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光彩集-王建平影視戲劇論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81484
- 條形碼:9787540781484 ; 978-7-5407-8148-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光彩集-王建平影視戲劇論文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高校影視戲劇專業學生 王建平為國內影視戲劇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本書收入其影視戲劇研究論文12篇,選文標準是:一、不重復。凡是曾經入選到其他選集的文章就不再重復選入此書;二、重點選錄影視論文,其次兼顧戲劇論文。這樣既突出作者現在學術研究方向的主次,又使這本書成為單純的影視戲劇論文選,以供高校影視戲劇文學專業學生學習參考。
光彩集-王建平影視戲劇論文選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王建平影視戲劇研究論文12篇,通過這12篇論文,我們能夠大致了解改革開放以來廣西電影、電視及戲劇發展所歷經的光彩年華,一項項國家大獎及國際榮譽的斬獲都浸透著無數人的辛勤努力;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廣西影視戲劇發展的瓶頸,人才培養的緊迫等等,對當今廣西壯族自治區乃至全國的影視戲劇發展不無反思和啟迪。
光彩集-王建平影視戲劇論文選 目錄
為桂學研究增光添彩——《光彩集》序/李建平
**輯 影視研究
論少數民族地區電視主持人的特色追求
論桂學視野下的廣西廣播電影電視研究
論20世紀80年代廣西電視文藝創作
論廣西十三年電視藝術發展歷程(1989-2002)
論廣西十三年電影藝術發展歷程(1989-2002)
論“美麗南方·廣西”形象打造及廣西影視作為
論廣播影視文化在廣西扶貧戰略中的作用
方志影像化的新突破——略論大型電視專題片《廣西之*》
論地方性綜合大學影視藝術專業教育——以廣西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為例
論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實習教學
第二輯 戲劇研究
論廣西當代民族戲劇的地位與作用——以第九屆廣西戲劇展演大型劇目為例
當代桂劇發展芻議
后記
光彩集-王建平影視戲劇論文選 節選
影視戲劇研究 序言 李建平 迎著春天的氣息,我收到了好友王建平的一份邀請——為他的《光彩集》寫序。承蒙他的信賴,我接受了。 王建平長期在廣西大學任教,當教授多年,培養了無數青年學子,在學術上也頗多建樹。他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西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廣西電影家協會理事、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和廣西攝影家協會會員,現任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出版著作23部(含合著),發表文章240多篇,參與創作影視作品7部,成果甚豐。五年前,王建平已出版過《廣西當代文藝理論家叢書·王建平卷》,那是一本包括有影視評論的文藝評論集。這次選編的《光彩集》,是他的影視戲劇論文集。 王建平結緣影視評論很早,還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讀大學期間,他就寫了《韻味無窮的音畫結合——電影藝術欣賞》和評《駱駝祥子》的兩篇電影評論。他在90年代后期進入廣西影視戲劇研究領域,一開始就是領跑者,很快就成為該領域的學術主將。我*初認識他也是因其在廣西影視戲劇領域里的學術成就而被吸引的。王建平在影視戲劇領域的突出之處或可稱之為超人之處的,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五點:一是涉足先,研究早,是廣西*早開展影視研究的學者之一;二是有系統,成體系;三是成果多,質量高;四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創、研、教三箭齊發;五是*早將影視研究引入高校教學領域,1998年在廣西大學創辦了廣西高校**個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由此五點,稱其為廣西影視研究的強者高人或主將,應不是虛妄之言。他成為首屆廣西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大約也是因為有這方面的成就而當選的吧。 限于“廣西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叢書”體例的限制,《光彩集》收入的論文不多。雖然只有12篇論文,但我們已可以看到王建平在影視戲劇研究方面的精彩之處。12篇論文,主要是影視研究的,只有2篇是戲劇研究的。我們就重點談談他的影視研究。這10篇影視研究論文,內容廣泛,有論階段性影視史的《論廣西十三年電視藝術發展歷程(1989—2002)》和《論廣西十三年電影藝術發展歷程(1989—2002)》,有論影視教學的《論地方性綜合大學影視藝術專業教育——以廣西文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為例》和《論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實習教學》,有論電視主持人的《論少數民族地區電視主持人的特色追求》,有論電視藝術創作的《論20世紀80年代廣西電視文藝創作》,有論電視產業開發的《論廣播影視文化在廣西扶貧戰略中的作用》和《論“美麗南方·廣西”形象打造及其廣西影視作為》,也有論電視理論的《論桂學視野下的廣西廣播電影電視研究》。僅此簡單介紹,就可看到王建平影視研究的多面性和深入性。我覺得*應當重視的是他的《論桂學視野下的廣西廣播電影電視研究》一文,王建平在《后記》里說了,這是他“比較系統地思考廣西廣播影視研究的問題”的文章。他在文章里,既論述了廣西廣播電影電視研究的基本構成,按照大眾傳播學理論,將其基本構成分成傳播主體、傳播文本、受傳者三部分,又論述了其研究內容,分為十個方面: 歷史研究、新聞研究、文藝研究、民族研究、外宣研究、效果研究、產業研究、技術研究、行政(管理)研究、教育研究,如此達成對廣西影視學術體系的完整建構。雖只是一篇論文,但具有宏大的規模,有完整的體系,有縝密的論證,達到當下廣西學人尚無法企及之境。這篇論文的重要性還在于,它將影視研究納入到“桂學”的視野里進行觀照,論證了“廣西廣播電影電視是廣西文化的一個重要存在,是尚未開墾的學術新大陸”。如此深入下去,桂學研究將引來一道絢麗的風景。王建平的成果,在為桂學研究增光添彩。 王建平的影視戲劇研究成果還有很多,一本《光彩集》是沒法都收入的。僅就我所知,他連續十年為《廣西文化發展報告(2005—2014年卷)》寫的廣西電影電視事業和產業發展報告,就足夠集成一本書了,他還有多次學術講座和學術交流的演講稿,如他對廣西電視文化人做的電視散文創作的講座,他在臺灣“中央研究院”做的廣西抗戰影視劇創作的演講,在中越電影文化電影周首屆學術論壇做的《跨國開展電影合作,聯手打造雙贏局面》的演講,等等,都是深涵學養、頻現新見的精彩言辭,這些,留給我們的是對王建平下一本著作的期待。 王建平對廣西影視的貢獻不僅僅是學術型的,他還有創作型和教育型的。他參與過7部影視劇創作,據我所知,都不是淺嘗輒止的票友式參與,而是作為主要創編人員潛心勞作的成果,如電影《冰雪同行》、電視專題片《方舟——桂林抗戰文化城記事》,等等。他對影視戲劇教學的成果和貢獻,在《光彩集》的《后記》里我們可以看到,他不僅為廣西影視行業培養了眾多人才,他還“在廣西大學創辦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又構建了兩個平臺,一是廣西大學光彩劇社,二是廣西大學‘青銅獎’DV大賽。在將近二十年里,這兩個平臺還在運作,還有生命力,還深受大學生們歡迎”。這些雖說都是學術外的話題,但可以看到這位“四個一批”人才在影視領域里浸潤之深、參與之廣、貢獻之多。 王建平1983年從南開大學畢業到廣西大學任教時只21歲,如今工作已30多年了,他的學術與教學生涯大半與影視相關。這本《光彩集》僅僅是他的學術成果的冰山一角。他的學術智慧在,他的藝術才華在,他還有大量的學術項目在展開。我期待在未來不斷讀到他的更為厚重更為精彩的著作和劇作。 是為序。 2017年2月28日 a
光彩集-王建平影視戲劇論文選 作者簡介
王建平,現任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教授職稱,碩士生導師。兼任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等職,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出版著作23部(含合著),發表文章240多篇,參與創作影視作品7部,獲省部級獎13項。 2015年獲廣西首屆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稱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