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災害風險評估與調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40361
- 條形碼:9787517040361 ; 978-7-5170-4036-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干旱災害風險評估與調控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變化環境下我國干旱災害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形勢,以干旱與旱災系 統為研究對象,在大量科學研究、實證研究和對干旱進行綜合分析與對旱災進行風險評 估的基礎上,進行機理研究、理論探討、技術分析、方法研究和綜合集成,闡述并回答 了新時期我國干旱災害風險評估及調控的重大理論技術問題與關鍵戰略問題,主要包括 干旱災害風險調控的理論與總體思路、干旱災害風險評估與調控的一系列關鍵成果與技 術體系、我國干旱災害應對的戰略對策措施及其應用實踐成果等內容。 本書可供從事水資源與干旱研究相關工作的科研、技術和管理人員閱讀、使用,也 可供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干旱災害風險評估與調控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變化環境下我國干旱災害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形勢,以干旱與旱災系統為研究對象,在大量科學研究、實證研究和對干旱進行綜合分析與對旱災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行機理研究、理論探討、技術分析、方法研究和綜合集成,闡述并回答新時期我國干旱災害風險評估及調控的重大理論技術問題與關鍵戰略問題。主要包括干旱災害風險調控的理論與總體思路、干旱災害風險評估與調控的一系列關鍵技術、我國干旱災害應對的戰略對策措施及其應用實踐。
干旱災害風險評估與調控 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 干旱災害與旱災風險1.1 干旱及其影響1.1.1 干旱現象1.1.2 干旱影響1.2 旱災及其風險1.2.1 旱災形勢1.2.2 旱災風險
第2章 干旱災害風險評估與調控基礎理論2.1 干旱形成機理2.1.1 水、能量和碳循環過程2.1.2 水分虧缺與干旱的關系2.1.3 干旱的定義2.2 旱災風險評估與調控的基本原理2.2.1 旱災風險評估的基本原理2.2.2 旱災風險調控的基本原理2.3 旱災風險評估與調控的總體思路
第3章 干旱及旱災的演變規律3.1 全球歷史干旱3.1.1 世界歷史干旱事件及其影響3.1.2 中國歷史干旱事件及其影響3.2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干旱災害規律3.2.1 我國近50年干旱特征及其演變規律3.2.2 我國農業干旱災害演變規律3.2.3 我國牧業干旱災害演變規律3.2.4 我國城市干旱災害演變規律3.2.5 我國因旱人畜飲水困難演變規律3.2.6 我國旱災綜合損失演變規律3.3 我國干旱區劃3.3.1 干旱區劃概述3.3.2 干旱一級區劃3.3.3 干旱二級區劃3.3.4 干旱三級區劃
第4章 干旱的三維度量4.1 干旱度量指標4.1.1 干旱指標分類4.1.2 主要干旱指標4.2 干旱的三維識別4.2.1 干旱的三維特征4.2.2 干旱三維識別方法4.3 干旱頻率計算方法4.3.1 干旱的頻率和重現期4.3.2 基于多維聯合概率分布的干旱頻率計算方法4.4 實例分析4.4.1 不同干旱指標下的昆明干旱頻率分析4.4.2 基于干旱三維識別技術的西南大旱頻率分析
第5章 旱災損失評估5.1 旱災損失評估基本理論5.2 旱災損失分類及指標體系5.2.1 旱災損失分類依據與原則5.2.2 旱災損失分類體系5.2.3 旱災損失評估指標5.3 旱災損失評估方法5.3.1 基于作物生長過程模型的農業旱災損失評估5.3.2 基于生態過程模型的牧業和生態旱災損失評估5.3.3 基于經濟過程的旱災損失評估5.3.4 區域旱災損失評估5.4 實例分析5.4.1 農業旱災損失評估5.4.2 人飲困難旱災損失評估5.4.3 工業、服務業旱災損失評估5.4.4 區域旱災損失率匯總
第6章 抗旱能力評估6.1 抗旱能力概念6.1.1 抗旱能力內涵分析6.1.2 抗旱能力定義6.1.3 自適應抗旱能力評估模式6.2 抗旱能力定性評估6.2.1 抗旱能力定性評估思路6.2.2 抗旱能力構成要素分析6.2.3 抗旱能力定性評估方法6.3 抗旱能力定量評估6.3.1 抗旱能力水平指數定義6.3.2 抗旱能力水平指數理論算法6.3.3 抗旱能力水平指數簡化算法6.3.4 抗旱能力水平指數曲線6.3.5 抗旱能力在旱災風險評估結果中的表征6.4 實例分析6.4.1 抗旱能力定性評估6.4.2 抗旱能力定量評估
第7章 旱災風險評估方法7.1 基于風險要素的旱災風險評估方法7.1.1 分項指標法7.1.2 綜合指標法7.2 基于干旱事件的旱災風險評估方法7.2.1 一定抗旱能力下的旱災風險評估方法7.2.2 不同抗旱能力下的旱災風險評估方法7.3 旱災風險的表征體系7.3.1 旱災風險機理關系圖7.3.2 旱災風險要素空間分布圖7.3.3 旱災風險區劃圖7.3.4 旱災風險矩陣表7.4 試點地區旱災風險評估7.4.1 流域概況7.4.2 農業旱災風險評估結果7.4.3 農業旱災風險分析
第8章 旱災風險調控技術體系8.1 概述8.1.1 旱災風險調控研究現狀8.1.2 旱災風險調控技術總體框架8.2 旱災風險調控機理8.3 旱災風險調控技術8.3.1 旱災風險空間調控技術8.3.2 旱災風險過程調控技術8.3.3 旱災風險功能調控技術8.3.4 旱災風險要素調控技術8.3.5 旱災風險準則調控技術
第9章 旱災風險的應對策略與調控實踐9.1 我國旱災風險的應對策略9.1.1 我國旱災風險應對策略的發展背景9.1.2 我國旱災風險的總體應對策略9.2 我國旱災風險調控實踐9.2.1 國家宏觀水資源調配格局9.2.2 抗旱減災應急體系9.2.3 抗旱基本用水定額體系9.2.4 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體系
參考文獻
附表1 全國干旱區劃二級分區屬性表
附表2 全國干旱區劃三級分區屬性表
附圖1 全國綜合受旱縣分布圖
附圖2 全國干旱區劃一級分區圖
附圖3 全國干旱區劃二級分區圖
附圖4 全國干旱區劃三級分區圖
展開全部
干旱災害風險評估與調控 作者簡介
李原園,男,漢族,1964年9月生,籍貫河北,1984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