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范疇的流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020955
- 條形碼:9787550020955 ; 978-7-5500-2095-5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意象范疇的流變 本書特色
《意象范疇的流變》是《中國美學范疇叢書》中的一種。本書以“意象”范疇為核心,以本體論為出發點,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意象”范疇形成的歷史過程,對與其相鄰或相近的審美范疇也進行了界定和辨析,探索相互融貫又各具形態的審美意識和感知方式,以辨其演變及深層的美學含義,闡發了一些前人所未發的論點。故本書對所涉及的各美學范疇,力求推原其本,以探究其原有的美學內涵和審美動因,可為文藝理論和文藝創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意象范疇的流變 內容簡介
《中國美學范疇叢書》匯聚了蔡鍾翔、陳良運、涂光社、袁濟喜等諸多知名學者,對中國傳統美學范疇作了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在遵循基本撰寫體例的同時,又有著鮮明的個性與觀點,彰顯“和而不同”的學術自由精神,融會中西,將中國美學范疇與西方美學與文化相比較,提出了諸多學術銳見。該套叢書的出版,將為中國美學和中國文論史的研究及體系構建打下堅實基礎。
意象范疇的流變 目錄
上編 “ 意象”的濫觴和成熟
**章 “意象”說的濫觴/3
**節 從“鑄鼎象物”說起/3
第二節 老子的“象”說/8
第三節 莊子論“言”“意”及“象罔”/14
第四節 《周易》“立象以盡意”/22
第二章 “意象”說的孕育/36
**節 “賦”“比”“興”與《詩經》的審美意象/36
第二節 《淮南子》的“意”與“象”/42
第三節 《論衡》的“意象”說/46
第三章 “意象”說的形成/51
**節 王弼的“意象”觀/51
第二節 劉勰論“意象”/55
第四章 “意象”說的發展/62
**節 唐人的“意象”說/62
第二節 宋人的“意象”說/70
第五章 “意象”說的成熟/76
**節 “意象”范疇的廣泛使用/76
第二節 “意象”說的演進和拓展/80
第六章 “意象”說的總結/92
**節 王夫之的“意象”體系/92
第二節 葉燮的“默會意象之表”(附沈德潛)/103
第三節 章學誠的“人心營構”說(附紀昀等)/108
第四節 方東樹的“意象分大小高下”(附潘德輿)/111
中編 “意象”的建構和形態
**章 詩歌意象/117
**節 詩歌意象的生成/117
第二節 詩歌意象的組合/121
第二章 詞意象/131
**節 詞意象與詩歌意象的區別/131
第二節 詞的審美意象的表現形態/136
第三章 戲曲意象/141
**節 戲曲的人物意象/141
第二節 戲曲的場景意象/145
第四章 文章意象/149
**節 文章意象的創造/149
第二節 文章意象的審美形態/152
第五章 書法意象/155
**節 書法意象的建構特點/155
第二節 書法意象的審美特征/158
第六章 繪畫意象/163
**節 從“意余于象”說起/164
第二節 “成竹于胸”與“意象經營”/167
第七章 音樂意象/170
**節 關于“樂象”/170
第二節 音樂意象/172
下編 “意象”的界說和辨析
**章 “意象”與“物象”/179
**節 《周易》的“觀物取象”/179
第二節 “意象”與“物象”/181
第三節 “物化”思想的影響/188
第二章 “意象”與“興象”/193
**節 “興象”之“興”/193
第二節 歷代各家的“興象”說/198
第三節 “意象”與“興象”的比較/203
第三章 “意象”與“形象”/207
**節 從“形”“象”及“形象”說起/207
第二節 “意象”與“形象”的異同/215
第四章 “意象”與“意境”/220
**節 “意境”的基本特征/220
第二節 “意象”與“意境”的界說/227
第五章 “意象”與“氣象”/236
**節 “氣象”的審美特點/236
第二節 “意象”與“氣象”的融通交合/238
第六章 “意象”與“境象”/242
**節 “境象非一,虛實難明”/243
第二節 “意象”與“境象”的異同及相互影響/245
第七章 “意象”與“景象”/247
**節 “景象”的審美特征/247
第二節 “意象”與“景象”的比較/249
第八章 “意象”與“象外之象”/251
**節 “超以象外”與“象外之象”/252
第二節 “象外之象”與“意象”/255
后 記/258
展開全部
意象范疇的流變 作者簡介
胡雪岡,原名胡煥光。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原溫州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紅樓夢學會會員。編著有《孔尚任和桃花扇》、《高則誠集》(合作)、《溫州南戲考述》、《溫州南戲論稿》、《〈紅樓夢〉回評本注釋》、《意象范疇的流變》等;曾參與《中國美學范疇辭典》《唐宋詩詞評析辭典》《元曲鑒賞辭典》的撰寫;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戲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