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647199
- 條形碼:9787513647199 ; 978-7-5136-4719-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研究 本書特色
全書在闡述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研究背景的基礎上,提出了研究的理論意義及現實意義,并對政府協作治理的理論基礎進行了系統分析;接著,作者梳理了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形成歷程,并研究了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現有框架結構功能及存在問題,構建了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現狀的測度模型,對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進行了實證測度;針對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現實問題,本書詳細闡釋了對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進行優化構建的要求與原則,提出了復合協議型治理模式是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的優化選擇。為了保證該模式在京津冀區域的順利實施,作者建設性地提出了建立模式組織機構、明確設計決策機制等核心內容,明晰政府功能定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等實施重點,以及行政協議制度下的保障措施等。本書結構清晰、立論嚴謹、案例翔實,為當下探索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優秀之作。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研究 內容簡介
全書在闡述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研究背景的基礎上,提出了研究的理論意義及現實意義,并對政府協作治理的理論基礎進行了系統分析;接著,作者梳理了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形成歷程,并研究了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現有框架結構功能及存在問題,構建了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現狀的測度模型,對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進行了實證測度;針對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現實問題,本書詳細闡釋了對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進行優化構建的要求與原則,提出了復合協議型治理模式是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的優化選擇。為了保證該模式在京津冀區域的順利實施,作者建設性地提出了建立模式組織機構、明確設計決策機制等核心內容,明晰政府功能定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等實施重點,以及行政協議制度下的保障措施等。本書結構清晰、立論嚴謹、案例翔實,為當下探索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優秀之作。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研究 目錄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持續發展 1
1.1.2 經濟圈發展面臨跨區域公共難題考驗 2
1.1.3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進入全面推進新階段 2
1.2 研究意義 3
1.2.1 理論意義 3
1.2.2 現實意義 4
1.3 相關理論及文獻綜述 5
1.3.1 跨區域治理理論主要發展脈絡 5
1.3.2 協作治理理論國內外研究綜述 10
1.4 研究方法 13
1.4.1 文獻分析法 13
1.4.2 比較分析法 13
1.4.3 案例分析法 13
1.4.4 定量分析法 14
1.5 內容框架及主要創新點 14
1.5.1 內容框架 14
1.5.2 本文創新之處 17
第2章 政府協作治理的理論分析 19
2.1 政府協作治理相關概念 19
2.1.1 協作治理的概念剖析 19
2.1.2 協作治理興起的理論分析 20
2.1.3 政府協作治理的內涵界定 22
2.1.4 政府協作治理的構成要素 23
2.1.5 政府協作治理對各參與主體的影響 25
2.2 政府協作治理理論基礎 26
2.2.1 區域治理理論 26
2.2.2 府際關系理論 27
2.2.3 行政競合理論 28
2.2.4 央地關系理論 30
2.3 中國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特殊環境 31
2.3.1 政府治理模式的時代要求與困境 32
2.3.2 非政府治理主體的“失靈”困局 32
2.3.3 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空間 33
2.3.4 政府協作治理的本土化選擇 34
2.4 本章小結 36
第3章 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國內外實證分析及模式歸納 37
3.1 國外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實證典型 37
3.1.1 美國大都市區 37
3.1.2 歐盟地區 40
3.1.3 日本首都圈 41
3.2 中國區域政府協作治理實踐 42
3.2.1 泛珠三角區域 42
3.2.2 長三角區域 43
3.2.3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44
3.3 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歸納 44
3.3.1 權威型治理模式:具有強制色彩 44
3.3.2 聯合型治理模式:具有聯合行政主體 45
3.3.3 復合型治理模式:具有權威與聯合雙重特征 46
3.3.4 協議型治理模式:具有法制化保障 46
3.4 本章小結 47
第4章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概況 48
4.1 京津冀區域范圍界定 48
4.2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發展歷程 50
4.2.1 政府協作治理起步期 50
4.2.2 政府協作治理停滯期 51
4.2.3 政府協作治理復興期 51
4.2.4 政府協作治理緊密期 51
4.2.5 政府協作治理新時期 52
4.3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的現狀解析 55
4.3.1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的框架結構 55
4.3.2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的功能特征 57
4.4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的突出問題 59
4.4.1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內容不完善 60
4.4.2 市場機制在政府協作治理中作用不明顯 61
4.4.3 社會力量參與尚不充分 62
4.4.4 行政權力行使具有明顯單向性 63
4.4.5 政治利益色彩較為強烈 64
4.5 本章小結 64
第5章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的影響因素分析 65
5.1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的現實需求 65
5.1.1 破解三地發展極不平衡的必由之路 65
5.1.2 實現三地產業合作、交通一體、生態保護的重要手段 67
5.1.3 解決區域公共問題、提供區域公共物品的客觀需要 70
5.1.4 協調地方政府利益的重要措施 71
5.1.5 推進區域協同縱深發展、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現實選擇 72
5.2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的影響環境分析 73
5.2.1 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 73
5.2.2 新型工業化進程中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 75
5.2.3 網絡媒體時代民主變革和社會管理的創新發展 77
5.2.4 區域協同發展中京津冀區域治理的深化與拓展 78
5.3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構建的價值選擇 80
5.3.1 尊重自主發展,形成錯位競爭格局 80
5.3.2 堅持創新驅動,實現協同發展共贏 81
5.3.3 消除行政壁壘,實現要素自由流動 82
5.3.4 完善公共產品交易制度,健全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機制 82
5.4 本章小結 87
第6章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現狀測度模型 88
6.1 指標體系構建 88
6.1.1 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及原則 88
6.1.2 指標體系結構 89
6.2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水平的測度方法 92
6.2.1 數據標準化處理 92
6.2.2 指標權重的確定及一致性檢驗 92
6.2.3 子系統及子區域間協作度測算 96
6.3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度量化測度 97
6.3.1 數據來源及采集 97
6.3.2 區域各省市內子系統及省市間協作量化測度 98
6.4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評析 100
6.4.1 京津冀區域協作度整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 100
6.4.2 京津冀區域子系統協作作用對于區域整體協作度具有重要影響 101
6.4.3 京津冀區域各省市內部子系統間協作水平較低 101
6.4.4 京津冀區域各省市子系統協作不平衡性明顯 101
6.5 本章小結 102
第7章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的優化選擇 103
7.1 優化選擇路徑:構建復合協議型治理模式的辯證視角 103
7.1.1 自由與制度的平衡 103
7.1.2 局部與全局的趨同 104
7.1.3 聚合與分散的角力 105
7.1.4 靜態與動態的一致 106
7.2 復合協議型治理模式的構建 107
7.2.1 復合協議型治理模式的內涵 107
7.2.2 復合協議型治理模式的核心機制 107
7.2.3 復合協議型治理模式的實現路徑 111
7.3 復合協議型治理模式的實施重點 113
7.3.1 明晰政府功能定位 113
7.3.2 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114
7.3.3 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116
7.4 復合協議型治理模式的保障制度:行政協議 117
7.4.1 行政協議的內涵 118
7.4.2 行政協議的法律依據 119
7.4.3 行政協議的締結主體與程序 121
7.4.4 行政協議的主要條款設計 122
7.4.5 行政協議的糾紛解決機制 122
7.5 本章小結 124
第8章 結論、不足與展望 125
8.1 研究主要結論 125
8.2 研究不足與展望 126
參考文獻 130
致 謝 141
作者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142
展開全部
京津冀區域政府協作治理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
白易彬 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博士,現為某大型互聯網企業總經理助理。曾在政府部門工作十余年,負責發展改革、教育、科技、經濟與信息化、民政、財政、環保、文化、社會建設、體育等多領域事項的調查研究、輔助決策和撰寫發布等。目前主要致力于區域經濟以及政府與社會協作關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