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不是我是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700650
- 條形碼:9787559700650 ; 978-7-5597-0065-0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是我是狼! 本書特色
狼是如此經常地在童話里出現,以至于在孩子的心里有了別具一格的位置。而在這個米莉·卡布羅爾創造的故事中,作者想象出了一只特別愛搗蛋的狼:在小女孩的袋子里你放上果醬,在作業本上倒上墨水……但是媽媽和老師會有耐心聽小主人公的這些神奇的關于狼的故事嗎?
不是我是狼! 內容簡介
★2014年法國不朽獎*圖畫書 ★2012年法國千頁獎*圖畫書 一本關于狼,關于孩子無邊的想象力的圖畫書!逸趣橫生的彩鉛插畫,生動地展現出小主人公的各種心理狀態;而幽默有趣的故事,則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關于教養孩子的有用信息。
不是我是狼! 相關資料
這是一個有趣而充滿智慧的故事,告訴我們順服恐懼的重要性。獻給那些剛剛開始讓想象力展翅飛翔的孩子們。 艾米麗·格朗熱雷 《世界報》熊孩子”使用說明書毛手毛腳,顧前不顧后,總是灑湯漏水、跌跌撞撞; 做事拖拉,磨磨蹭蹭,大人不得不像復讀機一樣反復說著“快點,快點”; 總愛弄臟衣服,小手臟臟的就往身上抹;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老是看著窗外胡思亂想; 到了上床時間卻不想睡覺,躺在床上沒事找事; 異想天開地冒出些鬼點子,結果卻一再闖禍; 玩具和書隨手亂扔,房間被弄得亂七八糟…… 上述這些“熊孩子”特征,是不是在你家孩子身上也不同時期或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是不是他/她也經常讓你壓不住暴脾氣,變身“噴火龍”? 大多數和你一樣的家長,讀到這本《不是我,是狼!》時,都會不自覺地將書中這個小女孩的所有“熊孩子”標志性行為提取出來,然后感嘆—“我家的孩子也是這么難搞啊!”與此同時,你家的那位小讀者也能在書中找到知音,他/她不僅看到了自己調皮搗蛋的寫照,還能獲得一個很不錯的“借口”,來給自己臺階下。 從封面到扉頁,我們看到了一位個性十足的小女孩。你看她斜楞著眼睛,撇著嘴,伸著舌頭舔棒棒糖,胖胖的臉蛋上一副狡黠的表情。翻開正文,*幅畫面就是這個小丫頭兇悍的站姿—兩腿跨立,架著胳膊,吐著舌頭,瞪圓了眼睛,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地上扔著不少圖畫書,所有書的主題都是關于狼的。我們發現,這是一個愛看圖畫書的孩子,而近期她*感興趣的對象就是狼。故事的*句話就印證了這一點—“狼,我可熟悉了。” 大讀者們初讀之下,往往會忽略“狼”這個時隱時現的主角,而完全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小女孩的表現。篇幅不長的一本圖畫書,真的就像一本“熊孩子”壞毛病大全—小女孩張牙舞爪、大喊大叫地奔跑著,活像一頭橫行無忌的“小狼”,端著咖啡的媽媽被她撞得人仰馬翻;吃早餐磨磨蹭蹭不說,還把沾滿果醬的面包片藏進睡衣的口袋里,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上課走神又闖禍;該睡覺時不睡覺;在家里布置陷阱,害得媽媽險些滑倒……在上述所有毛病的背后,還有一個更讓大人撓頭的特性—犯了錯誤不承認,總是將責任推給“莫須有”的狼,她是不是個愛撒謊的孩子呢? “狼”,這個來自小女孩奇想世界中的角色,恰恰是我們破譯和化解主人公所有“熊孩子”屬性的“密碼”。不把握住小女孩這段時間的突出特征—對狼癡迷,就別想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此時的“熊孩子”,對我們而言就像一部沒有使用說明書的高科技產品,任憑你怎么著急,怎么瞎鼓搗,都不會聽從你的指令。生活中也是如此,大人如果不能進入孩子的“語境”,那么再多的嘮叨,也是“雞同鴨講”,起不到任何作用。要對付“熊孩子”,必須保持耐心,斗智而不斗勇,先了解他/她的內心世界,然后再對癥下藥。 如果我們暫且認同“狼”這個角色的存在,再來讀這個故事,我們就會發現:書中的這個小女孩,有著很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有的典型優點。比如專注力,當她癡迷于一個事物的時候,自發學習的能力特別強,她能把自己培養成“狼事務”專家,至少是對童話和圖畫書世界中的狼。 再如想象力,她的生活中仿佛真的多了一個活生生的角色,既是對手,也是玩伴,給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許多懸念和刺激。至于給泰迪熊起名字,并把它當成有生命的小伙伴,這更是小朋友想象力豐富的典型表征。 還有實踐力,為了對付狼,小女孩勾畫了捕狼計劃,用玩具小汽車布置陷阱。在她的想象中,狼沒有牙后就只能吃土豆泥;而在她的眼中,嚇破膽的狼*后是灰溜溜地在一旁收拾箱子……所有的這些奇思妙想,都來源于孩子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能把自己在生活中學到的知識拿出來做實驗,這種舉一反三的能力,對兒童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也是我們家長需要珍視和保護的。 其實小女孩給了大人們很多線索,只是大人們上道太慢。她一次次地告訴大人們—“不是我,是狼!”媽媽開始時一點都不相信孩子的話,老師也認為她是在找借口,爸爸的姿態更有代表性—他窩在沙發里,蹺著二郎腿,讀著報紙上的“大事情”,對女兒說的話根本不在意,只是隨口答應著(生活中很多爸爸的寫照)。反倒是奶奶,就是那個牙齒掉光只能吃土豆泥的老太太,她更能懂孩子的心。 或許是得到了奶奶的提醒,媽媽終于開竅了,她和女兒一起玩了一個“吃肉嚇唬狼”的假裝游戲(pretend play)。小女孩成功地在她的奇想世界里,打敗了狼這個對手。通過“了解狼—想象狼—監視狼—打敗狼”這個完整的假裝游戲,小女孩實踐了自己的生活知識,鍛煉了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了自信心,獲得了精神層面的極大滿足。并沒有什么事情實實在在地發生過,但孩子卻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匪淺—這就是兒童世界里*有趣的邏輯。 看到結尾的一幕,或許大讀者們又該頭疼了—狼走了,龍來了,孩子的房間又變得亂糟糟的了,是不是一切又回到起點了呢?我們要明白的是,孩子不是一天就能長成紳士和淑女的,生活在繼續,奇思妙想在繼續,“斗爭”也會繼續下去。有時舊的問題過去了,新的問題又冒了出來,別說孩子,我們大人自己不也逃不出這個人生循環嗎? 從積極的角度看,這也并不是一個原地踏步的循環。通過與狼的斗爭,大人走進了孩子的奇想世界,學會了使用“順勢療法”,而不是簡單的指責與無盡的嘮叨。今后無論是“龍”來了,還是“老虎”“獅子”來了,爸爸媽媽都能更加從容地應對了。而孩子,追隨著興趣這個“導師”,了解了狼,又將開始學習龍的各種知識,也許接下來還有更廣闊的自然界、外太空、遠古時代……跟著自己的興趣去探索發現,帶著奇異的想象力面對每天的生活,這樣的童年才是快樂飽滿、豐富多彩的。而在“斗狼”“降龍”“伏虎”的過程中,各種好習慣,如專注、細心、整潔等等,需要我們大人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終依靠孩子的自覺性逐步培養起來。 微信公眾號“猴叔講繪本”主持人 猴叔圣孫鵬
不是我是狼! 作者簡介
作者:米莉·卡布羅爾(Mily Cabrol)插畫家和童書作家, 熱衷于創作故事,生活在法國 圖盧茲。 繪者:阿梅莉·格羅(Amélie Graux)1977 年出生,熱愛繪畫,畢業于巴黎高等裝飾學校,起初就職于動畫行業。而現在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了童書創作上,成為了一個自由插畫師。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