詩歌自身的特點以及宋代詩人自己如何以所見所聞的民俗作為詩歌的重點反映對象,并分析宋代民俗詩歌中呈現出的詩人自身對于民俗的主動觀照。重點聚焦南宋,觀照在南宋詩歌嬗變的重要時期,詩人的世俗化心態、對民俗的強烈關注如何影響了詩歌題材、審美與詩風變化。
宋代民俗與詩歌研究 目錄
上編 宋代民俗詩歌研究
**章 宋代地域民俗詩歌
**節 宋代地域民俗詩歌創作
第二節 出使異域民俗詩作
第三節 為官他鄉的民俗詩作
第四節 貶謫遠方的民俗詩作
第五節 反觀家鄉民俗詩作
第二章 宋代詠“人”民俗詩歌
**節 詠人民俗詩歌創作
第二節 “三農”民俗詩歌
第三節 宋代“三農”民俗詩歌的主題
第四節 “三農”民俗詩歌與宋人的吏隱、耕讀心態
第三章 宋代詠“時”民俗詩歌
**節 時俗詩歌創作
第二節 時俗詩歌的表現方法
第三節 太平氣象與節令民俗詩歌
第四節 繁華不再之嘆與時俗詩歌
第四章 宋代幾種題材詩歌的民俗化傾向
**節 宋代紀行詩的民俗化傾向
第二節 宋代田家詩的民俗化傾向
第三節 宋代詠物詩的民俗化傾向
第五章 文學視野下宋代民俗詩歌的特征
**節 民俗對象化
第二節 人物具象化
第三節 風格俚俗化
第四節 民俗詩意化
第六章 宋代詩人與宋代民俗詩歌
**節 官員之眼與宋代民俗詩歌
第二節 文人自覺與宋代民俗詩歌
第三節 詩人之思與宋代民俗詩歌
上編結語
下編 南宋詩歌嬗變的民俗觀照
**章 南宋民俗詩歌的發展階段
**節 南渡時期
第二節 中興時期
第三節 晚宋時期
第二章 民俗觀照下的南宋詩歌新變
**節 農民、市人、兒童、游人——民俗觀照下南宋詩歌的人物像
第二節 市場、市聲——民俗觀照下南宋詩歌的風景線
第三章 民俗審美化與南宋詩歌民俗化
**節 生活應酬的詩歌化
第二節 節日習俗的詩歌化
第三節 商業習俗的詩歌化
第四章 南宋詩人世俗化心態與民俗詩歌創作
**節 南宋詩人尚奇心態與民俗詩歌創作
第二節 南宋詩人娛樂狂歡心態與民俗詩歌創作
第三節 南宋詩人的家園情結與民俗詩歌創作
下編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又記
宋代民俗與詩歌研究 作者簡介
李黎,漢族,1976年出生,河南南陽人,文學博士,現任蘇州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在站博士后,貴州財經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貴州文庫》編纂,主要研究方向是唐宋文學、明清文學、地域文學。先后在《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會科學戰線》《江西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幾篇。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