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48464
- 條形碼:9787500448464 ; 978-7-5004-4846-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內容簡介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主要運用比較文學平行研究的方法,附以闡釋學、接受美學、敘事學等理論,本著跨異質文化平等對話與溝通互補的立場和原則,在國內首次將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納入比較文學視野,互為參照,相互印證,既論析它們各自的文學特色與存在價值,又探討它們作為鬼怪小說創作所共有的審美本質與基本規律,透過淺層次的異同比較實現深層次的跨文化探源,進而試圖從一個角度尋求一條建構平等多彩、互通有無的理想的世界文學的路徑。在研究中,始終以小說構成的幾個要素(如情節、主題、人物、敘事)來結構、貫串本文,以問題意識帶動比較研究。力戒盲目亂比,強調可比性,突出異質性,彰顯對話性。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在中西小說比較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開拓性價值。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前言
記得三年前,偉嘮報考研究生時對我說,他過去主要從事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因此到我這里學習有兩個目的,一是系統研讀比較文學理論,二是希望盡可能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彌補在中國古典文論和儒家元典知識方面的欠缺,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展開中西文學的跨文化比較研究。所以他在讀博期間,研讀《十三經》,背誦《文心雕龍》及系統學習外文西方文論經典,皆十分勤奮、刻苦、用功;他勤于思考,視野開闊,不僅能如期完成我交給他的多項科研課題,而且發表論文多篇。可以說,他現在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就是他學習比較文學理論、調整完善知識結構后初步取得的可喜收獲。我也由衷地祝賀他的學位論文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并即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對他論文的充分肯定。
我認為,偉昉的這篇博士學位論文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選取了一個被學界普遍忽視、研究薄弱卻頗有難度、意義重大的選題。產生于18世紀后期的英國哥特小說,因其黑色性質與位居邊緣等原因,國內外國文學界一直對它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缺乏深入系統的探討,相比于其他外國文學作品的研究,明顯處于滯后狀態。而國內對六朝志怪小說的研兗雖已有長足的進展,但又受其“叢殘小語”的束縛難有較大的突破,特別是缺乏將它作為有敘述意味的小說文本加以細密考察的學術成果。作者的可貴之處正在于,他敏銳地發現了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對象中所蘊涵的同質性及其研究的可能性,進而嘗試著運用比較文學平行研究的方法,附以闡釋學、接受美學、敘事學等理論,本著跨異質文化平等對話與溝通互補的立場和原則,從鬼怪小說的層面,將它們納入比較文學研究的視野,互為參照,相互印證,以彰顯它們共同的審美特性及其各自的文學特色與存在價值,由淺層次的異同比較進入到深層次的跨文化探源。該選題在中西小說比較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填補空白的開拓性價值,是一篇跨文化比較文學平行研究的優秀學位論文。
二、論析扎實,自成系統。論文從情節、主題、人物、敘事等小說構成的幾個重要因素人手,依次展開對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的比較研究,理路清晰,系統完整。作者力戒盲目亂比的弊端,首先令人信服地從社會歷史背景、宗教因素、文學文本等方面確立了兩個對象之間的可比性,使論析建立在扎實的可比性基礎上。其次,突出對兩者異質性的探析,深入闡釋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文學傳統帶給它們的鮮明個性特征。*后,進一步彰顯了它們對話的價值,從而使整個淪題的比較更具有了現實的與文學的意義。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目錄
緒論
**章 背景論
**節 英國哥特小說生成背景綜述
第二節 中國六朝志小說成因綜述
第二章 情節論(上):怪誕
**節 怪誕的表現形態
第二節 怪誕的審美價值
第三章 情節論(下):恐怖
**節 恐怖的表現形態
第二節 恐怖差異的文化探源
第四章 主題論
**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因果報應主題比較
第三節 愛情主題比較
第四節 復仇主題比較
第五章 人物論
**節 人物類型劃分
第二節 人物類型特征分析
第三節 人物形象描寫藝術探解
第六章 敘事形態論(上):敘事視角的選擇與運用
**節 全知敘事視角
第二節 第三人稱限知敘事視角
第三節 **人稱敘事視角
第四節 見證人敘事視角
第五節 多重敘事視角
第七章 敘事形態論(下):敘事時間的表現形態
**節 敘事時間中的順序
第二節 敘事時間中的時距
第三節 重復敘事:思想的構筑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英文目錄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節選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前已談到,怪誕是英國哥特小說與六朝志怪小說情節的一大特征。但是,作為鬼怪小說的哥特小說與志怪小說,在情節上不僅表現為怪誕特征,還表現為氛圍營造的恐怖上。可以說,恐怖,是哥特小說與志怪小說共有的一種性質,閱讀此類作品,我們分明能感受到這種性質。不過,它們在恐怖的總體效果及強弱程度上的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相比較而言,前者恐怖氛圍濃重強烈,后者則較顯微弱。
英國哥特小說給人*強烈的印象和感受之一就是恐怖。這種恐怖,根源于事件的過程和結局,并且,這種恐怖不是局部的,而是彌漫于作品的各個方面,是作品的主色調。事件本身的恐怖、事件發生的場景氛圍的恐怖等,都決定了哥特小說又是恐怖小說。克里斯蒂瓦在分析塞利納的作品時,曾這樣說過:“塞利納的敘事是痛苦的敘事,恐怖的敘事,這不僅是因為其中的‘主題’是這樣,而且因為整個敘述立場似乎被一種需要控制著,一種穿越卑賤的需要,而卑賤的痛苦是隱秘的那一邊,卑賤的恐懼是公眾的面孔。”哥特小說就是典型的被恐怖、痛苦所緊緊控制著的敘事。這種作為一大美學范疇來追求的恐怖,帶給人的不僅是感官的恐怖,也是思想的恐怖,且“思考得愈多,愈覺得那危機重大而深遠。這里是一種延續不斷的驚恐,它的美學價值不在于自我釋放的快感,而在于它那綿延不斷的思考”。我們這里探討的四部英國哥特小說都具有這種特質,它們所展現出來的世界,是一個個讓人毛骨悚然的血淋淋的恐怖世界,充滿了暴力、兇殺、亂倫、強奸、貪欲等各種邪惡。
作為“杰出的‘恐怖故事’的開拓者”,瓦爾普在其《奧特朗托城堡》這部著名的哥特小說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恐怖故事:小說主人公曼弗雷德,為了牢牢控制住其祖先用謀殺手段篡奪的城堡和爵位,先是安排兒子與維森薩侯爵的女兒伊莎貝拉結婚,以延續后嗣,保持繼承權。不料,兒子在婚禮舉行前被巨大頭盔意外砸死,計劃落空。但曼弗雷德為了守住財產和權位,竟不顧道德倫理禮義廉恥,要遺棄妻子,強迫兒子的未婚妻嫁給他。伊莎貝拉不從逃跑,曼弗雷德兇狠追殺,結果誤殺女兒,人、財、權盡失。
……
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
李偉昉,男,1963年1月出生,河南省開封市人。1986年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并留校任教。2001年考入四川大學,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歐美文學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比較文學概觀》(主編之一)、《比較文學論》(參撰)等;主持完成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各一項;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四川大學學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