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71438
- 條形碼:9787301271438 ; 978-7-301-27143-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 本書特色
《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從全球性視角出發講述了人類從史前史到當下時代的歷史,把人類社會分成氏族社會、朝貢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幾個形態,并以生態、兩性關系、社會關系、戰爭四條主線來分析這些社會形態,這種譜系涵蓋了與當下直接相關的人類經歷中廣泛的領域,從而可以*大限度地將我們的過去與我們現在面臨的全球性危機聯系到一起,進而從中得到啟迪,找到一條更有益于人類和地球健康發展的路徑。
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 內容簡介
《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上起史前,下迄當代,對人類五萬年發展史做了精辟的高度概括。作者打破了以人物和事件為中心敘述歷史的傳統,選取了自古至今始終與人類命運生死攸關的四條“生命線”(生態、兩性關系、社會關系、戰爭)展開分析,將人類經歷的各種社會形態緊緊地串在一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及鮮明的當代特點,見解豐富而深刻,堪稱一部全球史觀下的人類簡史。
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 目錄
**章 氏族社會
人類的起源
從靈長動物到人類社會
昆族人
氏族社會的譜系
第二章 朝貢社會
從氏族社會到朝貢社會
朝貢社會的性質.
形形色色的朝貢社會
朝貢社會的譜系
第三章 資本主義社會.
從朝貢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商業資本主義(1500—1770)
工業資本主義(1770—1940)
高科技資本主義(1940年以來)
困難重重的新時代:1975年至今
資本主義的歷史譜系
第四章 人類的前景
新軸心時代
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
社會主義的替代方案
第三世界的替代方案
更具生命力的人類命脈
人類的前景
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 節選
宏大的敘事,其實都是自傳。
本書也是一部宏大敘事,其源頭可以上溯到大蕭條時期。當時,我只有十幾歲,在一座貧民窟的餐廳做服務員,好為不太寬裕的家里掙些口糧。那家餐廳坐落在美麗的溫哥華市區。每天,我都要接待一些窮困潦倒的顧客,他們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無盡的財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我年青的頭腦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餐廳的顧客大多曾在農場、森林、礦場或漁場做工,但在大蕭條那幾年,他們許多人都失了業。由于掙不到薪水,他們只得靠當地救濟機構發放的每周用餐券過活。領到用餐券之后,失業者就會成群結隊地來到貧民窟餐廳。只有在那里,他們手中為數不多的幾分錢才能發揮出*大的作用。
由于不列顛哥倫比亞是加拿大冬季*溫暖的省份,所以,加拿大的失業人口匯集到了溫哥華(這個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唯一一座加拿大大城市),就像美國的失業人口匯集到了加利福尼亞一樣。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失業者來到這里。他們一跳下貨運列車,就向救濟機構走去。我們那家餐廳每天接待新顧客的高峰時段,可以根據貨運列車從寒冷的草原省份駛入溫哥華的時刻表推算出來。
我當時雖然還是個孩子,心里卻也很清楚,這些失業者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酒鬼,也有許多人在工廠、礦場、木材廠、漁船或罐頭廠工作期間因傷致殘。斷指、殘腿、截肢、眼罩,十分常見。在這些人居住的貧民窟,我曾打過好幾年工,度過許多個周末和“暑假”。此類場所常見的低俗標志,那里應有盡有:廉價的住所,當鋪,啤酒館,以及形形色色的江湖騙子。
我們那家餐廳對面碰巧有一座廣場,被稱為溫哥華版的“海德公園”。每天晚上,世界產業工會的演講者都會在那里發表一些充滿火藥味的不同凡響的演說。從肥皂箱上講演過后,他們通常會到餐廳買咖啡和餡餅。此時,天色已晚,餐廳里沒有多少顧客,我就能閑下來,一邊喝咖啡,一邊和為世界產業工人聲言的那些發言人聊天。我對他們講的那些東西吃驚不已。他們批判那種“天上掉餡餅”的幻想;他們對市級、省級和自治領的官員不屑一顧,稱其為統治階層的“馬屁精”,而非人民公仆;他們提到通常受人愛戴的“騎兵”(加拿大皇家騎警)時,稱其為“哥薩克”;他們聲稱,加拿大的洲際鐵路,以及他們所熟悉的貨運列車,其管理者和所有者應是建造它們的工人,而非從中牟利的銀行家和股東。
這些話語令我這個懵懂的少年目瞪口呆,但其震撼程度卻比不上周圍的現實。那些年,我的人生態度非常嚴肅。對于世界產業工會那些人提出的問題,以及自己每天觀察和經歷的事情,我力圖馬上理出頭緒,找出答案。有一個重大問題,在我的腦海里一直揮之不去:美麗的溫哥華擁有無盡的潛力,但為何現實如此悲慘,差距如此殘酷?我知道自己那些顧客和朋友憎恨失業,渴望做工。顯然,數以百萬吃得很差、穿得很差、住得很差的人們亟需食物,但卻無人種糧;亟需木材,但卻無人加工;亟需魚肉罐頭,但卻無人制造。然而,那些無緣做工的失業者為何不能從事這些自己十分在行的工作?何況加拿大社會又迫切需要這些工作?為什么?
雖然溫哥華的海灘和山峰極富魅力,我也曾以年輕人特有的熱情去游山玩水,但卻發現自己反復回到這個簡單的問題,令我苦惱不已。世界產業工會那些人的答案雖然令我震驚,*終卻無法令我滿意。不過,他們至少對我進行了鞭策,讓我產生疑問,并從知識和情感的角度去挑戰那些既有的答案。
起初,這種挑戰令我形成了一些看法。回想起來,這些看法單純得可笑。當時,我對一種理論十分著迷,該理論認為,加拿大的問題可能源于其歷史上缺乏美國獨立革命那樣的革命運動。美國是個富國,相對而言,美國人生活得更加富裕(我們這些飽受大蕭條折磨的加拿大人當時誤以為情況就是這樣)。在十八世紀,美國人成功地推翻了大英帝國的統治,加拿大人卻依然留在大英帝國,在我看來,我們這些身處困境的帝國臣民的出路,或許就是發布自己的《獨立宣言》。世界產業工會那些人曾對我說,英國人的牟利方式就是剝削加拿大的天然和人力資源。這一假說與此相符,從而增加了幾分吸引力。
這些年輕人的看法在今天可能顯得有些幼稚,但滋生它的那些貧民窟的經歷給我留下的印象,卻比我在任何課堂上或書本里學到的東西都更加深刻和長久。不管聽上去多么陳腐,那家貧民窟餐廳永遠都是我的**所“大學”。我覺得自己在那里學到的東西如今依然成立——官方論調與社會現實之間,理想與實踐之間的差距,使所有的社會都深受其害。一個歷史學者的角色,就是闡明那種差距的起源。
這一看法,即便是在當時,以我的個人經歷為參照,也是不言而喻,無可辯駁。于是,當我發現老師們堅決不同意我的觀點時,我感到十分驚訝。當我直截了當地追問他們為何選擇講授歷史時(這是我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選擇的進修科目,所以不足為奇),他們含糊其辭,說什么有教養的人士需要熟知自己的文化傳統。以我的個人經歷和觀察力來判斷,這種回答十分牽強,我拒不同意。所以,我堅持了自己研究歷史的初衷,不是為了裝點文化,而是把它當作理解社會的工具。
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 作者簡介
斯塔夫里阿諾斯(1913—2004),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加州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全球史觀”的倡導者,因其杰出的學術成就而榮獲古根海姆獎、福特天賦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代表作為“全球史觀”三部曲:《全球通史》《全球史綱》《全球分裂》。代表作品:《全球通史》《全球分裂》《全球史綱》。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