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03760
- 條形碼:9787559603760 ; 978-7-5596-0376-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 本書特色
吳清源——二十世紀圍棋世界中神一樣的存在,一生只為一件事的純粹的人。
《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講述圍棋大師吳清源在動蕩年月里,以一己之力橫掃日本棋壇,用新思維挑戰陳規、開創“新布局”的傳奇人生。
從天才中國少年到無敵“昭和棋圣”,十五年間將日本所有超一流棋士全部降級。
川端康成、金庸、楊振寧、沈君山、阿城、田壯壯、聶衛平等各界名人推崇備至的偉大棋士。
本次重新翻譯,隨文收入原書十余張棋譜。
32頁插圖,甄選吳清源一生中珍貴圖片資料。
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 內容簡介
本書寫于吳清源先生七十歲引退之際。在本書中,吳清源回憶了從出生、喪父、東渡日本,到揚名日本棋界、開創“新布局”、在十五年間將日本超一流棋士悉數降級的動蕩而充實的一生,語言平實,境界高邁。吳清源在回顧自己生平往事的同時,追憶了同時代棋士的風采,并就圍棋發展提出了獨到而富遠見的觀點。
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 前言
《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出版獻詞
我們這一代棋士,都未曾享受過一帆風順的圍棋生涯。在我立志成為職業棋士而踏入棋界時,棋士的社會地位非常低,即使是職業棋士,也只有極少數人能靠比賽來維持生計。日本以中日戰爭為開端,此后又卷入了太平洋戰爭,我們因此不得不在戰爭中與戰敗后嘗盡辛酸。雖然只是棋士,但我們在艱辛的歲月中砥礪前行,方才換來今日棋界的繁榮局面,這絕非易事。
我在日本出生、長大,卻也度過了動蕩坎坷的棋士生涯,而吳清源先生本在動亂的中國長大,來到日本后,更是必須在異國他鄉的戰亂中艱苦求生。這實在是波瀾萬丈而不同尋常的人生。
吳先生天賦異稟。他從兒時便開始自學圍棋,十四歲來到日本時,已經具備接近一流棋士的棋力。我們兩人都是瀨越老師的門生,他是我的師弟。在他渡日前夕,瀨越老師授意我前往中國,和他進行了兩場測試對局。雖然是讓先,但吳先生兩局都贏了。在我去之前,他也曾和井上孝平五段對局,瀨越老師看到那份棋譜后驚嘆道:“這簡直就是青年時代的本因坊秀策!”而與他對局之后,我也的確覺得他是橫空出世的天才。
來到日本后,吳先生果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棋力迅速增長,不久就超過了我。此后,他與木谷先生一起以新布局為棋界送來了新風。眾所周知,從鐮倉十番棋開始,他在戰前到戰后的擂爭十番棋中,打敗了當代所有一流棋士。就連我自己,也在這十番棋戰中慘敗于他。
回顧往昔,吳先生作為棋士留下了出類拔萃的成績,贏得了萬眾矚目。可以說,吳清源才是為當今棋界的繁榮立下*大功勞的人。
然而,比起作為棋士的赫赫聲名,吳先生的人生卻極為坎坷曲折。這是因為他不只專注于圍棋,同時也在宗教上擁有另一面的人生。吳先生的外表安靜平和,但他的內心卻隱藏著熾熱的情感。堅定的信仰培養出吳先生純凈無私的人格,這令人聯想起長年在禪房里修行的高僧。
如果將吳先生超凡的棋力與高潔的人品合起來看,那他真是實至名歸的“昭和棋圣”。我為自己能有這樣的同門師弟而感到自豪。
如今,吳清源的回憶錄即將出版,這對于日本圍棋界也將是意義深遠的事。
此書是一位天才棋士在異國他鄉、在動蕩的昭和年代里獨自拼搏而存活下來的鮮明記錄。他那從不輕易妥協、無論到哪里都忠實于自身信念的人生,定然會深深震撼讀者的心靈。
橋本宇太郎
昭和五十八年十二月(1983年12月)
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 目錄
福建省/我的出生/北京/父親的教育/父親離世/段祺瑞大總統/結緣日本
第二章 新布局的青春
初到日本/模仿棋/參加升段賽/西園寺公毅先生/新布局的誕生/三三·星·天元之局/入日本籍/上海、青島、“滿洲”之旅
第三章 加入紅卍字會
回天津/加入紅卍字會/富士見療養院/回憶川端康成
第四章 勝負與信仰—兩條道路
生死對決·擂爭十番棋/鐮倉十番棋/本因坊戰/紅卍字后援會/我的婚姻/兩次擂爭十番棋/東京大空襲
第五章 流浪的歲月
流浪之始/璽宇的生活/麥克阿瑟事件/與橋本八段的十番棋/喪失國籍/金澤事件/八戶事件/訣別璽光尊
第六章 接連不斷的十番棋
借宿杉田/“脫離日本棋院”的真相/晉升九段/箱根仙石原/養馬的夢想/以棋士生涯為賭注的十番棋/應邀訪臺/少年林海峰/與坂田八段的擂爭十番棋/后的十番棋
第七章 名人戰以來
與梅蘭芳重逢/緩一手劫的問題/從強戰到名人戰/戰后的紅卍字會/命中注定的摩托車事故/車禍后遺癥/離開讀賣棋賽/與日本棋院的糾紛/美國之旅/母親離世和入籍日本
第八章 以文會友
中日圍棋交流/圍棋的國際化與規則問題/關于定式/追憶木谷實/文武兩道
吳清源年譜
譯者后記
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 節選
**章 渡日之前
福建省
我出生于福建省閩侯縣士埕的吳家。我的家族在福建當地世代經營鹽業買賣。清朝時,家族里出了很多高官。
鹽業專賣是朝廷委任的官職,生意的規模很大。家中買賣遍及整個福建省,甚至遠涉臺灣。在一百年前我祖父的時代,一年的利潤能有幾十萬兩白銀。吳家因此相當富裕,與陳、林、沈家并列為福州的四大名門。
我的祖父辭去道臺a一職后,便繼承了鹽業專賣,生意持續到辛亥革命后清朝滅亡為止,規模相當大。
福建省遠離北京,朝廷鞭長莫及,沿海地區自古就海盜猖獗。吳家需要向臺灣運鹽,為了避免船只被海盜劫持,祖父平日里與海盜頭目有來往。海盜常會傳信來說:“在某日某時某地放某個數目的錢。”祖父按照指示放錢后,錢在第二天就會被海盜拿走,而船只的安全也有了保障。這對于出錢的一方來說,好比是過路錢。祖父也曾受海盜邀請而前去赴宴。來接應的人蒙上祖父的眼睛,把他送到宴飲之地,祖父受到極為豐盛的款待后,又被蒙著眼睛送回家。那是個豪邁而豁達的時代,與現在不同。
祖父名叫吳維貞,愛好十分廣泛。他從日本訂購了菊花苗,每年都養出大朵盛放的菊花。他還會做各式各樣的筆、墨,甚至連印泥也親自動手做,并且時常奏刀篆刻。我至今都保留著祖父做的印泥,用于落款后的鈐印。
雖說我出生于福建的吳家,但生后一百天便離開了家鄉,所以并沒有在福建家中生活的記憶。但我在兒時曾看過照片,記得照片上的園子里有很大的池塘,上面還泛浮著幾艘小船,院落想必很大。
我的外祖父名叫張元奇,也出生于福建省,是清末的一位重臣。他闖過科舉的難關,歷任各種官職,*后升上了御史的高位,真是如同勵志故事里的人物。御史是負責向皇帝進諫的重要官職,光緒帝被幽禁后,進諫的對象就轉為西太后慈禧。多年以后,吳家的祖母還時常給我們孫輩講外祖父張元奇的故事,其中經常提到慈禧。
據說慈禧太后非常好看。外祖父張元奇任職當時,慈禧年事已高,但怎么看都不超過三十歲。外祖父等高官們為了寫有關政事的奏折,天亮前就得起床,沐浴潔身后,用小楷一個字一個字地認真寫,寫錯一個字就必須從頭重寫?傊浅B闊W嗾蹖懗珊蟪噬铣ⅲ褥驮诤熌缓竺婵,現場一一裁決。裁決非常快,而且直擊要點,針對奏折內容的發問也很犀利,大臣們常常驚嘆于慈禧的聰敏。
外祖父擔任的御史一職,實際上夾在清末以光緒帝為中心的激進派和包含慈禧在內的保守派之間,是頗為難辦的差事。后來,外祖父終于厭倦了在朝廷任職,此時正好遇到一件事,外祖父按理應向慈禧進諫,但如果這樣做,顯然會惹惱慈禧而遭貶職。外祖父當時反而希望被貶職,于是故意向慈禧進諫。不出所料,他被貶去浙江省做地方官。此后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倒臺,中華民國成立后,外祖父作為徐世昌的心腹,繼續在政壇活躍。*后他官至統轄東三省的奉天省省長,然后引退歸隱。母親年輕時曾跟隨擔任地方官的外祖父輾轉北京、浙江、湖南、東三省、福建等地,后來常跟我講述有關旅途的回憶。
我的父親是吳維貞的末子,名為吳毅。我的母親則是張元奇的長女,名叫舒文。兩位祖父是同鄉,并且相識甚早,交情也很深。不知從何時起,吳維貞對張家的女兒舒文格外中意,想讓她嫁給兒子吳毅。而張元奇雖然子女眾多,唯獨喜歡長女舒文,因而遲遲不肯應允,但到*后,他折服于吳家執著的熱情,答應了這門婚事。父親吳毅和母親舒文于是在福建省喜結良緣。這時父親十七周歲,母親二十周歲,母親比父親大三歲。
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 作者簡介
吳清源,本名吳泉,字清源。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同年移居北京。七歲時由父親進行圍棋啟蒙。十一歲父親辭世,同年,以少年棋手身份出入段祺瑞府邸,被譽為“圍棋天才少年”而揚名北京。十四歲與母親、長兄一同赴日,繼續學弈。十九歲時運用打破傳統的“新布局”對陣本因坊秀哉名人,引起棋界轟動。1939年由“鐮倉十番棋”開始,在長達十五年有余的接連不斷的擂爭十番棋中,戰勝了當時所有日本超一流棋士,被民間譽為“昭和棋圣”。1961年遭遇車禍,棋力受到影響。七十歲引退,在日本出版《吳清源回憶錄:以文會友》。而后為世界圍棋發展、中日兩國友好不懈奔走。2014年去世,享年一百歲。
譯者簡介
陳翰希,江蘇無錫人,少游學于上海,后負笈日本,現于早稻田大學攻讀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