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古文學與佛教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37225
- 條形碼:9787100137225 ; 978-7-100-1372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古文學與佛教 本書特色
文學的演變和佛教的發展是自成脈絡的兩個傳統,它們之間并不存在相互呼應的律動。這也就是由陳引馳所著的《中古文學與佛教(精)》一書的構架雖然似乎依循時序鋪展,但其實并未就此形成較為嚴整的結構,反而看似頗有交疊錯出。如果必須說的話,本書大抵還是按照問題性安排的。
本書要在佛道和儒佛的關系中對中古文人的精神祈向和文學運動的展開進行觀照(這也是本人始終關注的一個方面,請參閱我主編的《多元宗教背景下的中國文學》,中西書局20工7年版)。
中古文學與佛教 內容簡介
《中古文學與佛教》以中古文學為范圍,循六朝隋唐時代之序,擇取與佛教文化相關的重要問題,展開深入的學術探討;諸如晉唐士僧之交往、印度佛教文學之文本與口頭傳入、中古文學觀念與聲律的佛教因緣、唐代詩人在佛道兩教之間的抉擇、身處禪學發展不同階段中的詩人、古文運動與儒佛關系、民間宗教詩歌傳統、變文講唱的佛教緣起、志怪傳奇中的佛教影響等,都將予以論涉;由此展開中古文學在形式、內容、觀念和精神等諸層面與佛教文化的關系圖景,既豐富對作為宗教文化的佛教的認識,也深化有關中古文學特質和走向的理解。
中古文學與佛教 目錄
節 佛教傳布與士僧交往
第二節 山水到聲律之佛教影跡
第三節 《文心雕龍》“論”之儒釋交蓉
第四節 隋之佛教與宮廷文學
第二章 唐詩人的佛教抉擇
節 李白:道佛交影之詩人
第二節 自居易:出道人佛的歸宿
第三節 李商隱:浮世無常的銳感
第三章 禪學流變中的詩人
節 王維:南北禪交替之際
釋論一:杜甫與佛禪
第二節 柳宗元:新禪風的抵抗者
釋論二 柳宗元反禪之背景
第三節 白居易:洪州禪的實踐者
第四章 古文運動與儒佛關系
節 古文之提倡與儒佛并重
第二節 韓愈反佛之突起與理據
第三節 儒釋調和:柳宗元與李翱
第五章 唐民間佛教詩歌傳統
節 王梵志詩的民間性
第二節 王梵志詩的死亡主題
第三節 寒山詩的時代與性質
第四節 寒山詩的兩種境界
第六章 敦煌變文的佛教緣起
節 擬名的變文與“變”“變文”之義
第二節 體制特徵的佛教的緣起
第三節 講經的發展與變文轉變
第四節 變文中的佛教題材與特色
第七章 志怪傳奇之佛教淵源
節 故事題材與佛教觀念
第二節 佛教故事之口傳人華
釋論三:中印文化交流之口語途徑
第二節 “烈士池”到“杜子春”
釋論四:《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之時代
釋論五:中古佛教文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主要引用與參考書目
跋
中古文學與佛教 作者簡介
陳引馳,1966年生于上海。1984年入學復旦大學,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任教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任中國文學教授、系主任。曾任哈佛燕京學者訪問學人(1999—2000),教育部首屆“新世紀很好人才”(200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復旦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2014年始)。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學,主要涉及道家思想與文學、中古佛教文學及古典詩學,著有《莊學文藝觀研究》《無為與逍遙:莊子六章》《佛教文學》《隋唐佛學與中國文學》《文學傳統與中古道家佛教》《亂世的心智》《彼岸與此境》等學術專書,譯有《唐代變文》《中國中世紀的終結》《曹寅與康熙》等漢學專著。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