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新全球化的發動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63167
- 條形碼:9787510463167 ; 978-7-5104-6316-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磚國家-新全球化的發動機 本書特色
本書分為七章,以大量扎實的資料和研究為基礎,分析了在全球化與新全球化的背景下,金磚五國的格局和潛力,各自的優勢和在金融、貿易、投資領域的地位,集中筆墨于金磚五國如何引領新一輪全球化的議題深入闡述,提出金磚五國加強政治交往與合作,加強經濟貿易合作,加強全球事物多邊合作以及加強文化交流與融合,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附錄中收入金磚峰會的領導人公報和金磚國家國別研究作為參考。
本書內容豐富,涉及一帶一路、金磚銀行、應急儲備、“去美元化”等多個國際熱點話題,十分具有參考和研究價值。
金磚國家-新全球化的發動機 內容簡介
2017年中國當東道主,金磚國家廈門峰會,將是中國今年*重要的一次主場外交。金磚國家雖然只有5個國家,但都是新興國家的領頭羊,而且還邀請多個發展中國家共同參加。這是國際舞臺與西方七國峰會并駕齊驅的峰會,對世界政治格局影響深遠。
為配合主場外交,我社特別策劃了本書,意在為金磚國家峰會的宣傳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外宣支持。
金磚國家-新全球化的發動機 目錄
**章 全球化與新全球化
**節 全球化的誕生與發展
1. 全球化概念的提出及其發展歷程
2. 從全球發展來看——著重于發展全球化進程以來經濟貿易、投資、文化、政治方面等取得的成就
第二節 全球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 全球化的現狀:全球化放緩實質是西方國家經濟放緩,國際貿易銳減。
2. 突出目前全球化遇到的困難(逆全球化甚囂塵上、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
世界范圍內的貧富懸殊、地緣政治動蕩、以鄰為壑,各國合作缺乏)。
3.全球化的問題——以西方國家引領的全球化開始衰落——英國退歐、美國大選
4. 建立新國際分工體系的必要性:世界格局改變:二戰以來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的全球治理格局;新局面——現行世界的國際格局變化(國際力量對比、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的興起,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引領新一輪全球化)
傳統全球治理的結構性缺陷
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及獲得響應
世界發展必然:新的生產力活躍因素躍起形成新國際分工的需求(替代科技革命促進的制造業分工深化細化)。第三節 新一輪全球化的興起與特點及金磚國家的作用
1. 新全球化的特點:形成新的全球治理秩序,包含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服務貿易成為新引擎,區域化、全球化并行,各個合作發展平臺的重要性。
2. 金磚國家在新全球化中的作用:代表發展中國家推動全球治理“東西方共同治理”,作為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對全球經濟的拉動和減小貧富差距;書寫新一輪全球化規則。
3. 金磚國家全球價值鏈長度測算:把握五國之間的貿易結構和產業間的聯系。金磚國家與亞投行
第二章 金磚五國整體及其在全球的格局
**節 金磚國家的誕生和發展:“金磚四國”的提出:吉姆·奧尼爾提出金磚四國之初對四國的看法—以綜合國力與發展潛力慰判斷—金磚四國經濟處地區之首,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巴俄的資源優勢與中印形成互補,中俄關系親密,四國間存在發展潛力和合作潛力。
金磚俱樂部的實際成長與發展:2006年經俄羅斯倡議舉行的首屆金磚國家外長會晤;2010年12月南非加入,金磚合作延伸到非洲。金磚合作的意義也在加深—務實到務實務虛結合,區域合作到全球治理主題。
金磚強化與合作機制介紹:定期舉行領導人峰會,峰會引導、高官會議作支撐、多領域務實合作的立體架構(列舉)。第二節. 金磚國家發展成果:成果:2006年首次外長會晤以來“金磚國家”的整體平均增長率、經濟總量、貿易總額、人力資源總量,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金磚國家對外貿易情況介紹、外國直接投資介紹(總體)——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俄印巴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起搏器,2009年金磚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總量的14.6%,貿易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12.8%,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按購買力平價計算超過50%;2010年南非加入金磚俱樂部,2010年金磚五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占世界總量的18%。貿易額占世界的15%;2013年金磚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總量的21.3%,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金磚五國2013年近幾總量達30.1萬億。
波折:近幾年發展減緩;原因概述(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影響;新興經濟體本身經濟發展層次不高、附加值低、軟實力較弱(具體表現在金融、外貿方面))。強調近期IMF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看好,IMF指出中印經濟保持較高發展,發展中經濟體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將超過75%,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金磚國家的合作重點(金融 投資)和合作方向(一體化,完善機制、建立國際合作新秩序)第三節. 金磚國家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金磚國家的自身治理(創新和升級)、貨幣、TPP與TTIP排除了金磚國家、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對金磚國家的影響,其他合作集團的競爭、在和平前提下建立全球治理新秩序
第三章 金磚五國國別分析
**節 巴西(B)對巴西近十年國民經濟核算概況、工業概況、能源概況、對外經濟概況(圖表形式),資源產業優勢、政治、文化、國際合作等方面進行介紹,金融危機以及歐債危機對巴西的影響及應對,巴西在打造地區經濟共同體方面的努力。
巴西“中等收入”威脅及應對
第二節 俄羅斯(R) 對俄羅斯近十年國民經濟核算概況、工業概況、能源概況、對外經濟概況(圖表形式),突出說明石油在俄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經濟結構說明,農業近年的突出作用,政治、文化、國際合作等方面進行介紹,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對俄影響及應對。
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項目,俄羅斯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地位以及遠東開發項目和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在金磚國家中的定位(資源優勢)。
第三節 印度(I)對印度近十年國民經濟核算概況、工業概況、能源概況、對外經濟概況(圖表形式),農業、人口(就業)、經濟、政治、文化、國際合作等方面進行介紹,突出印度外資優勢,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對印度影響及應對,印度“季風計劃”。
第四節 中國(C)對我國近十年國民經濟核算概況、工業概況、能源概況、對外經濟概況(圖表形式),資源產業等優勢、政治、文化、國際合作等方面進行介紹,介紹我國近年來應對國際環境變化采取的財政貨幣政策等。
突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建設、金磚平臺建設、G20杭州峰會、APEC北京峰會等國際合作和經濟的區域化、全球化意義。
第五節 南非(S)對南非近十年國民經濟核算概況、工業概況、能源概況、對外經濟概況(圖表形式)、資源優勢、政治、文化、對外貿易、國際合作等方面進行介紹,南非經濟結構性壓力說明。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對南非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約翰內斯堡建設(新開發銀行的非洲區域中心),對自由貿易的推動建設,在金磚國家中的戰略定位。
第四章 金磚銀行
**節 金磚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1.金磚國家在國際金融治理上的成長:國際金融治理的低效下的改良主義,到金融危機的爆發與世界經濟格局改變下的改革主義。強調美國轉嫁危機的不負責任行為以及IMF面對危機的無力;金融危機時期新興經濟體對發達國家經濟金融系統的依賴。
2.機制:職能和服務領域、會員國資格、股權分配、決策權資金及運營模式。
3.投資成果(列舉投資項目和數據)
第二節 多邊開發銀行以及金磚銀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之間的關系
1.滿足區域化、層次化的資金需求,國際發展實踐平臺。
2.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補充。
3.金磚銀行與世界銀行、亞投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金磚銀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世界銀行”
1. 支持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融資問題、全球競爭。
2.發展中國家的貨幣穩定。
3.南南合作新動力:新興經濟體的投融資渠道。
4.“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利推手:世界互聯互通和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
第四節 助力新世界秩序
1.代表新的世界秩序正在產生,開辟新全球化路徑,新興經濟體的發聲。
2.對現有多邊發展銀行的改革倒逼。
3.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對國際金融機構的沖擊和合作。
4.促進金磚國家內部的政策協調和宏觀審慎
第五節 金磚銀行發展趨勢
1.制度化:成立秘書處、銀行職能與運行機制、貨幣機制。
2.包容性發展,協調世界銀行,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
3.厚植可持續發展,弱化政治傾向。
總之,金磚國家經濟形勢及其對金磚銀行初期運營的影響
第五章 金磚國家應急儲備CRA
**節 金磚國家的防火墻:
1.金融穩定性(金融危機的脅迫)。
2.外匯儲備囤積。
3.除中國外其他金磚國家的融資環境、歷史教訓。
4.IMF份額改革(被架空),PLL、FCL的獲得條件。
5.成員國的金融體系互補性、對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借鑒
第二節 “去美元化”多邊貨幣互換的必要:
1.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的沖突(美聯儲與全球五大央行的長期貨幣互換協議)。歷史上發展中國家美元儲備不足帶來的結算和償債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熱錢流動帶來的資本市場動蕩
2.人民幣加入SDR的契機。
第三節 國際金融改革:
1.全球金融網的完善。
2.傳統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緩慢,效率低下。
3.新的國際金融秩序的探索
第四節 應急儲備安排的產生發展展望
1.CRA的提出、架構和機制、治理結構、貸款條件、監控能力
2.外部協調問題(與IMF掛鉤與摩擦、與RFAs的協調、與CMIM和NDB協作)
3.金融風險難控(去美元化的困難——美聯儲貨幣政策對新興經濟體的沖擊、匯率依賴缺乏彈性)
4.制度缺陷(外匯以美元為主、預防性工具與市場預期的悖論、現有狀況難以應對成員國同時危機、與IMF掛鉤帶來的無效率)
第六章 金磚國家的貿易與投資
**節 “金磚五國”永不失色:對外貿易: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五國之間的雙邊或多邊貿易成果介紹。
外國投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五國之間的雙邊或多邊投資情況介紹。
五國雙邊或多邊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
引進FDI:規模(流量、存量)、產業分布與母國分布。
雙邊合作機制的逐漸完善:中俄高鐵聯姻,中俄航空航天領域合作,中印電信、金融、經濟園區的合作、巴中“兩洋鐵路”、印巴?微信、印巴南非三方的核能合作。
G20的促進,“一帶一路”的鞏固,與亞投行的合作,金磚五國在如此類的平臺合作的經濟提振效應
第二節 缺陷與挑戰新興經濟體貿易缺陷——近年金磚經濟發展放緩原因:結構不理想,層次低,核心競爭力差
出口依賴(發達國家的作用),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影響
發達經濟體加強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
WTO、APEC難再作用(貿易保護主義、區域合作加強),雙多邊的區域貿易的擠出。
TPP、TTIP的競爭
金磚國家之間的相互競爭(經濟結構、發展階段相似)
第三節 金磚合作改寫貿易格局貿易結構升級改變發展中國家發展模式。
金磚合作機制示范發展中國家。
減小貧富差距,領跑經濟。
提高發展中國家世界話語權譜寫全球治理新篇章
第七章 金磚國家如何引領新一輪全球化
**節 金磚國家應加強政治交往與合作
1.政治往來內謀發展:切實的成果:從原則聲明到實際行動,國際經濟事務到國際政治議題,務實合作到全球治理國內改革到區域聯動
摩擦(地緣政治摩擦、國際政治交往態度差異、“中國統帥”誤解)。
金磚政治交往意義: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共同要求;新興經濟、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國際關系中的相互支持。世界經濟發展的共同責任。2.外促改革驅動世界變革:新興經濟體對自身國際角色的進一步認識;
變化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國責任,國際關系民主化職責;
新國際體系積極建設者。 第二節 金磚國家應加強經濟貿易合作提升競爭力
1.貿易轉型和創新:協商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競爭;改善貿易結構(服務型貿易);科技合作和創新合作,改善貿易質量。
2.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消除貿易壁壘,支持WTO
3.深化金融合作:擴大金融合作范圍;增強金融對經貿的支持;探索金融合作模式和風險監控。
4.新全球化的突破:擴大金磚國家改寫經濟貿易規則的范圍
第三節 金磚國家應加強在全球事務多邊合作共同引領金磚國家加強在G20的內部合作
金磚國家多邊能源合作:能源安全、能源外交
全球氣候、生態問題的責任承擔:行動者及表率
地緣政治和反恐問題的對話合作:新全球治理的踐行者
包容式改進:尋找當前全球治理秩序的帕累托改進,平衡改良與改革之間的關系 第四節 金磚國家應加強文化交流與融合,構建命運共同體
1.文化交融:文化交流現狀列舉(中華文明、斯拉夫文明、印度文明、拉美和非洲文化的交融列舉,俄羅斯中國年、中國俄羅斯年,青年友好、旅游、文體、人文合作等方面的交流列舉)
2.“金磚文化”:代表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對國際輿論的公正、均衡、包容的貢獻。
變革西方聲音為主流的現行格局,主張不同文明的對話,主張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的話語權。
第五節 金磚國家如何引領新一輪全球化“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共建命運共同體,金磚國家應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制度、人員、設施的互聯互通
金融國家應通過“一帶一路”來建章立制,引領新一輪全球化
加強“一帶一路”與金磚國家共建——以多雙邊合作搭建全球溝通網絡:
“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印龍象共舞:中俄印對話機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金磚國家合作發展的平臺和抓手。
中俄:金磚合作升級,打破西方制裁——“一帶一路”戰略與“亞歐經濟聯盟”對接,雙方利益交融。
金磚銀行: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金磚平臺——金磚銀行依托一帶一路的項目建設支持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擴大金磚銀行業務服務范圍,促進金磚銀行與亞投行等的合作學習。
貨幣:“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全球化的促進,有助于金磚銀行去美元化推進,建設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金融風險防控網。
“一帶一路”沿途金磚國家示范效應:以沿途金磚國家發展樹立一帶一路示范(支持度、建設成果及經濟輻射效應)。
“一帶一路”與金磚共建的新全球化意義:“一帶一路”沿途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數量多,拉動經濟的同時將發展中國家拉上國際舞臺,擴大發展中國家世界影響力,有助于推進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建立。
附錄
I 金磚峰會的領導人公報
**屆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公報
第二屆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公報
第三屆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公報
第四屆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公報
第五屆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公報
第六屆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公報
第七屆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公報
第八屆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公報
第九屆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公報
II 金磚國家的國別研究
中國經濟及投資環境
俄羅斯經濟及投資環境
印度經濟及投資環境
巴西經濟及投資環境
南非經濟及投資環境
展開全部
金磚國家-新全球化的發動機 作者簡介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曾任《環球時報》編委(主管評論)和社評起草人,2011 年“中國新聞獎”獲得者。2012 年底,參與創辦新型智庫人大重陽。2014年,王文被評為“中國十大智庫人物”(中國網),2015年獲中國政府網“杰出作品獎”。王文的專著、合著、翻譯、主編的著作包括《大國的幻象》《十問中國夢》《世界治理:一種觀念史的研究》《金融是杯下午茶》《G20與全球治理》等20余本。
劉英,畢業于清華大學。在《財經》《中國金融》《中國投資》《中國外匯》《金融博覽》《FT中文網》《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等經濟金融核心期刊和報紙發表有關國際貨幣體系、貨幣政策、國際金融、互聯網金融、碳金融、“一帶一路”研究100多篇文章;編寫《歐亞時代》《互聯網金融》《“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研究》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