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含瓦斯煤巖破裂過程微震監測與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634667
- 條形碼:9787564634667 ; 978-7-5646-346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含瓦斯煤巖破裂過程微震監測與分析 內容簡介
《含瓦斯煤巖破裂過程微震監測與分析》通過理論分析、數值模擬、數理統計理論、非線性分形理論以及現場工業性試驗等手段,提出了煤與瓦斯突出致災機理及危險性預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術。揭示了采動煤巖瓦斯突出機理與災變特征,分析了煤與瓦斯突出致災過程的微震效應和微震監測原理,設計、改進并研發了煤礦井下微震監測系統,建立了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評價指標及預警模型,利用微震監測技術,對掘進巷道及含斷層掘進巷道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進行了評價與預警,研究了覆巖采動裂隙演化特征及瓦斯富集區分布規律,分析了地面煤層氣水力壓裂鉆孔間裂縫形成及擴展規律,并提出了礦井動力災害應急救援微震監測方法。形成了礦井煤與瓦斯突出致災機理、監測技術、危險性評價與預警方法、動力災害應急救援方法的成套理論與技術體系。 《含瓦斯煤巖破裂過程微震監測與分析》補充和完善了煤與瓦斯突出災害的致災機理和監測技術領域的研究,可對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以大限度地減少瓦斯動力災害的發生及產生的后果,保障煤炭企業的安全高效生產。《含瓦斯煤巖破裂過程微震監測與分析》可供從事安全科學與工程、采礦工程、巖土工程等領域研究和學習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考。
含瓦斯煤巖破裂過程微震監測與分析 目錄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
1.4 主要研究內容與方法
2 采動煤巖瓦斯突出機理與災變特征
2.1 煤與瓦斯突出的特點
2.2 煤與瓦斯突出的基本力學與能量原理
2.3 煤巖突出的應力場-損傷場-滲流場耦合效應
2.4 煤與瓦斯突出災變過程的前兆規律
2.5 本章小結
3 煤與瓦斯突出致災過程的微震效應及其監測原理
3.1 概述
3.2 煤巖產生微震的發生機制
3.3 聲發射(微震)特性
3.4 微震監測原理及其技術要點
3.5 本章小結
4 煤礦井下微震監測系統開發、改進及其設計構建
4.1 概述
4.2 數據可視化及遠程傳輸系統研制開發
4.3 微震儀器改進設計與實現
4.4 微震震源定位精度提高方法
4.5 噪聲識別與濾除綜合分析方法
4.6 微震監測系統網絡構建
4.7 本章小結
5 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評價指標及預警模型研究
5.1 概述
5.2 突出危險性評價指標
5.3 突出危險性預警模型
5.4 預警模型檢驗與臨界值確定
5.5 本章小結
6 掘進巷道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評價與預警
6.1 概述
6.2 掘進巷道突出危險性評價與預警
6.3 工程實例分析
6.4 本章小結
7 含斷層掘進巷道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評價與預警
7.1 概述
7.2 含斷層掘進巷道突出危險性評價與預警
7.3 工程實例分析
7.4 本章小結
8 采場覆巖采動裂隙演化特征及瓦斯富集區分布規律
8.1 概述
8.2 采場覆巖結構破壞規律
8.3 卸壓開采采動裂隙演化規律
8.4 采空側卸壓瓦斯富集區分布規律
8.5 工程實例分析
8.6 本章小結
9 地面煤層氣水力壓裂鉆孔間裂縫形成規律分析
9.1 概述
9.2 水力壓裂致裂原理及特點
9.3 地面水力壓裂微震系統設計
9.4 工程實例分析
9.5 本章小結
10 礦井動力災害應急救援微震監測方法研究
10.1 概述
10.2 井下動力災害救援方法
10.3 動力災害救援微震監測技術
10.4 工程實例分析
10.5 本章小結
11 主要結論
參考文獻
含瓦斯煤巖破裂過程微震監測與分析 節選
《含瓦斯煤巖破裂過程微震監測與分析》: (1)必要性 一般來說,瓦斯突出是積聚在煤巖體中大量潛在能量的突然釋放。從本質上說,煤與瓦斯突出是一個非平衡條件下,由漸進劣化誘發災變的非線性動力失穩過程。因此,為了準確預警煤與瓦斯突出災害,就必須研究突出災害孕育過程中煤巖破裂的微破裂前兆時空演化規律。煤與瓦斯突出問題是礦山開采造成地質環境破裂過程災變(微破裂萌生、發展、貫通等巖石破裂過程失穩)的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瓦斯突出災害出現之前,都有煤巖破裂的前兆,這種前兆主要表現在微破裂演化過程的活動性。而誘發煤巖破裂的直接原因,則是煤巖層中應力或應變增加的結果(包括瓦斯壓力引起的地應力或裂紋尖端應力的升高)。因此,煤與瓦斯突出災害的機理與預警研究,不能僅僅關注瓦斯濃度、壓力等指標的監測,必須尋找誘發瓦斯大量涌出的本質機理和前兆規律,加強開采擾動誘發煤巖劣化及其活動性的前兆規律分析。 ……
含瓦斯煤巖破裂過程微震監測與分析 作者簡介
劉超(1981.8- ),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陜西省科技新星,中國巖石力學學會會員,中國煤炭學會會員。現工作于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從事采動煤巖體動力災害理論、監測預警及防控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基金項目、陜西省博士后基金項目等多項縱向項目;主要參與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等多項縱向科研項目。 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3篇、EI收錄9篇、ISTP收錄1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1項。獲得省部級獎4項,并獲得首屆“徐精彩”青年教師獎、大連理工大學第三屆博士生“學術之星”等稱號。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